浅析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8-05-14 00:10刘永胜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刘永胜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教學培育的重点落到学生绘画能力以及审美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感悟美术的艺术美,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审美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详细分析,以期能够推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实现对新课程改革的贯彻与落实。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审美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观察、表达、想象以及审美等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学科学习中,学习兴趣浓厚,主动性增强。小学阶段是审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审美能力不但有助于在美术教学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于小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发展也有着积极地推进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转变美术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认识美

在以往的小学教学体系中,美术学科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所受重视程度不高,常常被当做副科,课堂教学计划性不强[1]。受应试教育影响,填鸭式教学依旧普遍。学生仅仅是对绘画的基本元素、手工技巧等浅层次内容进行了学习,并未过多涉猎美术内涵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美术教育理念,指导学生去挖掘美术内涵,引导学生认识美,为审美能力的培养奠定根基。通过有效地课堂引导,让学生去观察事物的细节,例如大自然纷飞落叶的脉络、石头的纹理、枯枝的形状等,使得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得以提升,再通过造型、结构、色彩和线条等方面对事物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美到底是什么;同时将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教学等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不能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和限制,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美、审美产生强烈的探知欲。

二、融入生活与自然,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大自然。在我们日常生活、大自然中所蕴含的美术元素千姿万态,丰富多彩。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观察对于儿童而言,就好比植物的生长需要养分、阳光、水分般重要,观察是智慧的源泉,是创新的能源。”因此,美术教师应当将生活与自然巧妙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观察,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培养学生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发现美、感悟美以及表达美。

例如在教学如何画白菜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秋收白菜活动,让他们近距离去观察白菜;在教学《动物的朋友》时,就可以要求学生留意生活中的家禽、家畜,让学生在与动物亲密接触中去观察动物的习性和特点。对于小学美术教学中所涉及的基本功训练以及绘画技巧归纳起来其实质就是通过双眼观察、大脑分析和记忆,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体现出来,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培养小学生能够运用审美的眼观客观观察事物,通过线条、色彩、形状以及结构等形式将事物的本质美充分还原出来。又例如北京故宫气势如虹,东方明珠闻名中外;水立方、鸟巢、奥运村、外滩、黄埔大桥等都充分体现出了现代文明的艺术美,教师在教学时要将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进而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重视经典赏析,提升学生审美水平

教师在教学时选择学生易懂的语言进行作品分析,确保学生能够听懂并取得初步的认识。当然经典作品的选择必须要根据教学实际以及教学目标进行严格的筛选,所选作品不宜太过深奥,但是要有代表性,在线条、色彩、画作等元素的表达上尽量简单[2]。

例如,在《服装搭配ABC》中,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色彩搭配,懂得色彩知识,并引导学生能够在服装设计中正确使用对比色和类似色。对此,在教学活动中我就选择以时装周走秀为切入点,要求学生进行赏析,并着重对色彩搭配、服装设计技巧等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此外,在讲析过程中还开展了实践活动,让学生用手工纸自行设计几款服装,并进行组合搭配。这样不仅确保教学具有艺术性,同时也使得教学更具实践性、趣味性。

又例如,在《质朴的农民画》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也鼓励他们以小组协作或是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初步了解农民画的特征和艺术形式;随后我在课堂上开展了一次画展,我精心选择了一些农民艺术家绘制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观看,并告诉这些作品都是来自于非常普通的农民之手,每一幅画都具有真实的生活影子,蕴含着农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学生被这一幅幅画所传达出来的质朴而热烈的情感所震撼了。于是,我顺势提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画农民画”。

四、增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造美

实践是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美术学科兼具动脑动手环节。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应当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多彩世界进行仔细观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审美意识,用画笔将学生眼中的美好世界画出来,在提高学生绘画技巧的同时实现审美能力提升的教学目的[3]。

例如,在教《彩纸剪贴》教学时,这堂课属于设计与应用并重的课程,在此过程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我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了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想一想,动一动、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等方法来为父母、老师亦或是同伴亲手制作剪纸贺卡,同时所制作的贺卡要体现出自己的美好祝愿,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创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到创作的喜悦和乐趣,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美。

五、结语

一言以蔽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掌握学生创新思维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途径的培养策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兴趣浓厚,主动性增强,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晓勤.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儿童大世界月刊,2017(1).

[2]何代君.美味需品更需“评”——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审美评价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2):228-228.

[3]费建.活动教学,让小学美术课堂充满活力[J].小学生旬刊,2017(11).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