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生动”与中国写意油画

2018-05-14 22:15朱晓蝶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气韵生动

摘要:“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美学中最具中国文化特质的评论标准,最早出现于南齐谢赫的著作《古画品录》中。“气韵生动”是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状态,可以说“气韵生动”是六法的灵魂,如此可见“气韵生动”在中国绘画中的美学地位。而油画作为西方的传统绘画,自传入中国以来,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与融合,逐渐发展成有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写意性油画。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居于“六法论”之首的“气韵生动”更是对油画的民族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写意油画;油画民族化;气韵生动

一、“气韵生动”——把生动的自然反映到画面是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

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一论画六法》中:“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可以看出气韵生动是中国画所追求和表现的最高境界。

所谓“气韵生动”就是在画面上表现的东西要有韵律,有生命,有感情。东晋顾恺之的“悟对通神”就是要做到“神似”,它包括有平稳的气息、浓郁的感情与和谐的韵律等含义。“气”是对世界认识的一种最高认识,万事万物都以“气”为其本源。“气”被认为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对内在的生命力的诠释。“韵”指旋律、韵律,是主体创作有节奏的感受和抒发。“韵”离不开“气,“气只有与“韵”完美的结合才具有审美的品质。

通过对西方艺术的深入研究中,画面所呈现的节奏、起伏、虚实、格调上与中国画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通过与中国的传统中的“气韵”相结合,吸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在油画的表达方式上,进行有机结合而展示出新气象。比如吴冠中在《鲁迅故乡》一画中,采取全景式的构图,将水乡概括在青灰色调中,黑瓦白墙、绿树、小桥、流水…曲折蜿蜒、一气呵成,画面节奏明快宁静,传统意味以跃然纸上,在他看来抽象等同于气韵生动、等同于写意。

二、“气韵生动”——把本土的理论展示于画面是中国油画的艺术道路

油画自明朝传入以后,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多灾多难。直至20世纪时,由早期留洋的林风眠、吴大羽等人对油画在本土的生存发展探索出了新的道路。后来的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人都从各自的角度将油画的技法与本土文化进行了不同的融合,在中国油画的道路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均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和显著的成就。到1956年,“油画的民族化”的概念被提出,为中国油画的道路指明了方向,中国写意油画应运而生。

在1957年,著名油画家董希文就明确指出:“油画中国风从绘画风格方面讲,应该是我们油画家的最高目标。要使我们的油画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发出光辉,绝不是仅仅把我们的油画画的跟西洋油画一模一样。即使将来我们的油画形式、技法能够达到欧洲一样的水平,我们也不能以此为满足。我们有我们民族自己的优良艺术传统需要继承和发展。中国画家应该有中国画家的气质,自己对生活的想法、看法和表现法。”(1)由此可见,“油画中国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早已被老一辈油画家所认识到且重视。从中国自己培养的董希文、王流秋、詹建俊、陈均德等再到中青年的杨参军、任传文等以及当代更年轻的画家们,几乎都经历了从写实到写意的过渡。写意油画是油画在中国成长的特殊产物,也是中国油画创作的新的方向。

虽然中国的写意油画受西方的影响较大,但是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领悟到了传统文人画的意韵。中国传统的文人画是以山水画为主,他们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這种观点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要素。中国的写意油画也深受它的影响,例如写意油画作品的色调都是比较单一的,同时在整副作品中又保持一致,在造型上也是比较简单大方的,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国的写意油画追求意象,这并不是说要单纯的表达主观的情感,而是要求我们既要描述客观世界,也要表达主观的情感,主客体之间可以相互融合和渗透。

油画民族化的方向确立之后,大多数画家都在西方绘画中力图“变法”,意使从西方传入的油画接受本土文化的洗礼,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养分,将代表着两种不同文明的画种有机结合,使油画在中国的土地上真正拥有自己的语言。而在油画民族化的进程中,无论是从写实到写意的过渡,还是从构图形式到手法表现,中国写意油画都自觉地参照于中国古代美术品评标准的“六法论”,不再是对西方油画简单的复制和再现,而是出现了以形写意的新气象。起初,写意油画作为写实传统与抽象表现的中间形态出现,为了表现出纯粹性,写意油画在造型上追求简练,更注重于寻求精神层面的主观表达。而“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作为评判艺术作品的最高标准,自然被运用于其中。

中国的写意油画是中国油画史上最重要的一个组成的部分,在西方油画传入中国的上百年时间里,经过一代代油画家的探索追求,中国油画的本土化程度加深,民族化特点显著。我们当代的油画家,要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本民族的写意油画,不断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油画的创作过程中去,大力发展油画的写意性,表达作家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这必将对世界油画史做出巨大的贡献。中国“写意性”油画的探索是一个漫长而坚定的道路,我坚定不移地相信中国“写意性”油画将会在世界画坛发出耀眼的光芒。

注释:

董希文.《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中国油画风》,1957.

作者简介:朱晓蝶(1996.5—),女,汉族,籍贯:河南项城人,郑州大学美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油画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气韵生动
浅析“气韵生动”
论“气韵生动”中所蕴含的生命美学
探析谢赫“六法论”与佛造像间的审美关系
浅谈神气对中国画画面的作用
论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
书法艺术创造进化论
从“清癯之美”到“丰腴之美”:魏晋至隋唐人物造型艺术形象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