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万鹏 胡卫平
摘要:鉴于中西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双方在审美、艺术理念方面都存在较大不同,怎样发挥彼此优势成为目前焦点话题。本文主要围绕我国和西方传统美术的艺术风格展开分析,并站在写意表达与写实体现、笔墨韵律与光影情趣等角度对比二者,提出合理观点。旨在传承中国传统美術精髓,宣扬西方此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中西方;传统美术;艺术风格
引言:
中方传统美术注重抒情、表达、写意,尤其是对人精神世界的勾勒;而西方则更加重视写实和临摹。对于前者的艺术追求来讲,必须要积累我国传统哲学和价值理念,彰显出特殊的民族气概的审美效果。
一、我国传统美术艺术风格分析
我国传统美术创作的最佳境界或是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便是意境高雅。画家在绘画过程中,和西方画家有着明显差别,并未对自然现象进行仔细临摹,而是关注创作者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与生命寓意,是一种描写内心、品质的绘画进程。国内画家在绘画时,通常不会在意对象的占比与颜色搭配,往往注重目标的大千世界中潜藏的和自然结合的情愫,呈现万物和谐共处的状态。画家作画时充分结合作者的所思所想,进而将自然形象变成艺术效果,让我国艺术风格向着更加良好、健康的方向发展,再次呈现在人们眼前。所以,每一部美术作品所表露出的都是画家的思想、领悟和对艺术的追求和向往[1]。
二、西方传统美术艺术风格分析
对于西方传统美术艺术风格而言,其更加注重摹仿树立典型与实际生活,此种审美源于西方人民对哲学和美学的渴望。在二十世纪,希腊人倡导方法论、宇宙观,从而导致其审美以规范化为主。柏拉图说过,所谓艺术就是将自然图景用临摹的方法客观呈现出来。而数学理念与临摹手段是组成西方美术艺术的传统基底,此种审美理念始终在指引着、约束着画家的绘画思维与观念,当然对文艺复兴也造成一定影响。就这一阶段来讲,西方画家再次捡起希腊文化,以明暗学、解剖学等作为艺术支撑,让其趋于完美,因此在西方的艺术风格中,更加注重颜色、地点、明暗、远近等效果。在意大利复兴时期,部分知名作家开始采用严谨的思维与准确的透视等不同手段完成创作,同样取得了不小成就。此种摹仿、写实的手段,始终是画家毕生所追求的目标。伴随后期米勒等画家的出现,其普遍开始关注美术的光感、体积感等方面,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为西方艺术风格做出前所未有的贡献。
三、二者对比分析
(一)关于哲学和科学
由于受地域、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中西传统美术呈现出较大区别的世界观与审美观,而这些都会变成别具一格的表达形式。某专业人士曾提出:中方美术的核心在于哲理,而西方则体现科学中。我国美术中存在大量定义,例如实、物、气等等,这些均被列为哲学范畴中。而对于艺术分割来讲,尤其是文人画,其属于一种哲学文化。我国传统美术精神依靠通常体现在儒、禅家观点在艺术风格方面的和谐美,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其中庄家哲学提倡天人合一,道家思想则吸引画家们隐居山林,冲出世俗,在大自然中发现美。神宗则认为每一件事均是由于人的主观认识而形成的,人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状态,心平气和。我国画家则认为主要心稳定下来才能去体会自然美,实现心物合一[2]。
而西方在传统自然理念中与我国有着明显差别,其认为不但要崇尚自然,更要优于自然,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可以掌控与改变自然。此种认识映射在绘画作品之中,便形成了西方美术风格对自然状态的控制,如果意识到规律是遵循大自然的科学反应,便会绝对顺从。
(二)写意展现和写实展现
我国美术艺术风格在展现手法上喜欢写意,向往意境,但西方的展现手法则以写实与临摹为主。我国画家自始至终都未把大自然呈现在人们眼前,也没有摹仿自然,反而在思想上把对自然的感悟呈现出来,充分内化审美课题。其不单单是简易的临摹物象,二是渴望通过形态来写神态。而意,则代表我国画家重视写意,即认识、情感和意境等等,归纳起来便是作家的体会。写意不仅仅是中国画的展现形式,同时也是其艺术表现,全方位表明我国画家的审美水平。
西方自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开始盛行临摹,也就是描摹客观世界。画家比较重视真和美,通过透视、明暗等正确形式将自然中的所有场景精准的绘画出来。所用颜料方便修改,而且颜色不易掉色,为美术创作提供大量灵感,为艺术风格的展现奠定良好基础。
(三)笔墨韵律与光影情趣
我国美术追求的是妙笔生花,而画家需要笔力稳健,也就是骨法用笔,提倡以墨为主要创作元素,用颜色作为辅助,同时把墨区分成不同色调,一般有浓、淡、重、焦、清五种,虽然不是色彩比较单一,但却稳重性十足。我国美术虽然以颜色为辅,却不意味着完全不考虑色彩。自元宋之后,水墨逐渐变成一种主流,画家通常在黑白两色间表达内心情怀。
而西方则将重心放在了颜色应用上,以光的构造当做美的特征,呈现出韵律感、动态感、多维感。可以把光呈现出来的即颜色,颜色不但是造型的一种有效措施,而且还是一种惯用的展现手法。西方绘画作品大部分都颜色艳丽、画面感十足。画家们也比较在意对颜色的把控,通过处置对比色、光源色、对比色、画面明暗的调节等,把物象的真正效果呈现出来,彰显画面立体感、质感,提高物象的观赏水平。
(四)散点与焦点透视
我国美术应用三点透视,所以画家的关注点通常不会聚集在相同的地方,也不会遭受束缚,反而会根据关注点不断迁移,把在各种点上观察到的事物融进创作中,此种手段叫做移动视点。我国某知名画家就曾在绘画山水画时使用这一手段,用大看小,把美景收进严重。
西方则使用的是焦点透视,即近大远小,更远距离时只显示一个点。其主要特征是视点的不变性以及使用水平视角,其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此种透视手段让依靠以往经验去剖析与认知世界,依靠视觉去评价作品。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历史发展,两方传统美术艺术风格逐渐被同化。如果想让我国在此方面创造出更大价值,必须要不断宣扬与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而且还要积极学习先进的艺术手段,实现艺术的复兴。
参考文献:
[1]许晓春.中西传统美术的艺术风格比较[J].美与时代(中),2017(06):6-7.
[2]邓湘琼.中西传统绘画观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影响与启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05):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