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分级教学模式进行了政策层面及理论基础上的分析其可行性,结合教学模式发展历程,提出从课程、教学班、教学法、教学内容、师生关系、考核评价和网络多媒体七个方面建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分级教学;教学模式
Abstract:The thesis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of hierarchical teaching model on the basis of English educational policies together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oretical possibility. Combining with the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model, the construction of hierarchical model in English teaching approach of independent college is put forward from seven aspects: curriculum, instructional class, teaching model, content of course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ssessment and network multimedia.
Key words:Independent college;Hierarchical teaching;Teaching model
一、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这就为分级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层面的支持。
独立学院作为是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求学需要与高教资源普遍紧缺的矛盾,由地方和公办高校探索试办的具有民办性质的二级学院。相对于一本和二本院校,独立学院所招收的学生来源也分布广泛,因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水平存在发达和落后地区的差异,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而逐年扩招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的整体水平存在下降趋势。因此表现为入学成绩不理想、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意识不够、信心不足。而如果仍然采用专业自然班为授课单位的传统模式,统一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估方式,则会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师生的积极性受挫,抑制学生个体发展。
二、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 D. Krashen的是五项基本假说: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自然HYPERLINK"http://www.studa.net/lixue/"顺序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而其中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Krashen的输入假说
分级教学要贯彻因材施教,适应个性化教学。其理论基础是美国二语习得专家Stephen D. Krashen 的语言输入假说(comprehensible output)。Krashen认为, 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是通过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用公式表示就是“i+1”。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i+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的语言知识水平。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或者接近甚至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都会导致学习者不能有效地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因此,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关键。
(二)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
Krashen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仅有语言输入并不能确保第二语言习得的顺利进行。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这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态度、自信心、焦虑等。Krashen认为,学习者动机不足、缺乏自信及极度焦虑会阻碍语言的输入,因而阻碍语言的习得;相反,低焦虑、高动机、高自信会促进语言的习得。因此,创造一个低情感过滤环境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
三、如何建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
(一) 回顾教学模式发展历程
赫尔巴特的“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的四阶段教学模式,之后他的学生莱因又将其改造为“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的五阶段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发展史上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但忽视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片面强调教师知识灌输,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当教学模式继续演进的过程中,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开始成为主流,“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该教学模式崇尚“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帮助学生发展探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同时也贬低了教师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教学模式的演进过程中,或强调教师的知识教授,忽视学生能动性;或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而师生在教学中角色定位是主要的关注点。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个性化教学。那么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则必然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而且通过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二) 如何创建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 因此,教学模式必须包含课程、教材选择、教学法以及考核评估和教学管理等活动。既然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念必须是以“学”为主,“教”为辅,那么如何创建呢?目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學模式大多因袭其一本或二本的母体学校,针对性不足,缺乏创新。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班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取舍和考核评估等依旧参照母体院校。要创建具有独立学院办学特点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就必须对课程、教学班、教学法、教学内容、师生关系、考核评价和网络多媒体七个方面开展改革。
1.课程设置
A级班和B级班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主导教材,辅以相关听说读写的参考教材。A级班三个学期完成四册,第四学期开设英语专业的选修课;B级班四个学期完成四册。C级班则使用新起点大学英语,四个学期完成四册。学时上,每周 4 学时( 阅 读课 2 学时, 视 听课 2 学时 ) ,每学期集中授课16周,基本上符合国家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4个学期总280学时的要求。
2.教学班
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的甄选,打破院系的行政教学班,代之以按高考分数和入学英语能力测试为参考依据,编成A、B、C级的自然班模式。不同等级的班级教学目标、内容和进度及评估都不相同。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3.教学法
教学实践中,开展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指导者,辅以网络多媒体的教学。鼓励课堂内的师生和生生互动,课堂外通过网络的学习交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竞争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A级采用交际教学法;B级是认知教学法;C级则为翻译教学法。
4.教学内容
根据A级B级和C级的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分级,进行一定的认知策略的培训,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鼓励不同级的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和内容,实施和评价自我学习成果,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5.师生关系
师生角色和定位一直都是教学中的关注点。而2007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个性化教学。因此,应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发挥主导性,成为学习活动的发起者、知识的共享者和协商者、线上线下课堂的参与者和咨询者及指导者。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英语知识和能力及认知水平,结合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线上分级分层的班级教学,鼓励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使用网络学习平台和网络学习交流室,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根据自我的学习风格和策略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实时适时地释疑、记录、督促、反馈及评价。
6.考核评估
ABC类分级前的综合测试和高考成绩是主要参考标准。分级之后,在评价体系上遵循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具体而言,出勤、平时测试和期末成绩是终结性的,平时课堂教学和课外英语活动的积极参与则是形成性的。其目的在于,激发不同级别的学生的学习动机,让英语实现其交流的属性,实现其语言特性。
7.网络和多媒体
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纵观全国,大多数的独立学院成立时间较短,新建校舍基本上能在教学技术层面进行了改革,硬件设施普遍得到了更新,作为语言学习平台的语音实验设备和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建构都得以有效地实施。这为开展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同时也为分级教学提供了积极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任荣.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6):70-73.
[2]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1985:39.
[3]李炯英,戴秀珍.从i+1理论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语言输入[J].山东外语教学,2001 (1):54-58.
[4]田东旭,李瑶.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and Its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o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J].海外英语,2016(4):201-203.
[5]丁文龙, 陈思宇. 布鲁斯·乔伊斯教学模式新探索述评-基于对乔伊斯《教学模式》第八版的探析[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30-32.
[6]岳鹏.基于Krashen输入假说的大學英语分层教学的优势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1):152-153.
作者简介:唐让操 (1974-),男, 桂林人, 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