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婧
师德体现了一名教师的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的核心素质,但是当前在我国师范生师德教育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对我国教师团队素质的提升带来一定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新思路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我国教育领域以参考和借鉴。
师德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职业规范以及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师德能够帮助教师处理好教育中的各种关系,体现教师职业神圣性和使命感。但是当前,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入,思想与文化越加呈现多元化,人们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观念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因此,针对师范生开展师德教育刻不容缓。在教育新时期下,开展师德教育不仅可以提升我国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推动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关键途径。
1 当前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1 对师德教育缺乏重视
当前,我国文化形态呈现多元化,对师范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师范生认为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要比师德更加重视,进而对师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也不愿意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师德建设中,导致高校师德教育难以全面落实。
1.2 师德课程缺乏针对性
高校师德教育课程是师范生的必修课,但是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其中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道德素质有关,其内容覆盖范围较广,难以满足师德教育的实际需求。同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方面也比较陈旧,没有做到与时代接轨,加之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定位不准确,进而难以起到师德教育的作用。
1.3 师德教育手段单一
当前,高校开展师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为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缺乏结合,师范生缺乏体会师德的机会和空间。同时,高校也没有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主题活动以及宣传教育等手段开展师德教育,导致师德教育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1.4 教师没有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教师是师范生职业发展的领航者,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只是将知识传授作为唯一的本职工作,没有发挥育人的功能,更加关注师范生教学技能,而忽视了对师范生的社会责任心、诚信意识以及理想信念进行引导,对师德教育带来间接的影响。
2 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新思路
2.1 加强思想认识
想要切实提升师德教育的效果和质量,高校要加强师范生对師德的思想认识,以正确的思想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和目标选择,通过有效的教育渠道和宣传载体,向学生宣传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对师德教育产生正确的认识。例如,高校可以利用学校宣传栏、报纸以及网络等途径,向学生传播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价值,树立职教师典范形象,组织各种富有时代精神的主题活动,宣传基层教师的光辉事迹,展示当代教师的新形象和新风尚。
2.2 建设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属于高校的软实力,其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理念和理想信念,因此,高校要积极建设校园文化, 将师德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促使学生接受正面的熏陶,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激发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热情和认同。
2.3 完善师德课程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师德课程,但是课程体系尚不完善,因此,为了切实提升师德教育的效果,高校要积极完善相关课程设置。首先,高校要合理设置课程结构,以人才培养任务和培养目标为切入点,对课程进行修正和重组,适当删减重复内容;其次,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有计划的开展道德素养和教师伦理课程,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为师范生未来的教育生涯发展奠定基础;最后,高校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公共课对师范生的师德教育作用,加强教材与时代的联系,突出教材的操作性、创新性和师范性,利用相关教育资源,激发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热情。
2.4 搭建实践平台
实践是促使师范生养成良好师德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要积极为师范生搭建实践平台。首先,为了促使师范生加深对教师职业的感悟和体验,高校要通过情感交流、实例感悟以及教师示范等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师生交流、课堂体验、师生座谈以及风采讲座等活动,激发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心理认同,为其未来走上教育岗位提供精神动力;其次,高校要为学生提供教育实习的机会,通过教育实践帮助师范生加深对教师岗位的体会,完成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和深化,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师德意识。
2.5 建设教师团队
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任,同时也兼具塑造灵魂的职责,师德教育需要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带给师范生以良好的熏陶和影响,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职业修养,因此,高校要积极建设教师团队。首先,高校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以规章制度为依托,规范教师的道德。思想以及行为;其次,高校要将道德素质纳入到教师考核评价中,通过科学的奖惩措施,提升教师的个人修养,以教师典范引领学生行为。
3 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是我国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目标,同时也是提升我国教师团队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因此,高校要结合时代特点和自身情况,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师德教育新途径、新思路,切实提升师德教育质量,为我国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教师人才。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