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澜涛
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国民健康体魄的重要举措,但是我国当前大学生体育培养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尝试分析大学生体育培养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育措施,以期回应社会热点,解决现实问题。
健康的体魄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保障,当代大学生是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增强大学生体质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学体育是培养高校大学生健康体魄的重要举措,培养大学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观念,即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是增强国民体魄的长久之道。
1 大学生体育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1.1理论与实践脱节
体育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学校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体育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强健体魄,保证学生以健康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乃至未来的工作生活之中。高校体育教学以“增强大学生体质”为理论指导,但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并未真正和贯彻这一体育教学理念。首先,高校体育教学虽然以增强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为教学理念,但是其课程设置却倾向于教授运动技巧,譬如诸多高校体育课开设篮球课、排球课、武术课、网球课、铅球课等课程设置。这些课程设置的本意是希望大学生通过多样化的体育锻炼,培养强健体魄,但是多数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时侧重于传授并要求学生做出规范的投篮动作、标准的铅球投掷动作等,大学生并非专业的体育运动员,往往难以做出标准规范的体育运动姿势而在大学体育课中获得低分。
1.2重体育运动教学轻体育意识培养
虽然在高校之中开设体育课的教育体系已经开展数十年,但是通过大学体育培养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以形成终身体育观的目的始终未能实现。本文认为,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基于以下几点:首先如前所述,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都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师于课堂之上侧重于传授标准规范的运动技巧,而大学生并非专业的体育运动员,往往难以达到课堂要求。長久处于此种状态之下,大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便逐渐消减,不再愿意参加体育课上的体育锻炼活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增强大学生体质”的理念便无法达成。其次,多数大学生存在一个理念误区,即大学生认为自己接受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学习专业的文化知识,而体育锻炼会大大挤占大学生钻研学术知识的时间,体育课教授的知识于专业的学术培养更是毫无益处。因此很多大学生不仅没有形成终身体育观,甚至对大学体育课持排斥态度。
2 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育路径
2.1树立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教学理念
高校体育教学应当纠正当前中技巧传授轻理念培养的现状,重新回归“增强大学生体质”的教育理念,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观。首先,本文认为高校体育课应当开设多样性的体育活动,例如篮球、足球、武术、瑜伽等,但是这些课程设置的目的应当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而非要求学生做出规范标准的体育动作,体育动作的规范与否也不应当作为学生体育成绩的唯一判断标准。其次,除多样化的运动课程之外,高校体育课还应当向学生介绍相关的体育锻炼知识,让大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学习和生活的推动作用,帮助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有利方面,以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
2.2加强体育器材设施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帮助其形成终身体育观的条件保障是健全的体育器材基础设施,如果没有完善的体育设施,大学生即使有心参与体育锻炼,也没有合适的场地与器材。因此本文认为,高校应当加大资金投入,改进现有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补充新建欠缺的器材设施。部分体育场地可以向学生免费开放,少部分较为珍贵和稀缺的器材可以通过付费使用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但是价格应当控制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另外,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不能只是一味追求高校的科研建设和教学成果,同时也应当认识到大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的迫切需要,向高校提供一定的财政拨款用以专款建设高校体育设施和体育运动场地。
2.3宣传引导大学生培养体育兴趣
培养体育兴趣是形成终身体育观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宣传引导,帮助大学生形成体育兴趣以培养其终身体育观。首先,高校定期开展体育竞赛、体育知识竞答、趣味体育等有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在集体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以激发其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其次,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邀请体育运动员、运动达人等体育名人开展讲座,向大学生们传授体育知识、分享体育运动的乐趣,逐渐培养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自主意识和积极态度。
3 结束语
我国当前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重体育技巧传授轻体育意识培养的问题,本文认为针对此种现状,高校应当树立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理念、加强体育器材和设施建设、宣传引导大学生培养体育兴趣,逐渐培育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以达到强健国民体魄的教育目的。
(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