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5-14 20:40林道艳刘采薛培杰马研朱小燕李晓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

林道艳 刘采 薛培杰 马研 朱小燕 李晓芳

【摘 要】 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模式的方案进行护理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脑出血手术患者,例数合计为200例,选取时间是2015年5月5日至2018年3月5日,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两组,每组各100例。一组给予基础临床方案为主护理(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再联合使用集束化护理模式(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脑出血手术患者在护理后,其上述2项指标均显示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方案于脑出血手术患者当中的效果理想。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模式;脑出血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的满意程度

在临床实施脑出血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较多,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即为下肢深静脉血栓[1],此阶段的患者需要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才能将患者的状况进行最大化的控制,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本研究当中,对本院2015年至2018年这段时间收治的脑出血手术患者实施护理方面的分析和总结,见正文展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本院的20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所选时间是2015年5月5日至2018年3月5日,将此阶段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0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80∶20;年龄方面统计,上限:76岁,下限32岁,平均值(60.72±10.57)岁。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81∶19;年龄方面统计,上限:74岁,下限33岁,平均值(60.59±10.97)岁。

在使用SPSS 20.0软件处理后,对比两组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上述各资料,其数据经过统计核算表示对比微弱,两组情况旗鼓相当,说明P>0.05,由此两组脑出血手术患者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护理以基础临床方案为主,例如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随时的观察、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每日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饮食护理、翻身叩背护理等,并将患者的双下肢抬高10°~20°,做好每日的补液工作等[3]。

而观察组脑出血手术患者在基础临床方案护理的同时,結合进行集束化护理模式:1)由于脑出血疾病的发病非常急促,故在护士赶到之前,陪伴在患者身边的家属责任更加重大,不仅需要做到第一时间通知护理人员,并同时需要做好照顾患者的准备工作,而护理人员可以在平时给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临床表现(四肢麻木无力、肢体肿胀和疼痛等),紧急护理应当做到的操作等,以此提高家属对患者的护理能力,从而在第一时间能够保护患者、通知护理人员并配合完成护理[4]。2)对患者的集束化早期预防,在手术后,可在和家属进行良性沟通后,共同辅助和劝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在患者疾病状况允许的前提下),运动当以对称按摩为主,指导家属给患者进行下肢按摩,部位为患者的双侧腿部、髋部、膝部、踝关节等,例如将患者的脚踝握住,通过足尖外翻和内翻进行被动运动,在整个运动当中,需要考虑循序渐进,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尽量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得其能够配合护理和运动。在后期患者能够自我适应运动后,采取空气波气压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频率为1天2次,1次30分钟。3)集束化观察患者的病情,检测患者的血凝指标[5],包括D2D、TT、APTT、PT、PLT等,以此预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概率,其中在对患者进行D2D检测时,需要做到非常重视,观察患者的下肢皮肤温度和颜色,间隔3天就需进行一次双下肢周径的测量[6],若差距范围在±1.50cm之内,则考虑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概率较低,反之则高。4)静脉保护,护理人员需选择健侧上肢进行静脉穿刺,进行静脉补液以维持患者机体机能,尽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保证血管内壁完整。

1.3 观察指标

测评两组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核算软件为:SPSS 22.0版本,其中两组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概率实施“%”形式反映,并采取卡方值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时,说明两组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上述指标对比有统计学含义。

2 结果

观察组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是1.00%、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是98.00%,前者低于对照组数据,后者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如表1。

3 讨论

集束化护理模式由于具有护理主动性、能够遵循临床系列的措施展开护理等优势,故该方式在应用于脑出血手术患者当中具有显著的科学性和及时性,使得患者能够享受到合理且主动的护理干预,相比传统的被动护理,其针对性更强,能够更好的稳定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取得患者满意的护理效果[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脑出血手术患者在采取集束化护理模式的方案进行护理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总概率仅有1.00%、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较高,达到了98.00%,均体现为优于仅使用基础临床方案的对照组脑出血手术患者,P<0.05。此现象表示为两组在对比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方面,观察组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情况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

总而言之,在临床上给予脑出血手术患者使用集束化护理模式的方案护理,其在改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方面能够达到可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梁琼珍,高燕萍.急性期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3):41-42.

[2] 霍云云,刘华,师雪娇,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10):75-77.

[3] 贺春燕,梁娟,张娟,等.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09):804-806.

[4] 胡少华.循证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护理效果及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4):3361-3364.

[5] 张冬梅.脑出血急性期血凝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J].当代医药论丛,2013,11(02):102-103.

[6] 叶雪花,杨志娟,魏职香.早期行双下肢气压波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9):45-47.

[7] 潘贤妃,王海英,童巧薇,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3):135-137.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部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