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护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8-05-14 20:40郭翠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自护能力日常生活能力

郭翠芳

【摘 要】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护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ESCA)、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ESCA、ADL评分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自护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延续性护理;自护能力;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因脑部血管突发破裂或血管发生堵塞导致血液无法正常进入大脑,使脑部组织出现缺血性损伤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即使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失语、偏瘫等功能障碍,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降低其生活质量[1-2]。因此后期实施有效康复护理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及自护能力,促进身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有相关研究表明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措施利于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3]。故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护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研究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7.63±2.84)岁。对照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58.13±2.9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运动康复指导、出院指导等。给予研究组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成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5名(均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者),其中包括康复理疗师1名,护士长1名,3名护理人员,由护士长进行整体策划及指导,定期组织座谈会,以讨论延续性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2)院前评估。患者出院时使用ESCA 及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进而根据调查情况及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康复护理计划;出院前建立QQ或微信交流平台,便于患者及其家属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3)护理内容患者出院时发放健康指导手册、日常生活管理手册及健康联系卡等,以便于出院后进行康复锻炼;出院后2个月内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第3个月每间隔2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以了解患者身体健康状况及康复训练情况,并根据随访后情况及时对康复训练内容进行调整;并于每个月底进行1次家访,护理人员通过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充分了解患者心理,及时经心理疏导,并将情绪转移法、放松训练法告知患者,帮助其自行调节心理状态;讲述脑卒中偏瘫相关知识及坚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及目的,提高自我康复锻炼意识;家访期间针对患者提出问题详细作出解释,并落实到延续护理工作中;每天由护理人员在QQ群或微信群中发送与脑卒中瘫痪康复锻炼相关知识及视频,并由康复理疗师通过语音或录制视频进行讲解,使患者能够充分了康复锻炼对自身护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并定期发布复查公告,督促患者定期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1)自护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分别使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及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分别评价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越强。2)护理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量表克伦巴赫系数为0.817,分半信度为0.696,满分为100分,护理满意度越高分数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自护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

干预前相比,两组ESCA、ADL评分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70.53±3.14)分,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89.64±3.75)分,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偏瘫是脑卒中发生后的一种后遗症,是患者肢体出现功能障碍,无法正常行走生活,因此应加强出院后护理,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延续性护理模式主要将延续作为主体,体现了将医院护理转移至家庭的一种转变,而这一护理模式有效保证患者出院后能够继续提供有效的护理内容,有效解决了患者出院后的康复需求及可能出现的不良问题,更加利于患者出院后康复治疗[4]。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后相比,两组ESCA、ADL评分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幅度更大。表明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自护能力,促进患者身体康复。究其原因为延续性护理通过组建经验丰富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自护能力评估及定期随访,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通过患者交流沟通,并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情绪的释放及轉移,使其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护理干预,提高自我护理的责任感;宣教疾病相关知识介绍及坚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利于患者自我护理意识的强化,进而提高患者的自护技能;随访中积极督促患者进行各项康复锻炼,有效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自护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5]。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表明延续性护理能够增近护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自护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黄敏,蔡丽琼,孙荣.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154-155.

[2] 蒙彩英,王艳丽.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7,38(04):651-653.

[3] 王红萍,庄怡青,陈孝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延续性护理方案的建立及其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2):66-68.

[4] 郜慧青.医院-社区-家庭对接的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10):1537-1540.

[5] 周建梅,陈祢,王宝兰.专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的影响效果[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6,39(08):1062-1064.

猜你喜欢
脑卒中偏瘫自护能力日常生活能力
糖尿病住院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依从性中的应用
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围术期全期护理对肛肠外科患者术后康复及自护能力的影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