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永强
摘 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现如今,水资源管理模式有很多种,比如流域管理、行政区域管理、分散管理、集中管理、多目标管理、集中管理等等。现如今,我国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重点关注水资源优化配置,强调对于流域水资源的综合管理,以期降低水资源管理风险。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配置
1 引言
加强水资源管理对于促进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至关重要。 现如今,水资源管理模式有很多种,比如流域管理、行政区域管理、分散管理、集中管理、多目标管理、集中管理等等。 现如今,我国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重点关注水资源优化配置,强调对于流域水资源的综合管理,以期降低水资源管理风险。 因此,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的水资源管理模型进行详细探究迫在眉睫。
2 概述
2.1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国务院为贯彻落实好我国水利工作,提出以下要求:深入贯彻国家科学发展观以及水资源的配置问题、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的制度、落实到每个人的责任中、提高个人及国家的能力、强化社会监督,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流入河湖的排污总量,加快节水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促进水资源重复利用和经济发展形式的转变,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形式和水资源的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保障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
2.2 水资源配置分析
2.2.1 水资源配置的含义
水资源配置指代表国家行使水资源管理职能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特定的区域内,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原则,采取各种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各种可利用的水源从时间上、空间上及各用水部门之间进行调配。通过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供需之间的长期平衡
2.2.2 水资源配置的任务
水资源配置主要是针对水资源短缺和用水竞争提出的,但由于水本身的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属性,决定了水资源配置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和复杂,主要任务如下: ① 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对供水结构、可利用量进行分析,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 ② 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需求。分析用水结构、用水效率,预测未来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条件下的水资源需求。 ③ 水环境质量。评价当前水环境质量,分析污染程度及原因,制定保护措施和治理标准。 ④ 供需平衡分析。对不同水利工程开发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水资源进行供需平衡分析,确定供水水源、可供水量、余缺水量及缺水程度。⑤ 水资源管理。探讨与水资源配置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包括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手段 。
2.2.3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
我国人均水量比较少,并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被过渡开发利用,同时,水资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續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水平对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均具有较大关联,对水资源进行差别化配置的过程不仅是对区域水资源进行再分配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区域用水户利益分配的过程。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不同水资源配置方案对于利益相关者以及区域发展均会产生较大影响,对此,在水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各个因素。
3 水资源配置的目标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是为了支撑全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其目标不是追求某一方面的效益最好,而应追求整体效益最好。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多目标决策问题,这些目标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以及相互竞争问题。这就要求通过相应的措施,实现水资源在各个目标间的合理分配,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最大。在对水资源进行规划利用过程中,通过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出水资源利用实际情况。在模型构建和应用中,应该采用多目标约束方式,综合考虑影响水资源利用情况的各类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水资源利用不仅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与生态环境保护也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在模型构建环节,应该综合考虑水资源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以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目标函数为:z=opt[f1(x) ,f2(x),f3(x)](1 )式中,f1(x)、 f2(x)、f3(x)分别为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4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背景下的水资源配置实例
4.1 水资源概况
以某河流流域作为实例,基于上述建立的理论模型来分析计算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条件下,河流流域在75%来水的情况下2015年和2020年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所有河流中流域面积超过100km 2的河流流域就超过1300多条,流域面积超过500km 2的河流就将近500条,区域水资源丰富,但是,在地理位置方面,水资源分配不均匀,区域水资源的分布与工农产业格局分布以及人口密度的分布存在突出矛盾。
4.2 计算流程
4.2.1 水资源优化配置规则
①用水配置方面。在本次研究中,水资源主要利用领域有生活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等。②供水配置。在本次水资源供应方面,严格依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采用污水处理回用水→地表水→外调水→地下水应用流程,以期提升水资源利用率。③水库渗漏和蒸发量损失。这两个因素所造成的水资源损失约为水库蓄水量的10%左右。④起调水位。通常情况下,汛期需要调水,因此,可以将蓄水工程起调水位作为汛限时的水位。
4.2.2 水质控制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对于水资源质量,采用氨氮以及COD这两个指标进行描述,对于河流水功能区域,氨氮衰减系数为0.15L/d,COD衰减系数为0.2L/d。在边界条件计算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①水量边界。在区域水资源中,入境水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上游水水质会直接影响下游水水质。在本次研究中,在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方面,需要对整个流域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入境水上游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于水资源总量和水质的实际需要进行计算。②水质边界。在对断面水质进行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省界以及省内控制断面,如果省界控制断面水质符合实际需要,则可直接利用。
4.3 计算结果
结合构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其规则,对本次研究区域的主要城市2016年和2020年的水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并得到了合理方案。现如今,该区域已经成了大量的供水枢纽站,然是还有部分枢纽站还没有完全建成。预计到2020年将会新建成一批供水枢纽站,水资源分配方案能够达到最严格水资源相关管理要求,其配置结果相对较为合理。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水资源管理模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背景下,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可以综合应用多种配置管理模式,加强对于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管理,促进水资源适应性管理,加强水资源利用风险管理,结合实际情况构建新型水资源管理模式,并鼓励群众参与,这样才能够促进水资源利用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常福宣.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几个关键问题思考[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10):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