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地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超出了水资源及水环境的承載能力,进而引发水资源危机及水安全问题,水资源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对水资源经济学发展进行研究,对于科学规划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匹配的经济活动,推进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缓解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严峻形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结合《水资源经济学》一书,对水资源经济学发展进行探讨。
作为资源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水资源经济学是在一系列水资源经济理论成果基础上形成的。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水资源经济学》分为九章:第一章是关于水资源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主要介绍了水资源经济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对象等内容;第二章是关于水资源危机论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水资源危机的含义及表现、水资源危机阻碍可持续发展等;第三章是关于水资源供求论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水资源需求、水资源供给等;第四章是关于水资源定价论的内容,主要为水资源定价概述、线性定价模式等;第五章是关于水资源效率论的内容,主要为水资源效率概述、水资源效率的评价方法等;后面几章就水资源的产权论、保护论、节约论、对策论进行了阐述。《水资源经济学》既可作为高校学生的阅读学习手册,还可作为水资源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学习指导手册。
结合《水资源经济学》一书中论述的水资源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等相关内容,水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可概述为以下内容:水资源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及丰富多样的功能,主要有生活用水功能、生产用水功能及生态用水功能等,其中生活用水功能可分为饮用、梳洗、装点等功能,生产用水功能可分为工业、农业、运输等功能;生态用水功能可分为水生态调节、水生态景观、水环境容量等功能。为实现水资源的这些功能,便需要研究如何实现对稀缺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以获取尽可能高的效用。水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范围可划分为三方面:首先是“狭义的水资源经济学”,仅包括满足一定水质要求的水资源数量配置的研究内容;其次是“中义的水资源经济学”,同时包括水资源数量配置及水环境质量配置的研究内容;最后是“广义的水资源经济学”,同时包括水资源数量配置、水环境质量配置和水灾害防范等研究内容。《水资源经济学》对上述三方面研究对象及范围均有所涉及。通常来说,水资源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水资源稀缺、水环境污染等,特别是以对水资源稀缺的研究为主。
伴随着水资源短缺形势的日益严峻,相关研究人员必须加大研究力度,基于对《水资源经济学》的通读,对于水资源经济学发展的研究可从以下内容着手:伴随现代社会的逐步发展及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推进,社会生活、工业生产等领域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攀升,由此使得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水资源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决定了水资源的供给主要通过政府机构。水资源即便被称作资源,具备相应的价值,然而政府机构管理的水资源价格仅仅是名义层面的,即名义层面的水资源“有偿使用”,其价格并不能反映水资源的实际价值。国外有研究人员指出,家庭用水及污水处理的价格均为非市场定价;还有研究人员指出,因为供水及污水处理设施均为公共机构所拥有,属于公共财产,所以水资源不可等同于商品;也有研究人员提出,可将影子价值或会计价格作为评定水资源相关投资的重要因素,以反映水资源的经济价值。我国有关水资源定价的观点大致与上述研究结果类似。有研究人员对不同行业、领域水资源经济价值展开全面分析,并结合用水的外部性,探讨了与水资源经济价值相关的政策;还有研究人员为南水北调制定工程水价,主要依据为将工程投资分解至各地级市,全面评价调水量、运营成本、输水损失等因素的影响,计算不同行政受水区调水水价。由此表明,关于公共物品的水资源定价问题是水资源经济学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而水资源的产权则是问题的根源。随着水资源生态属性、环境属性的日益显现,环境、生态因素也转变为水资源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将环境、生态因素引入水资源经济学研究中,基于生态用水、环境用水的制约,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开展研究,从水资源的角度分析区域人口、生产力等方面的承载极限。
水资源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研究稀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经济科学。伴随水资源稀缺问题的凸显,越来越多经济学家对其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以期解决如何科学配置及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问题。《水资源经济学》作为一本研究探讨水资源经济学的论著,其具有鲜明的层次及丰富的内容,表现出良好的理论实践价值,为水资源经济学专业的读者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可有效促进我国水资源经济学的发展。
(薛朝霞: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 法务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