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

2018-05-14 03:23汤显艺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道德品质品德教育

汤显艺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礼仪之邦,国人以“礼”作为品评一个人教养和行为的标准,而“礼”的基础即为我们常说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简称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一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的某些稳固特征,便是他的道德品质。优秀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着重大的影響意义,而培养一个人优秀道德品质的关键期则集中于他的幼儿时期。

一、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意义

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规范,以及儿童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塑造儿童和青少年心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人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是一项有连续性、一致性的系统工程,幼儿的品德教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对整个教育过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所以加强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必将推动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家庭、学校及相关的社会团体,从小以正面良好的思想品德来影响和教育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二、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特点

(一)盲目性

在幼儿时期,由于他没有形成独立的道德判断标准,基本判断是非的标准都是来自成年人。成年人说对,幼儿就倾向于对;成年人说错,幼儿就倾向于错。例如,孩子因玩具发生纠纷,一个孩子将另一个孩子推到了。如果家长告诉推人的幼儿,你这样做不对,不应该推小朋友,那么推人的孩子就会认识到自己推人的行为是不对的。如果家长告诉推人的孩子,你做的对,他跟你抢玩具,你就应该打败他,那么这个孩子就会理所应当的认为,自己推人的行为没有什么问题。

(二)不稳定性

幼儿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带有很大的表面性和具体性,很容易受成年人的情感和情景的暗示而发生变化。即使在1~3岁的年龄段,能做出一些符合成年人要求的道德行为,但是也极不稳定,易变的。例如,一名非常调皮的幼儿今天在班内被选为小班长,那他今天在班内的表现就会比平时的表现要好很多。到了第二天,他不再是小班长了,那他的表现也许就会又像原来一样调皮易动了。

(三)规律性

由于每个年龄段的幼儿都有不同的发展特征。例如,0~3岁的幼儿正处于初步的适应和萌芽阶段,他在1岁以内没有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1~3岁的幼儿能做出一些符合成人要求的道德行为,但极不稳定,尚不可能掌握抽象的道德原则;3~6、7岁的幼儿处于情境品德发展阶段,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前的刺激情境制约,道德认识还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情境的暗示性。所以,在对幼儿期的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三、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措施

(一)掌握好教育时机,做到言传身教

在幼儿的品德教育中,抓住时机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孝经》中要求,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也应注意自身言行。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孩子。所以说,掌握好教育时机,适时做到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例如,孩子在对阅读产生初步兴趣后,父母就应抓住时机,在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同时,注意自身的阅读习惯,使孩子在潜意识中就认为,阅读就是应该保持正确的坐姿,对书籍就应该轻拿轻放。长此以往,就会将优秀的道德品质慢慢的渗透于孩子的潜意识中。

(二)充分发挥儿童艺术作品的效能

幼儿时期,受年龄发展特点的限制,孩子对形象具体的思维方式比较容易接受,对抽象性的概念则较难理解。针对这一时期的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就应该充分挖掘他们感兴趣的艺术形象来进行积极地引导。例如,幼儿会从《小红帽》的故事中认识到,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说话;从《爱吃糖的老虎》故事中,孩子知道了不能总是吃甜的东西,吃完东西后要及时刷牙漱口;从《早上好》的故事中认识到,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慢慢的,随着阅读故事数量的增多,孩子们会从故事主人公的身上学到许多优秀的道德品质。

(三)潜移默化的暗示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因为暗示教育法能较好的融洽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关系,避免受教者产生逆反抵触心理,能够促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发展。归纳起来,暗示教育的好处是易接受性。孩子从小不喜欢“赤裸裸”的教育形式,不愿老是处在受教育,被管制的地位。暗示教育可以使他们感到平等,受到尊重,这种教育手段能够使孩子感到愉快与轻松。通过暗示教育,可以使幼儿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暗示教育的方法包括:语言的暗示,榜样的暗示等。其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例如,孩子爱在安静的场合大声说话,家长噘噘嘴,表示不满意;孩子在集体教育和区域活动中做小动作,教师招招手,表示不赞同;孩子在公园中摘花踏草,家长皱皱眉,表示不高兴等等,都能帮助孩子克服缺点。

(四)运用恰当的方式评价幼儿的品德行为

1.重点评价幼儿的行为

使他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得到大家的肯定,并乐于效仿这种正确的行为。与之相对应的,对幼儿不适宜的效仿行为,也要注意指向的是幼儿的行为,而非幼儿本身。

2.评价应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每个幼儿的发展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同样存在于孩子品德行为的发展中。在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方面,应作出具有个性化的指导与评价,而并非一味的用同一种标准去评价。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中应始终将道德品质的教育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培养孩子高尚的品格,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的精神。这将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孩子的人格与优秀的品质。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将促进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道德品质品德教育
品质培养势在必行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好奇”的代价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