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连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倒数的概念,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在实际背景和计算中探索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②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合作交流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掌握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
教学关键:掌握有理数乘法运算的符号确定方法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学生课前预习
2.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发现法,合作学习法
3.教学媒体:电教平台,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新知
(二)合作交流,新课探究
一是探索猜想,归纳法则
1.(教科书P49“议一议”)计算下列各题
;
;
;
。
议一议:观察以上算式,一个因数减少1时,积怎样变化?
2.(教科书P49“议一议”)按照上述规律,你能写出下列算式的结果吗
;
;
;
。
议一议:观察每个式子,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3.有理数乘法法则
教问:从上面的8个乘法的算式中,你能总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
生: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尝试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描述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师:(1)给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自己总结,用适当的语言描述;
(2)参与小组的活动,发现学生碰到困难,适当引导,及时肯定、鼓励;
(3)投影显示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教师明确指出: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注意不可与有理数加法的符号法则混淆。
二是验证法则,掌握规律
1.(小试牛刀)口算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学生活动:口答结果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
归纳:计算方法:先确定积的符号 ,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2.(教科书P50)例1:计算
(1) (2)
(3) (4)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活动:指名学生到黑板演示,巡视学生练习情况,及时引导学生明确算理,师生共同评析,明确指出解题格式的书写规范。
师: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第(3)、(4)小题的两个因数与积有什么特点?
3.倒数的概念
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那么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3与 互为倒数, 与 互为倒数。
4.(我学我会)练习:
的倒数是 ;-5的倒数是 ;
0.5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
学生活动:学生归纳倒数的概念,完成练习
教师活动:明确倒数的概念,求倒数时,小数要先化成分数再求,带分数先化成假分数。
(三)巩固新知,拓展新知
1.(教科书P50)例2:计算
(1)
(2)
学生活动: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计算,遇到困难可以同桌讨论。
教师活动:①指名板演,教师个别辅导,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评价,要使学生明确,有理数相乘时,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②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猜想积的符号与因数的有什么关系。
2. (探究辨识)计算下列各式
;(有1个负因数,积是负数)
;(有2个负因数,积是正数)
;(有3个负因数,积是负数)
;(有4个负因数,积是正数)
。(有一个因数为0,积为0)
找一找:积的符号与什么因数有关。
3.提出问题:(教科书P51 “议一议”)幾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
(1)几个数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2)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4.用先确定积的符号的方法计算例2
(1)
(2)
学生活动:独立计算
教师活动:让学生先确定积的符号,再进行计算,完成后引导学生与前面所做的例2计算比较,让学生感受算法的不同。
(四)随堂练习,学以致用
1.计算
2.冬冬在A地西面10千米处,每小时向东行走6千米,那么3小时后,他在A地东面还是西面且距A地多少千米
(五)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2.计算方法:先确定积的符号 ,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3.倒数的概念: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那么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4.几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
(1)几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
(2)只要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零。
(六)课堂反馈,检查效果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必做题:教科书 习题2.10:知识技能1
2.选做题:教科书 习题2.10:问题解决3
3.拓展练习:若 且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