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梅玉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激发聋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
现行新课程版数学教材中,教材富含了大量科学家的数学研究成果,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古代的刘徽、祖冲之、杨辉、沈括等,他们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数学理论和成果,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一千一百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四百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一千多年,这些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的华罗庚、陈景润等的优选法、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也有重大突破,为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都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二、充分挖掘数学中的美育素材,重视聋生的美育教育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有一颗爱美之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敏锐、准确地发掘、提炼教学内容之美。创设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情景,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对称美”就是很好的美育素材,一切空间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圆也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对称美的形式很多,对称的这种美也不只是数学家独自欣赏的,人们对于对称美的追求是自然的、朴素的。如我们喜爱的对数螺线、雪花,知道它的一部分,就可以知道它的全部。数学美学中的对称美并不局限于客观事物外形的对称。它着重追求的是数学对象乃至整个数学体系的合理,匀称与协调。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运算,数学方程式,数学结论甚至数学方法中,都蕴含着奇妙的对称性。教学中要让学生去体会这样的对称思想,利用数学的对称性解决数学问题。在数学解题中,往往是通过数学审美而获得数学美的直觉,使解题经验与审美直觉相配合,激发数学思维中的关联因素,从而产生解题思路。
三、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提高聋生的法律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八年级在讲一次函数时,我将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计算问题设计成例题,既融入了所学的一次函数知识,又向学生渗透了税法的教育。通过具体的题目演绎法律条文,使抽象的条文形象化、具体化和实用化,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理解了依法纳税的光荣。
四、充分挖掘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安全教育内容,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进数学课堂并非难事,关键在于老师是否有安全教育的意识。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素材,把相关安全教育内容与数学知识有机地整合,于无声处见实效,这样,安全教育进数学课堂就不但没有给数学老师增加负担,反而与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相得益彰,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更能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为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尽一份力。
例如,在教《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我带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站在马路口,统计在一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在带领学生去统计前,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到达现场后再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假如在十字路口不按红绿灯的指示行驶,不遵守交通法规,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学生通过设想、讨论一致认为:遵守交通法规不但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认识到了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五、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培养聋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使自己对学习变得更加自信,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协助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接纳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可以在生活、学习中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自信心和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顽强毅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教师可以讲一些古今中外一些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经济学家等励志成才的过程及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热情。
五育并举,德育為首,我们要将德育渗透于数学教学之中,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从而产生一种“春雨润物、潜移默化”的渗透效应。在聋校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远不止这些,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德育素材的渗透点,做到有的放矢就一定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