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秋菊
一、 思维导图的定义及特点
思维导图(Mind Map)是上世纪 60 年代英国著名学者Tony Buzan基于脑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一种图形表征工具,是表征知识及思维过程形象化、可视化的工具,可以辅助人们思考复杂问题和表征信息,用于人们归纳、综合处理信息,是一种由心理活动外化编辑而成的导“思”导“想”的图画,是信息组织与共享的关键环节。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尝试
1. 读前活动——运用思维导图激活背景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并非空着脑袋走进教室,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形成了自己关于问题的看法,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人脑并非被动地学习和记录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在开展阅读教学前,围绕本节课教学主题,设计恰当的读前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内容,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作铺垫,能更自然地引入学习的话题。
2.读中活动——运用思维导图把握文章结构框架及提取关键信息,培养语篇意识
普通高中《英語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语篇中提取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语篇要义;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性的逻辑关系;把握语篇中主要事件的来龙去脉;抓住语篇中的关键概念和关键细节等。课标在理解性技能上侧重培养学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能力和语篇内部的逻辑关系。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信息,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基本框架以及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
3.读后活动——运用思维导图内化及拓展运用所学知识
(1)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化所学知识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是引导学生回顾和内化本节课所学知识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加工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说,通过这项活动,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得以融合。在读后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复述课文,。
这一过程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者,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思维导图关键词的基础上拓展或添加更多的细节,可以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基础稍差些的学生也能根据思维导图的关键词简单复述课文,总而言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拓展运用所学知识
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是获得语言知识的唯一方式[1],大量的输入是为了更好地输出。阅读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如Module3 Unit2 Healthy eating[6],学生学习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A. What do you think is a balanced diet?
B. How can we keep a balanced diet? And try to draw your Mind Map.
学生结合生物课上所学的食物金字塔,从而在黑板上绘制出如下思维导图:
又如人教版高中英语Module1 Unit5 Nelson Mandela[4],学生学习完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容人的词汇,是基于文章的拓展延伸,目的是为学生今后人物描写类的文章积累词汇。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形成了以下的思维导图:
四、结束语
阅读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是一项基本技能,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词句的意思与语法分析上,而应从语篇的形式及内容入手;不仅要注重语言的形式,更要关注语言的功能。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激活旧知识、梳理提取新知识和内化及拓展运用所学知识,从而逐步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老师潜心研究的课题。笔者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教师们今后的相关研究带来更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