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梅英
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使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呢?这是每位体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课堂教学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道德、懂礼貌、懂礼貌、守纪律等有机结合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校纪校规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教学时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变现美、情感美的情感培养有独到之处,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例如,我在三年级下册《模范动物走》体育教学中,示范了两个模仿动物的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使整堂课保持浓厚的运动气氛。又例如,在投沙包这堂课的教学中,有几个学生的动作不正确,用直臂投掷,还认为这样的方法掷得更远,不改动作。对此,我用形象的例子说明了发力原理及动作的科学性……此后,学生逐步改正了动作,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只要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这样既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又可避免大纲内容的单调乏味,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的心理,看似比较复杂,是在发展中的不稳定心理。孩子即将进入少年期,在这一阶段,作为教师,要有预见性,在孩子进入心理成熟的过程时,要让孩子们安全、健康地度过小学阶段。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小学生的心理在发展的过程中,个性的发展占有重要地位。通过集体活动,学生的自我意识已有进一步发展,对自我也有一定的评价。尽管小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容易脱节,但对道德概念的认识从直观具体的、比较肤浅的认识逐步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比较本质的认识,并开始从冬季与效果的同意来评价道德行为。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模仿性和渴望独立的愿望,而往往不能实行自我监督,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他们既像大人,又像小孩,有时显得很懂事,有时又流露出稚气,加之现在的独生子女居多、父母的溺爱及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因而容易沾染一些不良习气,导致他们自我意识强、懒惰、自私、适应环境能力差,甚至少数学生走上犯罪道路。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该对学生以正面教育为主,这是由儿童爱听表扬夸奖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并及时表扬,使大家在身边找到具体的学习榜样。
在运动之前教师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给予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要根据学生心得,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紀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指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自然慢慢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限,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的严厉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同时,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