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芳
一、直观演示,画一画
学习兴趣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活动,是提高学生质量的保证。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优化数学的第一步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各种困难,突破各种障碍,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二期课改精神小学阶段要初步学会所涉及的计算、画图等方法。我们依据学生爱动手喜欢“画”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画”的能力,再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来帮助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把抽象的文字叙述转化成直观的图表,能准确无误的表达数量关系,从抽象到直观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寻找解答方法,触类旁通。涂涂画画能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数学基本概念,能帮助学生推导几何图形公式,还能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分析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涂涂画画在整个小学学习数学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用涂鸦的思想去培养、诱导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转化,就能将未知转化成已知,轻松愉快地解决矛盾,产生学习兴趣,有可持续发展的学力,为日后学习数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合作讨论,说一说
我们改变了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把学生按“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大小进行最佳组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中进行:学生能学的自己学,能说的自己说,能做的自己做,取長补短,从而把握学生的认知活动进程,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学生分组讨论:用24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叠成一个长方体,可以摆出几种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有什么规律?通过交流,互相启发,得出本题有六种答案:既1×4×6 1×8×3 1×2×12 2×2×6 2×2×2×3 2×2×1×6,理解同一体积的长方体可以有不同的长、宽、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群体互动中脱颖而出,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看、听其他同学说操作过程,也有所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师生讨论中,当学生探索一个新知时,教师要注意情绪鼓舞:“你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XXX仔细观察,其中的规律你一定能发现”等语言激励学生,最大限度的运用旧知识,使学生的思维进入竞技状态。解决难题时,引导学生“画一画,折一折,看一看,反过来想一想,举个例子试一试,换句话说一说”半扶半放让他们走向成功。教学中发挥小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质疑的天性,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建立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
三、动手操作,想一想
实践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一方面操作活动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另一方面,操作活动又是手与脑的沟通,把外部活动过程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法。学生在操作时,同时思考如何摆放,如何移动,如何拼折,如何剪拼,如何折叠等等。手、脑、眼并用,边操作边思维,在操作中获得的形象和表象及时对操作过程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理解知识本质意义。小学生具有好奇的天赋,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环境,让学生摆一摆,动动手。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中有两种情况: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2.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为了让学生区别这两种除法的含义,通过摆学具,比较得出异同点。例如,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里面有□个3?怎样计算?同学们用除法算式:6÷3=2 , 同样是6÷3=2 那么这两道题的含义相同吗?为什么?谁能够用学具摆一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区别出:6÷3=2的含义是不同的。这种意识性很强的观察指导,使学生的操作在知识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形成突出的表象,对于理解知识极其有利。
在平面几何图形中的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引导学生拼拼剪剪,启迪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明确推导的方法是把面积公式未知的图形转化成面积公式已知的图形,平行四边形转化 长方形
通常会有以下几种:
实践操作活动不仅可以安排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可以安排在知识的巩固深化综合阶段。在辨别几何图形中有几条对称轴时,为了让学生清楚等腰三 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长方形,菱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有几条对称轴时,我们用折叠的方法得出:
追问:圆有几条对称轴?这种操作过程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具有“生产”儿童心理结构,发展儿童智力具有特殊功能:既激活学生的思路,又巩固了以上图形含有几条对称轴的特点。
小班化教学使时间、空间增多,运用“画—说—做”的教学模式,有效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与此同时学生在一系列知识形成过程中,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不再是单一的学习数学,而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在“学会”的过程中达到“会学”的目的,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发展,展现数学抽象、推理、应用的完整过程,突出了数学教育思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学力、体验、情感等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