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娴
跨栏跑是一项技术性较强,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并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爆发力、弹跳力、速度以及身体协调性。在体育课堂学习中,身体素质较弱,心理素质不稳定的学生,学习起来较困难。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降低难度、合理设计情境等有效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跨栏跑技术。
一、跨栏跑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身体素质差引起畏惧心理,产生心理障碍。跨栏跑对速度、弹跳、灵敏、协调性要求相对较高。在教学中有些学生由于身体虚胖或身体素质较差,完成技术动作难度较大,常常形成错误的技术动作,失败或者害怕的心理影响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出现胆怯、恐惧等心理障碍,对跨栏跑学习产生畏惧,甚至躲避练习。这种现象在女生学习过程中尤为突出。
2.淡化技术动作学习,过于追求过栏而降低学习效果。跨栏跑的过栏技术对技能要求较高,摆动腿的抬、伸、压与起跨腿的蹬、展、拉要协调配合。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只是想着安全“跳”过去,造成摆动腿折叠不紧,导致半直腿前摆攻栏、屈膝过栏或由内、外绕过栏。同时忽略手臂、上体與腿部动作的协调配合,导致攻栏滞空时间长、栏间节奏乱、水平速度慢等现象,以致动作变形,不能顺利完成有效攻栏的现象,降低了学生学习跨栏跑的积极性和信心。
二、跨栏跑教学中的教法策略
1.结合动作原理,关注讲解与示范的针对性,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跨栏跑栏间跑与过栏的衔接、技术的好坏对跑速有较大影响。在教学中要结合动作原理、动作要领及学生的技能储备,对学生的学习应有合理的教学预设。通过语言讲解、教具、挂图、技术录像等展示动作过程、方法与要领。通过跨跃直立小垫子接力等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与学生进行跨跃小垫子比赛,让学生体会跨跃与跳跃小垫子的区别,突出跨栏跑技术的重要性。通过小垫子的高度、宽度等诱导学生尝试摆动腿与起跨腿的正确动作,由易到难,使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总结、对比与反思,逐步形成正确的动作感知。
2.降低难度与标准,关注动作技能的基础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预设、降低难度或标准等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如,以立起的小垫子或在栏架外加一个软材料横板代替栏架,降低高度及器材的危险性,让学生体会摆动腿过栏的模仿练习,在2个栏架之间拉起橡皮筋等让学生体会起跨腿的折叠过栏。强化动作的基础性练习,粗略地掌握跨栏跑的单个技术和相关技术。通过分解到完整、模仿练习到专门练习等教学,逐步掌握技术动作。如,采用折叠竖放小垫子让2名学生1组互相搭肩,分别在小垫子的两侧练习摆动腿的抬伸压动作,体会过栏技术摆动腿的抬伸压动作,并调整适宜的起跨距离。随着练习熟练度的提高,可自我调整小垫子的高度,逐步过渡到栏架高度的练习。
3.因材施教,合理分组,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由于学生在身体素质、技能储备等方面存有差异,在跨栏跑教学中倡导“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分层教学”,促进跨栏跑教学学习目标的高效达成。结合教材,分析并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基于学情明确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现有的基础与应有的基础,确定教学起点。在课的基本部分可留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分组、分层练习。在连续过栏的数量及栏间步的步数上不断挑战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栏间跑的步数与节奏。同时在分组中注重同伴间的帮扶作用,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与勇气,加强合作,共同探究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4.技能体能共进。关注体能在技能教学中的渗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自信,有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跨栏跑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将素质练习和技能教学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降低畏难的心理障碍,有利于提升跨栏跑教学的有效性。如,通过提踵、原地纵跳、后蹬跑等练习内容,能提升踝关节的力量;通过原地仰卧骑自行车蹬腿、左右转髋等动作的练习,能有效提高髋关节的灵活和柔韧性;通过双手扶墙做高抬腿、短距离快速跑等练习,可有效提升学生的速度能力等;巧用器材、场地、手段等方式的练习,可提升学生的专项技术;通过反复交替练习并逐步加大难度,在强化技术动作的同时,可提高练习密度,如能渗透体能练习,也能较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跨栏跑技术十分复杂,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心理素质等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教学中通过建立正确感知、降低技能标准、分层施教等,解决学生对动作的认识及心理障碍的消除,通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及教学举措的创新,把跨栏跑演化为学生易学、易练、乐练的一种运动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跨栏跑的热情。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技能目标达成的有机融合,才能促使每一名学生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