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英
笔者担任深圳市龙岗区体育研修员近5年来,在思考如何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质量,切实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探索之路上,有幸接触到了邓若锋老师的身体练习体验理论,经学习、思考与领悟,将身体练习体验的行为表现、认知活动、心理感受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变量[1],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提出了“一模三化”体育课堂教改模式,“一模”即单元设计“学、练、用”教学模式,“三化”即课堂学习“准备部分专项化、基本部分运用化、结束部分内容化”。经过近5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归纳总结,以期抛砖引玉。
一、形成正确的体育教学思维,让教师知道为何而教
思维方式的正确与否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在厘清“体育”“运动”“竞技”“身体娱乐”等概念的基础上,让教师知晓体育教学为何而教的问题尤为重要。身体练习体验理论能够让教师认识到体育是“全面发展身体的教育”,认识到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承体育文化,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认知水平,进而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并形成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一)让教师清楚体育教学要教什么
在身体练习体验理论中,首先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只有充分地认识到“体育是发展和完善人类身体的教育,体育教学是为了成全学生的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2],才能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关注整体化和有序性,在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达成体育课程的目标。如,笔者在教学设计改革中有三个基本要求:一是从思维上全面实现教师从“授教”到“促学”的转变;二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和实施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前提,对课程内容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控;三是结合“学、练、用”教学模式促进三者之间的递进关系,反思设计的教学内容能否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能否满足生命成长的需要[3]。身体练习体验理论理清了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等基本概念,改变了教师原有的从“技术到技术”的单一构建思维,建立了从课程内容到教材内容,再到教学内容的有序设计,帮助教师将“课标”转化成落地的操作性思维,从而让教师清楚了为何而教。
(二)让学生明确体育学习要学什么
在体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中,必须要注意体育学习要学什么的问题。笔者在单元设计改革中,打破传统的只重运动技术的“习得”,强调“学、练、用”单元设计的有序性、递进性,强调学生“身体运动本能需求”的学习衔接性及运用性,提出了“学习、练习、运用”的体育教学模式。第一,用“身体动作”的“学”来体现以运动技能学习的身体动作符号教学。如,走、跑、跳等運身体动作及球类、体操等运动项目中的单个技术性动作的概念性教学。第二,用“运动能力”的“练”来表现运动技能学习过程,需要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运动技能,这种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伴随体能练习的提高而形成的,实现了运动技能形成与体能提升的双赢;第三,用“实践应用”的“用”来表达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化和拓展过程,学生在掌握相应的动作技能和运动技能之后,只有与相应的健身知识、竞技比赛规则和身体娱乐知识相结合,在不同的身体运动环境中去内化和拓展自己所掌握的运动技能,才能提升体育学习的认知水平,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意识。
(三)让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清晰
在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基于“课标”构建了以“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为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明确了各个水平教学内容的程度和范围,使得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更加清晰,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更系统地规划教学的全局,提高教学效益。基于这样的操作和认识,用身体练习体验理论进行分析,构建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框架。
1.小学阶段的体育教材内容框架
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在选择和设计小学阶段的体育教材内容时,需要从动作的概念学习入手,将基本的动作符号作为学习内容,活动内容应选择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基本活动和游戏,将小学生的先天的运动潜能转化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因,进而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实践活动中自然的渗透心理健康等知识,培养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初中阶段的体育教材内容框架
初中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主要任务是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和体能练习,使学生达成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目标。教学的内容选择和设计要以“运动技能逻辑学习”为主,从基本的身体活动逻辑关系入手,强化重复动作学习,将活动逻辑关系与运动技能学习相联系,将学到的运动技能在生活实践中加以应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培养其正确的健康价值观、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在此阶段尤为重要,应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命成长方式。
3.高中阶段的体育教材内容框架
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选择和设计应以“技能应用学习”为主,要从实际应用意义理解入手,将所掌握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应用到多样的健身运动、竞技比赛和活动娱乐之中。注重学生“强化体能”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形成和掌握,让学生在强化自己体能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并学以致用,进而养成终身体育学习的习惯。
二、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让学生知道为何而学
在身体练习体验理论中,明确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动因,是诱发和维持其学习活动的关键,是保障体育学习的身体练习体验行为和认知活动朝向一定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必要条件[4]。学生在身体练习中,当对某种运动产生学习需求时,就会产生动力性的行为倾向。
(一)关注学生身体练习的行为表现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主要是伴随身体练习生成的行为,是学生在身体练习中听讲解、看示范、模仿动作、重复练习、改错巩固与实战应用、相互评价的行为表现。而这些体育学习中的基本行为只有与课堂教学常规与体育学习内容概念相结合,才能形成规范的体育学习行为。如,为了实现体育课堂学生练习时间最大化,提出了“准备部分专项化、基本部分运用化、结束部分内容化”的“课堂三化”要求,即热身活动内容要和基本教授内容层次递进,既做了专项准备活动又为课的新授内容做了铺垫;基本部分的教学设计要注重技能学习的连贯性,注重组合性的应用学习;结束部分要有明确的练习内容。“课堂三化”增加了学生练习的趣味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丰富了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形成了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使学生由“被学”变为“想学”。
(二)关注学生身体练习的运动认知
学生身体练习运动认知是由练习信息收集、修正初始感知、形成动作记忆、深化练习理解的过程组成。如,在构建单元设计的理念下,笔者提出了堂课的基本要求:常规教学要落实、课堂组织三个化、练习密度心里有,体测内容进课堂等作为一节课合格标准的底线。通过具体化的要求,为学生通过身体来感知所学的动作,形成动作技能,通过身体练习体验来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为形成完整的运动认知过程提供保障。
(三)关注学生身体练习的心理感受
身体练习过程,是伴随着心理感受与情绪体验的过程,每一次身体练习结束,都会有一次相应的身体感受,多次不同的体验经验,形成了不同的身体感受,逐渐形成了身体练习体验进一步发展的原始动力。如,在水平四《篮球运球》单元教学设计中,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到防守、对抗的元素,单个技术教学必须结合实战状态下的组合练习设计并反复练习,学生先通过单次的身体练习对技术动作形成了最初的身体体验,再通过动作与动作、环境、体能等要素进行组合设计,让学生在多变化、有挑战的组合练习中产生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练、用”兴趣,让学生由“会学”向“会用”转变。
三、进行运动技能学习的分层,让教学体现因材施教
依据身体练习体验理论对运动技能学习层次的划分,笔者将身体动作维度的学习特征归纳为动作符号记忆,属于动作符号学习阶段;将运动技能维度的学习特征归纳为运动逻辑连接,属于运动逻辑学习阶段;将理解运用维度的学习特征归纳为应用意义理解,属于应用意义学习阶段。
(一)身体动作的“动作符号学习”
身体动作的“动作符号学习”阶段是体育学习的基础层次,主要是为了获得从身体动作经身体练习体验形成动作技能的操作性知识。此阶段非常重視身体动作概念,只有让学生对身体动作“技术”性的“要领”进行理解才能形成“概念”。这种身体动作的动作符号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位移动作概念(如,走、跑、跳等);徒手动作概念(如,手型、步型、屈体、伸展等);借助一定器械才能完成的动作概念(如,篮球运球的运球、传球等)。在身体动作维度的单元计划中,针对不同要素构成的不同动作符号的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相结合进行教学活动。如,小学阶段主要以游戏为练习形式,建立身体练习体验为前提,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为目的,建立体育学习的任务意识,为体能的运动逻辑学习做铺垫。
(二)运动技能的“运动逻辑学习”
运动技能的“运动逻辑学习”阶段,主要形成从动作技能经身体练习体验形成运动技能本身所具有的运动性逻辑,内化为运动技能,认识运动技能的价值。通过系统地制订教学内容来凸显教材的健身功能,让学生对已经掌握的动作技能进行进一步内化,明白动作技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依托教材的价值来提高学生运动认知能力。在运动逻辑阶段,增设辅助性练习,在巩固动作技能的同时发展体能,也可以尝试改变运动条件来进行创新组合练习,进一步提高体能;还可以尝试在组合练习中使用补偿性体能的方法,为下一阶段的“应用意义学习”打下体能基础。
(三)理解运用的“应用意义学习”
理解运用的“应用意义学习”阶段是从运动技能经身体练习体验形成应用技能本身所具有的应用性技能。通过学习,强化体能、增强体质、促进生命的发展和完善。实践探索中的“一模三化”教学理念,强调动作的运用、技术的运用、战术的运用、方法的运用,教师可以根据指定合理的组合练习强化动作技能,增强体能,同时进一步深化对运动技能的身体练习体验,加深对运动技能本身应用意义的理解。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创设更为复杂的情境,在模拟情境比赛或正式的对抗比赛中让学生认识所学运动技能的实用性,体会其技巧性,从而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切实提高体育学习的认知水平,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参考文献:
[1]邓若锋.身体练习体验是体育学习的一种价值诉求[J].体育学刊,2013,20(6):65-69.
[2]邓若锋.身体练习体验探索[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
[3]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说明与分析(三)--课程内容 [J].中国学校体育,2012(6):19-23.
[4]邓若锋.身体练习体验的体育教学理论框架构建[J].体育学刊,2016,23(1):1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