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情境”中发展“真能力”

2018-05-14 21:41韩兵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动作创设技能

韩兵

情境教学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教师设计的情境是否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体锻炼和运动技能的掌握,都会直接影响情境的运用效果。笔者结合参加“2018年京浙中小学体育名师教学思想研讨与实践活动”中所看到的3节“跪跳起”课,谈谈对体育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的思考,以抛砖引玉,供一线同行参考。

一、什么是“真能力”和“真情境”

1.什么是“真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关注在有限的体育课堂学习时间中,使学生掌握和发展“真能力”。那什么才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应该指向的“真能力”呢?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大要素明确了体育教学的核心价值,也为体育教学的目标提供了指向。结合对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笔者认为,体育教学着力发展的“真能力”应该具备三个特征:

一是,“真能力”是实用的能力,是对学生在运动竞赛和身体锻炼中能够运用,并能够促进其身心发展,提高对生活环境变化适应性的能力。

二是,“真能力”是创新的能力,是变通的能力,在“面临真实活动或比赛情境时能运用结构化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真能力”是综合的能力,是包括学生体能、技战术水平以及心理特征、智力水平等多方面的内容,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由此可见,体育教学要发展的“真能力”最主要的就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运动能力”,只有具备了“运动能力”,才能为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奠定基础。

2.什么是“真情境”

學生运用所学到的运动技能的环境,一般包括3类:运动情境,即技能所属的运动项目的比赛情境;生活情境,多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情境;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境,就是在体育教学或训练时,可称作教学情境。毛振明教授认为,所谓“真情境”是“情境和学生当前的学习活动有着某种真实的联系,具有真实感。”体育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它“本身就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游戏,是人为虚拟了的竞争性活动”,因此,运动情境和生活情境都属于“真情境”。教学情境作为教师为了达成教育教学目的所创设的一种情景,要向“真情境”靠拢,并且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适当加以调整。

二、为什么要在体育教学中努力创设“真情境”

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之所以强调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真情境”,不仅因为真实的运动情境能够充分发挥竞赛的优势,满足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竞争心理,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练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效果,其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真情境”可以为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搭建最有效率的平台,能够促进“真能力”的发展。

1.真实运动情境能够满足学生体育认知的需要

体育认知是运动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主要途径是通过学生对于运动项目的体验,了解运动项目的文化。不同运动项目具有不同健身价值,也具有不同的运动特性,例如,活动场地、器材和人员的要求不同,运动规则不同,对于参加者的形态、体能、技战术和心理特征等均存在差异。真实的运动情境是了解项目特性的最佳途径。以这次活动中的“跪跳起”为例,它所体现的项目特点实际上是体操技巧类内容的项目特性,因此,如果教师仅仅停留在单一技术动作的反复演练,不能结合技巧项目的健身意义和动作组合、游戏等开展学习,并不利于学生对体操项目独特的教育价值和项目特性的正确认识。

2.真实运动情境能够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

运动技能的重要构成元素是技术动作,但在真实的比赛情境中,运动者很少能够使用单一的技术动作来完成比赛,而多以组合动作来完成展示或者进行竞争。同时,竞赛环境下多数情况是在激烈对抗中完成技术动作,因此,运动技能动作有示范性技能动作和竞赛性技能动作之分,两者相比,示范性技能动作往往更加漂亮但不实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花架子”,只有在真实的运动情境中发展出来的竞赛性技能动作才更有价值和意义。很多情况下的生活情境也同样需要考虑真实性的要求。针对游泳来讲,日本中小学生除了在游泳池中训练之外,有条件的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参与“临海训练”和“着衣水泳训练”,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真正实用的运动技能。

3.真实运动情境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重视问题导向,注重活动和比赛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在面临真实活动或比赛情境时能运用结构化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充沛的专项体能、扎实的运动技术固然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础,但遇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来解决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创新能力和体育智能也同样是运动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一点在球类项目中体现得更为清晰,球类比赛中运动者要做好随时面临困难和马上做出判断和选择的准备,唯有真实的运动情境才能提供提升学生发展所需的综合素养的教育环境。

三、教师如何创设“真环境”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实施者,是教学活动的关键要素。在创设并应用真实的运动情境的过程中,体育教师既是情境的搭建者,也是活动过程中的引导者,还是必要时刻的指导者。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创设“真环境”需要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各个环节着手。

1.课前——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设计情境教学的环节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师不仅要确定单元和本课的教学内容,还要结合学科和项目特点,分析具体运动项目的“属性”。只有抓准项目的属性和本质特征,才有可能搭建真实的运动情境。

“跪跳起”所属的体操技巧是体育运动中最具美感、力度、节奏感和旋律感的运动之一。体操属于封闭式运动技能,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体操技巧,可以塑造匀称健美的体形、协调优雅的姿态,增强力量、灵敏性、柔韧等身体素质,以及发展时空感应和肌肉控制能力等,从而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因此,体操教学中要在强调其健身性,“强调技术动作的稳定性”的同时,注重学生身体姿态的控制,培养学生美的意识。彭丽富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技巧——跪跳起动作方法》一课中,创设了“跪跳起比稳”“跪跳起比美”的游戏环节,就较好地体现了技巧项目“稳”和“美”的特性,为学生提供了接近最真实的体操技巧运动情境的学习环境。

当然,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的环节时还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真实的运动情境能否发挥效果,还要看是否符合教学对象的身心实际与技能基础。现实生活中,教师在小学中低年级组织球类比赛时,会按照学生的年龄实际进行器材、场地的调整,甚至简化规则,虽然这样与正式比赛要求有一定差距,但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是适合其发展的有效教学情境。

2.课中——实施任务布置和教学组织,提供情境教学的保障

在情境的搭建过程中,明确问题任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一般情况下,需要体育教师根据项目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技术特点,筛选出一个或多个问题任务,并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情况,设计成独立型任务、合作性任务等,在此基础上创设具体的真实运动情境,由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得运动体验,提高和巩固运动技能,发展运动能力。

3位教师在所执教的“跪跳起”内容的课例中,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按照自己构思的技能学习思路,设计了一系列竞技性质的“挑战”环节。张健波老师执教的《技巧——跪跳起》一课中,设计了3轮“挑战”活动——“挑战彩旗”“更上一层楼”和“高空跳伞”,分别由学生独自完成弹性起落练习、两人一组使用小垫组合进行练习和独立练习空中提膝收腿动作等任务,诱导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自我学练和互助学练。张光月老师在执教的《技巧——跪跳起》一课中,安排的3个“挑战”环节分别是“跳上高处”“组合跪跳”和“平步青云”,与张健波老师的设计异曲同工。彭丽富老师设计的“跪跳前进+跪跳起”组合动作,则充分考虑了跪跳起作为发展腰腹力量和身体协调性的有效锻炼手段这一健身价值,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在丰富了练习形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学生加强对于技巧项目的理解。

在布置好问题任务的前提下,体育教师还要做好教学组织工作,并在此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活动引导和技术指导的任务。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跪跳起”的技术动作难度并不算大,这样一个动作是不是所有学生都需要从零学起?对此,彭丽富老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在完成教师示范后,鼓励学生模仿教师动作尝试完成,这是建立在对教材内容的准确把握基础上的安排;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运动体验,教师则在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为后期进行重点关注和分别指导奠定了基础。

3.课后——组织学生思考和教学反思,拓展情境教学的实效

在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老师及其团队所提出的从“技能、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單元教学的观点中,“运用”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是“对所学技术要求更高的复习、巩固和提高,在组合练习和模拟比赛等环境中实现”。因此,创设真实运动情境的意义不仅在于强调“从实践中学习”,还在于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包括在比赛、其他体育活动或者生活实践中应用学到的运动技能,在日常锻炼中使用掌握的练习方法,在思考和交流中巩固和形成对所体验运动项目的体育认知……所有这些,要求小学生主动完成显然不切实际,但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小结来引导和启发学生们进行表述,通过布置家庭体育作业来强化学生练习,甚至采用组织课外比赛等形式来巩固学生的运动技能,拓展学习的实效。

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开展自觉的教学反思,思考自身在教学设计中的环节,是否体现了与所学项目特性一致的真实运动情境的要求;思考自身在教学实施中的引导,是否鼓励了学生的主动体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思考教学的达成效果,是否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发展发挥了积极和有效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3]毛振明,杜晓红,于素梅.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曹强,赵明.“学以致用”理念下《滚翻在生活中的运用》的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J].中国学校体育,2015(4):46-47.

猜你喜欢
动作创设技能
下一个动作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拼技能,享丰收
画动作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