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05-14 04:50吕有志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路径

吕有志

摘 要:习近平同志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个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也是一个平等相待、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和谐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厚的实践和理论基础。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目标、基本要义、实践路径、战略要求已经清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一面光辉旗帜。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基础;实践路径;战略要求;价值与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倡导的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基础、思想来源、愿景目标、基本要义、实践路径、战略要求等一系列思想的总和。自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中提出这一思想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引起了国际社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肯定和欢迎。201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系统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且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实践路径,向国际社会完整传达了“中国方案”。如今,这一思想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一面光辉旗帜。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的使命担当;既传承了中华文化基因,又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实践和理论的发扬光大以及对西方世界主义的借鉴和吸取。

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全球性挑战的时代回应。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天下情怀和国际担当的党。中国共产党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且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共产党人深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1]545然而,当今时代,我们前所未有地身处一个矛盾集中的世界之中。因为,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已经进入到一个高度相互依存的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的军事冲突时有发生,全球性的非传统安全挑战不断增多,难民危机持续蔓延,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涌动,恐怖主义、环境污染、网络攻击、疾病流行、粮食安全、跨国犯罪等问题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面对这一形势,中国共产党也不能置身度外,必须以新的理念和全球治理方式去破解当今世界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习近平指出:“面对挑战,各国都在探讨应对之策,也提出很多很好的发展战略和合作倡议。但是,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只有对接各国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2]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实践。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坚持奉行和平外交理论,顺应以和平发展为时代主题的世界潮流,在外交实践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公平正义大旗,坚决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一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以肯定地说,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毛泽东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思想、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时代观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思想、江泽民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以及胡锦涛的“和谐世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源自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习近平在讲演中多次强调,中国传统文化讲“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计利当计天下利”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文化基因。

第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世界多元文明共鉴的产物。世界主义理念是西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古希腊到当代,从斯多哥学派的“世界主义”观念到康德的“永久和平”,再到吉登斯的“左翼世界主义”,或多或少具有融合世界普遍主义和构建世界大同主义的精神冲动。虽然,近代以来西方社会的共同体意识实质上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货币共同体和抽象共同体的外化,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但跨越地区、跨越国界、超越民族、超越宗教,且以世界为本、以人类为本的理念至今闪耀着其思想光芒。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则在新的世界现实基础上,正确界定了唯物史观所确认的人类社会未来的共同体与资产阶级共同体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站在世界的高度思考人类的发展问题,把整个人类视为一个共同体,把马克思提出的自由人联合体提上建设进程,这不能不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创新发展,也是对西方文化中世界主义和共同体意识的借鉴和吸收。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

基于对世界大趋势的准确把握,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习近平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中指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1]523-525从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个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也是一个平等相待、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五位一体”的和谐世界。其基本要义如下:

平等相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主权平等原则是联合国宪章所确定的重要原则。它不仅体现在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内政不容干涉,还应体现在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应当得到维护,体现在各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实践应当受到尊重。失去这一基石,国家与国家之间就无和平可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能是镜花水月、海市蜃楼。

普遍安全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保障。当今世界面临的越来越多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呈现出跨国界、跨种族、跨区域的特征。习近平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1]523只有摒弃冷战思维,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才能使人们远离危险和恐惧,维护好世界和地区和平。

共同繁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追求的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要实现这样的发展,就要秉承开放精神,坚持互惠互利,坚持合作共赢,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上只有各国风雨同舟、和衷共济,才能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风暴,避开经济衰退的逆流,躲过市场风险的暗礁,防止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分化,让经济增长的成果惠及世界人民,从而保障世界真正和平与发展。正如习近平指出,“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1]524。

开放包容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征。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习近平认为,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1]524所以,习近平所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文明之间相互对话交流而不是相互排斥取代的共同体,是一个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的共同体。

清洁美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色。习近平指出,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不二选择。虽然人类工业文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环境恶化越来越严峻,日益威胁着人类生存。只有坚持环境友好的理念,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人类永续生存和发展。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要求

习近平不仅在一系列双边和多边外交场合多次强调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而且还提出并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和战略要求。

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逐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并付诸对外关系实践。习近平认为,世界命运应由各国同掌握,国际规则应由各国同书写,全球事务应由各国同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各国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目标,更需要明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路径:即政治上,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安全上,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经濟上,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打造兼顾效率和公平的经济秩序;文化上,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生态上,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并且,无论是在国内建设中还是在外交实践上,各国要立足现实,以问题为导向,携手解决当今世界复杂变化给人类带来的一系列严峻挑战;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维护生态环境,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政府应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中国政府在对外关系中、在理念上要与时俱进,应信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些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所确立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应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继续重申中国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任何国家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核心利益的苦果,但决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他国家对自己利益的合理关切;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重申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对外扩张;要以新发展理念推进中国和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外交实践上,中国政府应继续建立和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正确处理中美中欧中日之间存在的现实矛盾,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不冲突对抗的新型大国关系框架;应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应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打造好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巴基斯坦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应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秩序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要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实施4年来,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热烈响应。目前,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已达80多个。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顺利运行,一大批标志性基础性项目扎实推进,各领域人文交流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将带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增强各国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3]。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一带一路”不只是发展物质的项目,还能凝聚民心。这不仅是为了发展,还有和平。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伟大价值所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政府应进一步推进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契合的“一带一路”建设,通过“五通”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政治合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与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伟大创新,对党和国家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如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已经被载入联合国的重要文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

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外交创新成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正式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创立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说没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创立,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境界。当今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习近平倡导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世界各国和平共处、良性互动、合作共赢,既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的整体性思想下的新全球觀,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世界的大国担当。中国共产党明确主张要通过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通过和平发展道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来完成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与历史上所有列强国家的崛起之路完全不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全新的境界。

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架起了中国话语与世界的沟通桥梁。近代以来,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和在和平发展问题上,西方的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处于话语霸权位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中国话语在人类和平发展问题上的重要表达,是当代中国文化和外交理念的生动呈现,展现出独特的中国智慧和鲜明的中国话语特色,实现了中国特色与人类共同价值的统一。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日内瓦,再次面向全世界阐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蓝图后,联合国副秘书长米歇尔·西迪贝说,习近平主席的演讲让人心潮澎湃。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迈克尔·穆勒说,习主席的演讲不仅让在日内瓦现场聆听的人豁然开朗,对整个国际体系也意义重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非常伟大的。中国为实现这个目标所作的努力令人钦佩。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破解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重要法宝。中国提出并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后,已经稳稳地站到了世界的道德高地。

第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贡献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当前,世界正处于历史性的深刻变革之中,旧秩序所确定的制度和规则已经无法解决当今世界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一些西方的战略家甚至作出“时代失序”的基本判断。有鉴于此,各国都在思考,未来新的国际秩序应当是什么样,如何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如何保证各国的和平与安全,如何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中国倡导构建“五位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独特的中国智慧勾画出未来世界的愿景目标、实践路径,并在对外关系上开展了诸如“一带一路”建设这一风生水起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事实证明,中国不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 新华每日电讯. 习近平:开辟合作新起点 谋求发展新动力——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N].人民日报 ,2017-05-16(02).

[3]新华社.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DB/OL].(2014-06-05).http://world.people.com.cn/n1/

2017/0308/c411452-29132367.html.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路径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