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音乐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趋势。流行音乐的兴起使艺术朝着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也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流行音乐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同时也是当前时尚的代表,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在音乐教学时应当选择一些格调高雅、旋律优美、振奋人心、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与高校音乐教育相融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关键词:高校 流行音乐 培养模式
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建立了独立的流行音乐学科,以此来适应社会对流行音乐人的需求,着力培养流行音乐人才。高校音乐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组合课程,提高流行音乐人才的专业性。
一、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这种单一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音乐多元化的社会需求。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必须以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近些年,高校的流行音乐教育虽然改革了教育体系,创新了课堂教学体系,但是在音乐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坚守着流行专业课及音乐专业基础课等教学模式。高校流行音乐教师应当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完善音乐、美术、传媒等领域的设备资源和师资力量,在流行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美术、乐器、影视等多学科资源,把不同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流行音乐人才的专业技术知识更加扎实,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在艺术领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教师在做好中心教学课程的同时,还要培养流行音乐专业人才的自主创新精神,开展创新实践课堂,自创有特色的流行音乐教学,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独立完成自创自演等整套艺术环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早日适应社会的音乐需求,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建立组合课程,提高学生人才培养专业性
高校流行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突破以中心教学课程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的局限,建立多组合流行音乐人才培养课程群,培养流行音乐人才的专业性。必修课程可以从基本乐理知识、声音技能训练、视唱聆听鉴赏、节奏训练、音乐风格培养、中外音乐史等专业训练角度开展;选修课根据学生自身发展需求选择乐器演奏、乐队合作、演唱组合、舞蹈训练、音乐美学、歌曲创作、视觉体验等课程。必修课程是培养流行音乐人才所必须修练的科目,课时长短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灵活调整。自选科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专业需求进行组合搭配。比如想要成为表演型歌手,学生就要选择一些舞蹈训练、舞台实践等相关的课程;而想要成为创作型流行音乐歌手,学生在课程选择上就要选一些与歌曲创作、中外音乐史相关的课程。在课程选择安排上,教师要尽量做到科学合理,选修课程应当根据学生今后发展需求对必修课程进行补充,要考虑其连续性和关联性。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把专业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流行音樂人才培养的效率。
三、创新教学模式,落实学生四位一体的思路
高校应当以学生学习创作与创新为核心,以教师教学引导为主体,形成校内展演与校外比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流行人才培养应当着眼于当前流行音乐领域的发展规律,对各高校流行音乐人才培养的趋势和规律认真分析,对流行音乐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不管是人才培养的定位还是思路都要符合本专业的发展需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形成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合理改良课程设计,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科学、合理、规范地培养流行专业人才。“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新媒体、自媒体的平台优势,把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在各个媒体平台上发布,让更多的人看到学生的作品,从而增加学生自信,给学生带来更多更好的机遇。“四位一体”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科学制订教学方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把自己的感受和感知融入音乐教学中,让时间检验理论学习,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更多实践平台。学院可以经常举办各种演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展演中去,加强团队之间的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中,“赛”是最能检验学生专业的一个途径。当前流行音乐类比赛节目很多,为有音乐梦想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是对学校教学能力的肯定。
总之,通过对高校流行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可以创新流行音乐人才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综合能力强、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高校应该适应社会需求,汲取新的教学理念,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流行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婷婷.关于高校音乐教育流行音乐的定位[J].大众文艺,2013(21).
[2]刘新庚,郝巍.关于高校“流行音乐教育”学科定位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6(04).
(作者简介:白雁,女,硕士,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