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知识经济中一种必备的生产力要素,创新型人才伴随知识经济产生。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应在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公共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公共音乐教育是高职推进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任务在于为艺术的推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笔者论述了高职公共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并从师资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阐述了高职公共音乐教育中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音乐教育 创新型人才 培養
一、高职公共音乐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
高职公共音乐教育本身的教育优势是职业化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需要教育者在学制、专业方向上有侧重培养,还需要校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团队精神。高职院校如果想在音乐教育中体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精神,首先要搞清楚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系。
(一)高职公共音乐教育促进创新型人才素质的全面提升
1.音乐净化心灵
音乐是最有感染力的艺术门类之一,能给人独特的美感与满足感,可以用形象性的艺术魅力直击人心,使人获得美的体验,接纳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情操、精神品质,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而且音乐从功能上来说具有净化心灵的作用,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具有普适性。
2.音乐教育能启发思维
现代医学经研究证实了音乐教育对学习者在视听觉感官、心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雨果的一句名言也恰恰印证了这个作用:“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我们知道,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活动,无论乐器表演还是声乐表演都可以看成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训练过程。因此,从事音乐活动,对学习者大脑的发展是一种良性刺激,能够促进大脑进行更复杂的思维活动。
3.审美素质培养离不开音乐教育
审美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审美素质直接关系到一个人欣赏美、鉴别美、实践美的能力,还影响着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判断能力及审美素质。学生可以从大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到各式各样的美,从中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欣赏民族风艺术作品,有益于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艺术;鉴赏革命题材的艺术作品,便于学生感受革命烈士的壮志情怀,爱国热情油然而生;学习国外经典的艺术作品,有助于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多种形态,开拓学生对艺术的接纳和探索。
(二)创新型人才的形象思维得益于音乐教育的激发
形象思维同抽象思维都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活动形式,它们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抽象思维的训练,而且需要形象思维的训练。可以说,一个人具有了较强的形象思维,就意味着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而音乐教育恰恰就在激发人们的形象思维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作用。由于音乐家在作曲时,往往会把自己对世间百态的感受写进作品当中,并以自身独特的视角和创作手法表现它,另辟蹊径,以模仿抄袭为耻,由此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能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创作效果也往往会令创作者本身满意。当这些作品被创作出来,遇到演奏者,作品则要经过演奏者的二度创作展现给听众。而听众在接触到这个作品时,其实又开启了三度创作,他们会跟随旋律进入自己的想象空间,并获得身心的愉悦与满足。长此以往,音乐元素仿佛一种身心的营养,不断在潜移默化中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新鲜感的尝试,从而很好地激发了人们参与音乐实践的热情。因此,高职院校要善于用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公共音乐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个性特质具有塑造作用
个性可以看成是一个人的标签,代表了这个人的性格特征、气质爱好,是一个人综合特性的具体体现,而一个人在某种特定情境下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比如责任心、倔强不服输、顺从等都可称为个性特质,这种个性特质可以构成一个人的性格魅力,也可以作为区别他人的凭证。正因为每个人的个性特质都不同,这种差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一个人在追求人生价值上的动力。因此,在高职公共音乐教育中要注重创新型人才的个性释放与培养。高职公共音乐教育成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对于音乐教育氛围的把控,音乐教师应多设计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发散,把创新型人才培养真正落实到高职公共音乐教学中。
二、提升高职公共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到,“高等教育应变革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同时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但高职院校目前的音乐活动大部分是沿袭了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在教学教法、师资建设、教材内容能方面缺乏创新,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凸显不够,因此,高职公共音乐课堂急需改革,并找到行之有效的手段促进音乐教育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高职公共音乐教育应增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
思想决定行动。在高职公共音乐教育中,思想上先重视起来,才有可能在行动上进行教学变革。很多人认为,音乐的素养不是人人需要具备的,而把它当做一种兴趣爱好或者特长,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音乐素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必要的,高职公共音乐教育成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直接且重要的渠道。目前,高职公共音乐课程多沿用传统音乐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教学改革上创新不足,学生虽然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会一些专业技能,解决一部分学习当中的问题,但是在僵化的教育模式中思维受到禁锢,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引导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应顺应当代教育发展理念,制订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办学理念,大力在高职公共音乐课程中推行创新型的改革,通过变革传统的课程教学理念,将音乐课程的教学创新作为重点改革内容,不断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通过专业技能训练和实践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高职公共音乐教育应注重提升公共艺术课程教师的创新能力
高职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授课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的。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考虑如何有效提高公共音乐课程任课教师的音乐素养,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如在教研活动时把音乐方面的专家请到教师中间开展交流学习,借助在校内开展定期的短期培训或将教师外派参加国培、省培等方式提升公共音乐课程任课教师的工作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保障创新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此外,公共音乐课程任课教师还要不断地自我成长,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始终以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一专多能,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管理者和推行者,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学目的。
(三)高职公共音乐教育应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1.改革课程设置。高职公共音乐课程如果想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助力,就需要不断改革,应在课程设置时注重将理论与技能实践相结合,扩充音乐相关课程的选修课程门类,并不断以音乐学科的新成就、前沿动态更新教材,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巧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全面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2.改革教材。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他们的发展目标与时代发展需求密切相连。现在的高职学生需要一专多能,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才能符合新时期“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因此,在高职公共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选择上,不应局限在传统教材或者单一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喜好和接受能力,师生共同创编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公共音乐课程教材,应多元化吸收音乐的精华内容,充实教学理论内容,增强趣味性。
3.革新教学方法。在高职公共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创新教学方法,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法实践的目的。如在音乐课程进行当中,教师可利用论坛、微信、微博、网上校园等多媒体交流学习平台,与学生分享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与技能技巧,线上线下形成多元、生动的学习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还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4.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型人才培养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创新上,还应该让他们具备较好的动手能力和在公开场合的表现能力。高职院校应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践环节的比例,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才艺表演、音乐沙龙、音乐剧场等专业实践互动中,将校内外的舞台表演实践结合起来,真正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5.完善考评制度。考核评价是检验现代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高职公共音乐教育考核评价较多依赖期末考试,考试目的单一,重点考查的是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艺术实践和专业技巧的考核则流于形式,不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查。因此,高职公共音乐课程考试制度应将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将闭卷考试和舞台实践考查相结合,将学生平时的考勤比例提升,将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放在平时,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程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改革与创新还需要经历较长时期,还需要很多尝试,这场教学改革需要高职院校有耐心与信心,在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完善和创新,从而为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助力。
参考文献:
[1]鹿熙军,赵得成.信息时代高校艺术教育现状及有效对策研究[J].中国包装,2013(0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高職院校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培养对策探究”(课题编号:182400410370)的项目成果。
(作者简介:杨冯圆,女,硕士研究生,河南省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理论、音乐教育教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