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2018-05-14 17:48刘丽群
考试与评价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研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

刘丽群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渗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在新课程改革提倡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入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作为我国小学教学体系中的主要学科之一,数学教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的引入有利于学生数学兴趣和综合数学能力的培养,由此看来,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相关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了探究,以期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化 研究分析

基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熏陶。数学是一门源自于生活的学科,数学家通过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缜密的分析论证为数学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全面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相关人员应从小学数学教学的短板入手。

一、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1.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构建

数学思维的构建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具有深远的影响。小学数学具有广范围的特性,在小学阶段,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数学元素。在理解运用这些数学元素时,数学思维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解决费用计算相关问题时,学生必须掌握各个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计算出最终费用。换句话说,生活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日常事物的观察视角,从而帮助学生将日常数学现象内化升华为数学思维,进而帮助学生构建缜密的数学知识体系。

2.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受到学生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影响,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都倾向于将与日常生活十分贴切的数学元素作为切入点。采取这一措施的用意在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是连接学生与数学教学课堂的良好纽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并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的精要,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反过来,借助生活现象理解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窥见数学知识的实际用途,以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至日常生活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新课标理念提倡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上文中提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体现数学的生活化本质,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1.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情景

探究小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的成因,我们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都不能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也不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实际作用。这部分学生认为数学知识对自身的生活并无过多的影响,由此一来,其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便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为从根本上优化这一现象,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着重突显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实现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可将生活化场景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可将超市购物作为背景来提出问题,“一个文具盒13元钱、一块橡皮3元钱、一支笔2元钱,小阴拿出50元,买了1个文具盒、2块橡皮和13支铅笔,问超市老板应找回多少零钱。”借助这种与日常生活十分贴切的例子,小学数学教师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又可渲染课堂氛围,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利用简单的生活元素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难点

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强的特性,在小学阶段,受到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影响,学生时常会出现理解偏差的情况。为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难点,小学数学教师可利用简单的生活元素将难点进行简化,以便于学生理解相关难点。例如,在学习时间计算的相关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可借用小花、小草、树叶的概念进行课堂教学。在面对“1小时13分12秒总共有多少秒?”的问题时,教师便可以将这问题转化为“我现在有1朵小花、13株小草和12片树叶,那我总共可以换来几片树叶?”并加以“1朵花可以换60株小草,1株小草又可以换60片树叶”的设定,最后得出答案为“1小时13分12秒总共有4393秒”。诸如此类的概念变换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难点,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3.加强实践教学,借助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十分深远的教学意义。借助实践教学,教师可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体系当中,实践教学的占比十分有限,受到教学任务的影响,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更倾向于进行数学知识教学。而实际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更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例如,篮球架为何设计成三角形、伸缩门为何设计成平行四边形?这类生活现象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很值得小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但值得注意的是,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应着重发挥其引导作用,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为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可从引入生活化教学场景、引入生活化数学元素和观察探究生活数学现象等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何俊婷.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4):197

[2]胡庆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5):203

[3]周录利.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才智,2015(27):64

[4]孟勤.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解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102+110

猜你喜欢
新课程背景研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学课程管理
校园网络安全的体系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