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凡 张人境
幼儿园里可能偶尔会出现一些比较“特别”的孩子,他们可能语言发展比别的孩子慢,能力比其他小朋友差,还常常有一些特殊的举动。这样的孩子来到班级里,对班级老师和园所管理者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才能理解他们的行为?如何才能创设条件促进他们与正常儿童交往?如何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行动等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达到能够适应社会的目的?3年前,浩浩小朋友来到我们园,为我们带来了一次这样的挑战,这个过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收获和思考。本文将以浩浩的带班老师和业务园长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一个理解与支持班级里特别的孩子的故事。
教师——专业和爱心
工作了6年的张老师是浩浩的主班老师,与浩浩相伴的3年中,张老师有许多故事可以分享。
并不愉快的开端
小班刚开学,我发现班里有一位叫浩浩的小男孩,他看上去很清秀,很帅气,却常常游离于集体之外,不管多有趣的游戏和故事都吸引不了他的注意力。他总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从来不说话,更谈不上与人沟通交流了,当别的孩子不小心触碰到他的身体,他就会大声尖叫。与同龄孩子相比,他一点生活自理能力也没有,总是随地大小便。除此之外,他对一些多媒体设备表现出异常的恐惧,一听到录音机的声音便立即大哭,拉着老师的手示意老师关掉它。
面对这样的一个孩子,我着实很焦虑,他和别的小朋友太不一样了。我发现我已有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此时似乎毫无用处。这样的孩子,我该如何去引导和帮助他呢?
烦恼的我将浩浩在班上的情况婉转反馈给他的妈妈,希望能得到来自浩浩家庭的支持与帮助,可浩浩妈妈对这些情况似乎有些逃避,她不太愿意与我沟通,总是极力回避我的问题,有时候甚至会说:“别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就有进步,为什么我家浩浩上幼儿园却没有一点儿进步,是不是你們老师没教育好?”
蜗牛的世界里,慢才是平常
阅读完文章《牵着蜗牛去散步》后,我深受启发。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特点和个性,如果把浩浩比作一只蜗牛,那么在他的世界里,“慢”才是平常。怀揣着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平常心,我放下了对浩浩教育成果的焦虑,不再纠结于他今天有没有学会某句话,明天有没有完成某个游戏。我开始将对浩浩的关注转向每一次与他互动的过程中。
当喂他吃饭时,我会喂一口,说一句“吃饭啦,饭真香!浩浩喜欢吃吗?”或者是“今天肉末鸡蛋,真好吃!”刚开始,浩浩没有反应,我无论怎么问他,他都不回答我。可我没有放弃,从一个字到一句话,我拉着他的手,看着他的眼睛,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教他。坚持一个月以后,我还没有说话,浩浩却主动说:“真好吃,浩浩喜欢吃。”
就这样,将语言作为一个突破口,我慢慢地坚持和浩浩交流,虽然现在浩浩和同龄孩子相比还有差距,但因为语言能力的进步,他逐渐能理解老师话里的意思,也能对班里其他孩子的问话用自己的方式作出简单回应,语言的进步促进浩浩社交能力增强,偶尔我们也能看到他和别的小朋友有一些简单的互动。
也许是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有时候浩浩会对老师展露甜甜的笑,看到他的笑容,我就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看到儿子的进步,浩浩的妈妈看待我的眼光也越来越信任和尊敬,偶尔她还会主动向我们取经。
棘手的新问题
升入大班以后,浩浩对班级教室里的两扇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早晨一来就开始开关班教室的大门,一会儿笑一笑,一会儿自言自语。我没有限制他,让他“尽情发挥”。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特别危险的事情。晨间接待时,浩浩在扣门锁,一位家长推开门,差一点就夹到浩浩的手,我们都吓了一大跳,可浩浩却没有一点危险意识,依然投入地关锁开锁。
浩浩对危险反应十分淡漠,也没有什么自我保护的意识,这一点需要我们额外注意并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孩子的安全。于是,我首先认真地找了浩浩的家长沟通,建议让他避开晨间接待的高峰期,每天迟半个小时再送浩浩来,减小发生事故的隐患。然后,我们专门为浩浩排练了一个情景剧《小手流血了》,让浩浩直观地看到手被夹伤后会很疼、会有很严重的后果,意识到危险的存在。浩浩似懂非懂,我们不知道他是否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但是他在玩门锁时,偶尔会抬头看看周围有没有人会推门进来。后来,我们三位老师总会有一个人专门关注浩浩,时刻警惕,不让他离开我们的视线。又是半年过去了,浩浩对门锁失去了兴趣,我们三位老师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管理者——心理疏导和行动支持
分管幼儿园业务的郭园长,刚上任不久,就收到了张老师的求助。
张老师的倾诉
当张老师来向我倾诉她的苦恼时,我认识了浩浩。我刚来这所幼儿园工作,新的办公室和大三班离得很近,只要我一回头就能看见他们班,原来这个每天倚在门边,不停关门、开门的男孩名字叫浩浩。
张老师的脸上写满了焦虑,从她的叙述中,我得知浩浩可能有自闭倾向,无论哪个方面,他都完全跟不上班级里其他孩子的节奏,还常常制造各类安全状况。小班时,老师们和浩浩的家长关系一度很紧张,他的家人一方面承认孩子发育迟缓,却不愿意转园去合适的教育机构,一方面对老师提出诸多要求,如果没做到,对老师还颇有微辞。老师们心里有委屈,但还是坚持下来了。
两年过去了,现在浩浩进入了大班。大班孩子自律性高,安全意识强,自由活动时间长,因此浩浩的不安全因素又增加了许多。张老师焦虑的神色透露着她的担忧,和她正承受着的来自浩浩安全问题的巨大压力。
一位特殊儿童的到来,会打破班级的常态,如同给班里的老师们出了一道教育附加题,而能攻破这道难题的,是老师的爱、是坚定、是智慧、是耐心。解决好这道难题,不仅会让这位特殊儿童受益,会让班里的孩子们获得更多与人交往的社会经验,老师的教育价值也会得到最大体现,或许,还会因此书写职业生涯的一道绚丽的风景。但当下最重要的是缓解班级老师的心理压力。
我认真地听张老师诉说,全情投入。我也曾是一名一线老师,管理班级、组织活动时,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她的担忧我都有过体验,在倾听时,我眼睛一直注视着她,向她投过去信任和理解的目光。张老师从小班入园说起,大约半小时后,张老师的焦虑不安在叙述中慢慢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