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完善指向教学发展的应用型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些年,应用型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存在建设目标缺乏特色、组织结构有待完善、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活动形式过于松散、评价反馈不尽合理等问题。为完善指向教学发展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应用型院校应摒弃陈旧观念,立足特色目标;组建专业化团队,明确职能划分;细分梯度模块,挖掘可用渠道;营造同侪学习氛围,借助信息化技术;健全评价体系,丰富评价方式,完善反馈机制。
[关键词]教学发展 应用型院校 教师继续教育
[作者简介]李玲玲(1983- ),女,河南周口人,郑州理工职业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115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课题“河南省城市家庭幼儿教育支出实证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KL-2017-220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5-0071-04
一、完善应用型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国内教育需求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优秀人才并输送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而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学质量密不可分。放眼望去,各国应用型院校均将提升教学质量作为改革宗旨,掀起了一场考评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浪潮,出现了众多教学辅助机构与服务机构。基于我国国情,在兼顾“国际发展特点”与“中国特色”的前提下,赢得各方面领先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助于提升我国人才培育质量,并在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实现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因此,进一步完善应用型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既符合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时代赋予我国高等教育的使命。
(二)有利于提升高等教育培养质量,推进高等教育改革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各行业需要更多专业型尤其是创新型人才输入。完善高等教育制度,提高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因素有来自外部的教学管理体制、教育发展政策以及教学保障机制等,也有源于内部的办学理念、资源条件、培养模式等。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教育环境,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教育经费的增加也使应用型院校学生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服务。人才培养质量与院校治学理念的先进性、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教学手段的科学性等紧密相关,而关于院校教育的所有改革最终都需通过教师的教学效果来呈现,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执行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育的水平。因此,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夯实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
(三)有利于促进应用型院校教师与学生同步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17世纪初便注意到教师的继续发展并采取了相应举措,如美国哈佛大学开展的教师学术休假制度等。业界、学界都逐渐意识到应用型院校教师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對应用型院校教师发展特点以及如何深化应用型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展开了众多研究,越来越多的国家陆续展开了相应的教学发展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系列活动,并设置相关组织机构保障人才教育顺利开展,极大地提升了应用型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内涵养成。虽然世界各国的教师继续教育水平存在差异,但都在教学发展、学术发展、组织发展以及个人发展等方面有所涉及,绝大部分应用型院校都会选择将教学发展作为重点方向,应用型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主旨也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素质,进而整体提升高等教育水平。
二、指向教学发展的应用型院校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建设目标缺乏特色
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包括“服务”与“支持”两个方面,指明了我国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符合办学宗旨的前提下所应达到的治学效果:落实教学环节中的服务工作,为教师全面发展提供支持,从而实现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第一,我国应用型院校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时忽视了教学质量的同步提升,这体现了我国应用型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建设目标单一,仅仅重视规模扩张,忽视了教师发展。第二,并不是所有应用型院校都具备建设一流大学的条件,雷同的建设目标桎梏了一部分应用型院校的发展,使其将十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难以实现的建设目标中。第三,传统的应用型院校教师入职培训、在职教师教学研修主要表现为集中授课,未能兼顾教师在年龄、性格、经验等方面的差异,难以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二)组织结构有待完善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为保障教师继续教育服务而成立的机构,机构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了教师继续教育服务能否顺利开展。现阶段新成立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往往是在原有部门基础上整合重组而成的,缺乏新鲜力量的注入。为了能够制定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必须引进更专业的项目设计人员及实施管理人员。
对相关应用型院校的人事结构进行研究发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主要师资人员多以兼职形式入驻。这部分教师隶属于其他部门,同时承担着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教学工作。虽然这部分兼职教师多是教授或者具备博士学历的领导,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日常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并不高。如2017年某应用型院校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对于办公室人员招聘要求仅为大学本科以上,而且专业方面无任何限制,这也就限定了办公人员的基本工作范围,即写作与组织策划,说明目前应用型院校并未认识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的重要性,使其仍处于边缘地位。
(三)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显示出我国应用型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所能够提供的资源极其有限,无法满足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具体而言,除日常活动外,应用型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通过自身网络平台推送的教学资源大多仅是各类教学指导书籍或教学指导视频,推送的信息等大多是各种事务性表格模板或者各类新闻报道、事件通知。即便如此,部分应用型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所能提供的书籍或视频数量之匮乏仍令人大跌眼镜,根本无法与应用型院校的庞大师生规模相匹配。
(四)活动形式过于松散
我国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工作的形式有:座谈会、研讨会、教学示范评议以及教学技能比赛等,实际上主要是经验交流,而且仍沿用传统的“师徒”传授方式,缺乏创新性,教学技能训练和提高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与此同时,大多数应用型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活动组织、开展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前期策划与后期追踪存在纰漏、相应的活动宣传未落实到位、人员安排缺乏合理性,一定程度上导致活动开展松散随意,实际效果更是不如人意。
5.评价反馈不尽合理。目前应用型院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采用的是以学生为主、以教师自评和教学监督为辅的评价手段,评价结果缺乏全面性与客观性,管理者与教师未能形成有效的沟通,评价职能流于形式;考评标准过于绝对化,没有针对具体情况形成相应的标准体系,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评估对象范围狭隘,未涉及相关的管理部门;大部分应用型院校对于评价結果的利用率低下,管理者缺乏重视,以致教师难以及时获得相应的反馈信息。
三、指向教学发展的应用型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完善策略
(一)建设目标方面:摒弃陈旧观念,立足特色目标
第一,摒弃陈旧观念,扬长避短。应用型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尤其是在指向教学发展的应用型院校教师继续教育中,更需要重点打造重视教学的校园文化氛围,着重支持教师继续教育活动项目的开展,转变以往“重教师考核、轻教师发展”的观念,拓展教学发展工作,重视教师整体素养与教学能力的提高。另外,由于应用型院校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过于突出,严重阻碍了教师继续教育的推广。为改变这一局面,应用型院校需结合科研开展教学,促进科研过程与教学过程有机融合,使之成为推动继续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第二,立足特色目标,彰显应用型院校特点。应用型院校指向教学发展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存在严重的模仿现象,不少院校未能立足自身情况,使得本校个性难以突出。笔者认为,应用型院校应基于自身特点、地域特色、办学宗旨,贴合教师实际,制定继续教育目标,推动符合本校特色的继续教育事业发展。
(二)组织结构方面:组建专业化团队,明确职能划分
第一,应用型院校需从组建专业化团队入手,制定严格的人员聘任标准与规章制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日常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准直接决定了继续教育实施的水平,因此,院校在组织聘任过程中要坚持公平公正,杜绝以权谋私,确保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上选用合适的人员;为进一步提高员工综合素养,人员聘任要实现多元化配置,吸纳涵盖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员工,使其从不同发展角度出发为指向教学发展的应用型院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建言献策,推动实现继续教育整体效果提升。与此同时,需完善相关制度,为继续教育组织运行提供充足的保障。第二,应用型院校应明确职能划分,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划分成相应的管理团队、学术咨询团队、执行团队,以增强发展的凝聚力。其中,管理团队负责继续教育活动的前期安排,为相关教师提供服务需求;学术咨询团队负责保障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主要为科研和教学活动提供支持;执行团队负责决策环节,负责制定和实施继续教育相关规章。
(三)教学内容方面:细分梯度模块,挖掘可用渠道
第一,细分梯度模块,开展针对性项目。继续教育要针对教师发展差异、专业领域不同而划分相应的模块,例如在培训环节,根据教师的年龄、教龄以及教学水平进行合理分组,对于新入职的教师,主要进行职业发展观念辅导,帮助制订教学计划,使其尽快融入院校教师集体;对于资深教师,主要通过开展组内研讨会、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评议等增强沟通,发挥资深教师的内在潜力。第二,挖掘可利用的渠道,获取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指向教学发展的继续教育服务要为新教师设立助教培训项目,包括教学备课、大纲设计、课堂讲学等教学中涉及的所有环节,帮助新教师获得相应的实践认知;同时需构建完善的文献资料查询系统,以及影像、多媒体资料库,方便教师查询相关资料。
(四)活动形式方面:营造同侪学习氛围,借助信息化技术
第一,营造同侪学习氛围,构建多元化教学发展模式。学习若缺乏交流,效果将大打折扣,继续教育亦然,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大幅度提升指向教学发展的应用型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服务效果,进一步增强教师团体的凝聚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打造同侪支持网络。应落实同侪观摩听课与审查等活动,例如开展小组活动研讨会,针对具体教学问题开展立项,探讨教育热点,借鉴对方学习方法等;构建开放式的交流平台,将继续教育的相关信息存放于指定地点或者网络平台上,供教师使用,实现教学信息共享。第二,借助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拓宽教育途径。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服务成效,推进继续教育服务改革。在开展继续教育服务时,需加强相关技术培训,可通过举办技术交流会等举措引导教师学习各项教学技能并有效应用于教学过程。
(五)评估反馈方面:健全评价体系,丰富评价方式,完善反馈机制
第一,应落实全员参与调查,健全现有的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不可或缺,学生评价能够提供准确的课堂教学反馈,便于教学管理人员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教师评价包括自评和互评,从专业角度出发的评价思考有利于教师完善自身教学理念的不足;另外,对相关领导、管理部门以及监督评估部门的评价也应当予以重视,以便从全局观出发思考问题。第二,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保证公平公正。应用型院校应构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及时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应加大权重;终结性评价是对教学效果优劣进行评价,既是完善指向教学发展的应用型院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学政策调整的主要参考因素,可通过反馈问卷调查来获取教师的终结性评价。第三,完善反馈机制。评价结果若未能得到有效反馈,将难以实现评价目的。继续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必须保证透明度,教师应拥有绝对的知情权;有关部门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受评者,并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督促教师进行自我改善,培育主动发展意识,实现职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恒庆.日本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改革新举措——基于设立教师教育研究生院的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4(16).
[2]徐乃庄.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发展高峰论坛:教师的功能是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无法替代的[J].中国远程教育,2011(22).
[3]孙培东,王晨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6(23).
[4]孙欣,康海波.地方本科院校职业教育转型中商务英语教师专业现状及发展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6(19).
[5]邵春艳,周萍.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及培养现状调查——基于西南边疆地区H高校[J].继续教育研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