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花
“韩流”现象引人注目。“韩流”这一名词出现在中国大陆开始于20世纪90年,主要以韩国的电视剧、电影、娱乐节目、流行音乐、小说等为传播载体,“韩流”这一文化形式,受到中国广大青年人的喜爱,一时间在中国迅速流行起来。“韩流”在中国青年中的影响是重大的,但我们除了看到韩国的电视剧、电影、娱乐节目、流行音乐、小说等对人们娱乐生活的影响,也必须看到韩国将韩国化妆品、服装、电子产品、旅游等多个产业大众文化产品,以娱乐的形式向外传播,韩国的娱乐业带动韩国相关经济发展。中国与韩国都属于东亚文化圈,文化交流渊源流长,中国在“韩流”的影响下,应该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时吸取有利于文化传播的方法。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文化上的复兴也将是必然趋势。
一、“韩流”在中国的现状
中韩两国间的友好往来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中国儒学在朝鲜的传播可以追溯到古朝鲜时期,儒学通过不同的方式传入朝鲜半岛。三国时代、百济、统一新罗、高丽王朝、朝鲜王朝时期,由于统治者的喜好对儒学的重视程度不同,传播的形式也有所不同,主要的的方式是书籍传播、儒学者讲学。值得一提的是“朝鲜王朝时期”也称“李氏朝鲜”。这一时期,儒学大量的传入朝鲜半岛并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官方学说,出现许多儒学大家。官府在中央发展成均馆,在地方设乡校、乡约、书院等教育机构学习儒学,可见对儒学学习的重视。但当今“韩流”这一文化传播形式与中国儒学传播的形式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文化接受者是自發的接受,不是政府引导的。中国的儒家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是深远的,最近几年的“韩流”文化却对中国文化产业产生了冲击,我们应该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学习其长处。
(一)大众文化
所谓的“韩流”就是指韩国大众文化产品广泛流行的现象,研究这一现象首先应从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概念上理解。“从意识形态上看,现行的大众文化不是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所支配的文化,而是大众自发的文化形式,是一种适应人们休闲需要并商品化了的文化形式”。“韩流”就是大众文化在周边国家的传播,韩流大众文化依赖于大众传媒来传播,创作主体也是那些普通的大众化的知识分子,是现代生活下人们的精神追求。约翰·菲斯克说:“大众文化是由居于从属地位的人们为了从那些资源中获取自己的利益而创造出来的,另一方面,这些资源也为支配者的经济利益服务。大众文化是从内部和底层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像大众文化理论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从外部和上层强加的”。这里所说的大众文化从一个角度来看是由于某些人的利益驱使创作的,另一个角度强调大众文化是自发的,是人们的需求,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让人们所认知,并广泛的传播开来,具有迅速、敏锐地把握时代的变化,并把这种变化以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突出特点。
(二)“韩流”现象
“韩流”是带有韩国文化品牌烙印的大众文化商品在中国、日本等东亚地区被部分人群所接受并成为一股流行的现象。“韩流”这一名词出现在中国大陆开始于20世纪90年,主要以韩国的电视剧、电影、娱乐节目、流行音乐、小说等为传播载体,“韩流”这一文化形式,受到中国广大青年人的喜爱,一时间在中国迅速流行起来。“韩流”文化主要是以娱乐节目所被观众所接受,但随着娱乐节目里对韩文化的渗透,带动了韩国服装业和饮食业的出口,同时也带动了韩国的旅游业、整容业、家电、汽车、手机等相关产品的热销。
在近十年间,“韩流”像一股强劲的旋风,席卷了中国(包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日本、越南、新加坡、泰国等亚洲国家,如今带有韩国特色的文化商品成为时尚流行的代名词。它发起于韩国的媒介产品,像韩国流行音乐、韩国电影和电视剧等,在亚洲各地引起各阶层民众的广泛的认可和追捧,至今韩国电视剧流行已有十多个年头,它甚至丰富了世界性文化命题。“在日本,自2003年冬以来《冬季恋歌》、《我的野蛮女友》、《菊花香》分别在影、视、书三大传媒主流中创下不俗战绩:据统计,韩剧的相关产品在日本的销售额己高达77亿日元,其中《冬季恋歌》一剧的相关产品便己创造45亿日元的销售佳绩,《冬季恋歌》的剧本小说续集也已出至第五版”。“韩流”对亚洲各国的影响之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观众可以通过作品进入到普通韩国家庭的真实生活,感受到传统的儒家文化、家庭观念和协作意识与新生活观念的冲撞。它触及到整个东亚传统文化步入现代社会进程中的精神重建问题,容纳并且丰富了我们对共同面临着的世界性文化命题。爱情、道德、忠诚、伦理和人性的审美理解”。韩国影视成功地实现了跨国界跨文化传播,它在传播韩国文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韩国的娱乐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使韩国摇身一变成为文化输出国,同时带动韩国大众文化产业的发展,韩国的饮食,服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流行。
二、“韩流”给中国文化输出的启示
“韩流”是韩国文化被越来越多国家接受的代名词,韩国文化最近十几年发展迅速,主要是其自身的文化魅力,我们应该看到文化在近几年国际交流中的作用。
(一)中韩文化同属儒家文化圈
中国和韩国都属于东亚文化圈,在历史上文化交流的的历史源远流长。东亚文化圈是以汉字、儒学、中国的律令、中国的科技、中国式的佛教、中国式的教育制度、中国式的文学艺术、中国式的民俗等八项共性要素为特征,以汉文化圈为核心和主体、吸收和结合了其他各族各国的文化而形成的一个文化群。
在地理上韩国和中国是邻国,在文化上都属于“儒家文化圈”,中韩两国在历史上关系密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交流。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中韩在近代出现摩擦和矛盾,受到大国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两国的交往甚至终止。冷战结束后,两国顺应了国际交往的需要,1992年中韩正式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
建交后由于两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两国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合作,并取得巨大的成就。在这里想具体说明的是文化的交流,文化在中韩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古代中国的儒家文化对韩国的影响,还是现代“韩流”对中国的影响,我们都应该看到文化在国与国交往上的重要地位。文化交流弥补了政治、经济交流的不足,是两国关系发展的粘合剂。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我国政府也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但取得成效不急韩国。韩国政府意思到文化的重要性,不断的向我国进行文化输出,并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在我国掀起一股“韩流”的狂潮,这与韩国长期推崇的文化外交有密切关系。面对韩国文化的攻势,我们应冷静思考,理性应对,发挥我们的优势,学习借鉴,努力拓展我国的文化外交,提高我们的文化影响力,发扬儒家文化,文化产品的创作与人们需要紧密相连,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优势。
(二)以影视作品为先行军发展中国文化
近年来“韩流”在中国大地上迅速被广大青年接受,韩国采取的营销战略主要是以影视剧为依托,以电视剧、电影、娱乐节目、流行音乐、小说等为先行军,带动了服饰、饮食、饰品等产业的发展,韩国利用这种营销策略,通过韩国的影视剧在东南亚,东亚制造收视率带动韩国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大长今》的播出让人们对韩国饮食、服饰、旅游等产生向往,由此引发了韩国饮食热、服饰热、旅游热,这些都表明“韩流”已不在停留在影视剧的层面,而是渗透到大众生活中去,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浪漫满屋》广大青年看了又看,剧集里浪漫爱情故事下的甜美的韩版服饰,让广大影迷所追捧,向往着女主人公的甜美生活。《宫》中精巧动人的饰品,配上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除了成功的吸引了广大观众,提高了收視率,丰富多样的韩版服饰也深深的打动着海外的影迷,使韩服开始流行开来。“韩流”已经从最初的电视剧、电影、娱乐节目、流行音乐、小说的范围扩大到包括服饰、饮食、饰品、动漫等多个文化领域,韩国将自己的文化产品以更多的形式推出。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影视大国,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产品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融入其中。可以通过将以“功夫”为题材的电影融入更多中国本土文化元素,将具有浓厚中国色彩的文化符号如陶瓷、丝绸、凤凰、儒学等融入到影视剧的服饰、配饰、道具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品牌,增强世人对中华文化的识别度。
(三)以特色文化产品为依托传播中华文化
近代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受到各国文化产业的冲击。中国政府在文化领域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文化传播的力度还不够,文化被接受的广度也还远远落在后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文化传播的手段一味的以文化灌输式的方式向外传播中华文化,没有使接受者主动去接受。例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举办了各式各样的的文化活动,大约1000多种,有文化展览、文化艺演、各国间高水平的文化团体的献演等。但都是以政府间的沟通为目的,而不是通过文化产品的独特性进行文化营销。外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不够,直接的让其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产品,接受的有限也不会产生兴趣,中国的字曲、京剧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也不会引起西方媒体对其关注。这样的文化传播方式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刻,其影响只是暂时的。而反观韩国,“韩流”近几年的影响,让我们不得思考,韩国的文化也是儒家文化圈的文化,文化自身没有个性,而“韩流”却创造了个性,它把传统的元素与现代的元素相融合,利用现代的科技把传统的文化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把中国和西方文化相融合,在加上自己的元素,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使自己的文化,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中国应该看到文化传播中的不足,不能照抄西方、日本、韩国的流行风格,应该打造自己的特色,把传统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与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相结合,创造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在汉语热的基础上掀起中华文化热。
三、结论
无论是中华文化,还是“韩流”文化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文化在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国的汉文化曾经在东亚文化圈中占有主导地位,汉文化中的重要的文化元素仍有其现实意义,作为一个人口、领土、资源大国的中国,需要发扬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汉文化对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人的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有教化功能。发扬中华文化,实现文化复兴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我们先进的部分,同时我们应意识到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大众文化如何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让更多人接受中华文化。从“韩流”传播的方式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化产业当中,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复兴。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