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综合潜力评价研究

2018-05-14 11:31游婧
中国西部 2018年5期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

游婧

〔摘要〕 建设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是落实全面对外开放战略,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形成机制进行理论剖析,从禀赋生长力、市场驱动力和制度保障力三个维度,嵌入世界城市、节点城市与贸易竞争力判定标准,构建了我国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综合潜力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方法,运用2012~2016年数据,得出我国50个区域中心城市和对外贸易前沿城市综合得分排名的前20位,指出在我国可能的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潜力城市,并就切实推进区域国际贸易中心潜力城市快速崛起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區域性 国际贸易中心 主成分分析 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18)05—0020—08

一、问题的提出

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国际贸易中心代表着一个国际(地区)的贸易竞争力、资源配置力和国际分工地位。近年来,我国除上海旨在建设立足亚太、面向全球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外,宁波、青岛、大连、成都、喀什等也先后提出建设“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意图辐射带动本地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如何判断潜在的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等、如何科学理性地建设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日益成为如何真正有效发挥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优势与作用的重要问题。

目前,国内理论界主要从认识中心城市内涵及判定标准的基础上认识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不少学者都指出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一般作为经济、科技、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一些学者运用定量方法对我国城市经济区区划体系、中心城市等进行了测定。进一步,有学者指出国际贸易中心的特征,例如:以信息网络为平台、以无形贸易为主要形式,整体贸易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区域内的合作分工等。目前国内学者多借助不同层级的城市等级排序来判断国际贸易中心,而这种判断标准就与衡量经济发展、竞争力的指标紧密相关。例如:纽约、伦敦、东京等是公认的全球性国际贸易中心。

综上,现有研究成果几乎都集中在沿海城市,尤为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问题,对中西部地区的研究较为欠缺;判断中心城市的成果很多,对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的判定讨论较少。为此,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的内涵界定与形成机理入手,利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方法进行综合潜力评价,筛选出潜在的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的内涵理解与形成机制

从国内外发展经验来看,全球、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一般都依托全球性中心城市或区域性中心城市,因此从城市和贸易两个层面认识其内涵就合乎情理。另外从辐射空间和发展阶段来看,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均低于全球性国际贸易中心,但往往是经济基础相对较强、产业配套支撑较为完善,贸易交易平台十分便捷、交通通信网络高效的外向型中心城市。

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过程,就是各种贸易要素在空间中集聚的过程。由地理区位、资源条件、人口数量与质量以及基础设施等带来的禀赋生长力,推动着某些地方成为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其中,良好的区位条件带来最初的贸易机会和贸易便利,随着基础设施在区域范围内大规模延伸,越来越多的贸易活动开始发生并不断产生正面的累积效应。贸易发生并开始集聚的地方,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凭借自身内生优势产生规模经济,吸引周边要素集聚并形成自我强化的趋势。这是推动区域性贸易中心城市形成的市场驱动力。发展国际贸易几乎是所有国家对外经济交往的必然结果,是一国经济真正融入全球化的基本方式和重要途径。因此,对外贸易战略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涉及到根据什么样的经济理论、凭借什么依据来制定对外贸易政策,这是促进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形成的制度保障力。

三、我国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综合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综合潜力评价是对城市发展为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的潜力进行评估,在禀赋生长力、市场驱动力、政府调控力三个维度的基础上,从城市等级判定和贸易竞争力考量两个层面选取相应指标,考察各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城市等级层面来看,所选指标应体现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具有枢纽功能、中转功能和集散功能,包括货物贸易的集疏运能力大小、贸易厂商和商品的信息发布交流平台大小、海陆空综合交通走廊对人员流和货物流的运送承载能力大小等。从贸易竞争力层面来看,所选指标要体现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能力,即从自然资源、地理位置、通讯设施、人力资源、科技研发等指标描述生产要素;从经济基础、贸易规模、消费实力等指标描述需求条件;从贸易潜力、贸易质量等指标描述主导产业与支持产业条件;从政府特殊政策和机构设置指标描述机会和政策等。

2.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

(1)禀赋生长力维度。主要考察城市所具有的自然禀赋优势,建立区位优势、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3个二级指标。区位优势主要反映城市是否临海,是否具有优良港口优势;人力资源反映城市的基础规模和劳动力禀赋;基础设施主要反映交通综合枢纽的运输功能。

(2)市场驱动力维度。主要考察城市所具有的贸易容量和促进贸易要素集聚的能力,建立经济基础、贸易规模、贸易质量、贸易潜力、消费实力、商业枢纽6个二级指标。经济基础反映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实力;贸易规模反映贸易量的大小;贸易质量反映贸易活动的高效性和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贸易潜力反映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消费实力反映城市居民的收入状况和整体消费需求;商业枢纽反映城市的节点特征和国际化程度。

(3)制度保障力维度。主要考察城市所具有的制度便利、政策优势和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建立政策优惠和国际交流2个二级指标。政策优惠反映国家对城市的贸易支持力度;国际交流反映本国(市)政府和它国(市)政府的交流合作能力,不仅代表城市的国际化程度,也代表了政务合作的基础。

最终,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综合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如表所1。

3.数据来源、样本筛选与评价方法

为了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和研究的科学性,本文所选用的数据主要来自国家和各地市的统计年鉴。对于流量指标,采用2012~2016年的平均数;对于存量指标,采用所能得到的最新年度数据。样本城市选取依据:(1)国内主要外向型城市;(2)国内主要中心城市。基于此,本文选取3种类型的样本城市:(1)直辖市、省会、计划单列市等全国重点城市35个:具有“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是全国或所在省份的经济或政治中心。(2)進出口额排名靠前的20个城市:进出口量大,规模经济优势明显。(3)港口吞吐量排名靠前的20个城市:地理位置好,区位优势是可能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先发优势。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本文最终从全国选取了50个城市作为分析样本。本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主成分和因子分析。为消除量纲的影响,对50个城市的36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变量的均值为0、方差为1,并得到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R,进而提取主成分指标来消除相关性。在提取主成分之前,还通过适应性检验以便完成因子之间不相关的假设检验判断。SPSS软件显示KMO值为0.823,因此可以继续进行分析。

四、我国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综合潜力评价结果

通过计算相关系数的初始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和观察碎石图并提取主成分,36个指标间的相关性已经被合理控制,旋转成分矩阵后,根据各个指标的方差贡献率选取6个主成分指标分别用F1,F2,F3,F4,F5,F6表示。6个主成分指标的特征值从高到低分别为8.31、7.948、6.044、2.923、1.36、1.341,其解释的贡献率依次为25.968%、24.837%、18.887%、9.134%、4.251%和4.191%,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7.268%,大于85%,表明其足够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根据主成分在旋转因子载荷矩阵中的因子载荷值,对其做出以下解释:

(1)第一主成分中具有较高因子载荷量的指标是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额、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国际航线数量、领事馆数量,主要反映城市的市场容量、第三产业水平和国际化程度。

(2)第二主成分中具有较高因子载荷量的指标是人均GDP、货物进出口额、出口贡献率和外贸企业进出口额前500强个数,主要反映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外贸规模和质量。

(3)第三主成分中具有较高因子载荷量的指标是人口数量、公路货物运输量和货物运输总量,主要反映城市的规模和运输能力。

(4)第四主成分中具有较高因子载荷量的指标是水路货物运输量、港口货物吞吐量、海关特殊管辖区数量,主要反映城市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和政策优势。

(5)第五主成分中具有较高因子载荷量的指标是铁路货物运输量,主要反映城市的铁路运输能力。

(6)第六主成分中具有较高因子载荷量的指标是外贸依存度,主要反映城市的对外贸易对经济总量的提升能力,也可理解为城市经济的外向性水平。

分别代人因子载荷值得到F1、F2、F3、F4、F5、F6的计算公式,再根据公因子方差加权的权重得到F的如下计算公式:

F=0.297F1+0.285F2+0.21 6F3+0.105F4+0.049F5+0.048F6

根据主成分系数矩阵和上述解释可以进行分项得分和综合得分的计算,代人各城市数据的标准化值,计算得到以下结果(详见表2和表3)。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1.对综合潜力得分的解读

在综合排名方面,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权重相似,说明市场容量、第三产业水平、国际化程度、经济发展质量、外贸规模和质量都对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的潜力起着重要支撑作用,这也和先进的贸易中心城市的历史演进与经验相吻合,也说明结果较有合理性。所处区位、港口设施、区域交通枢纽节点、优惠政策支持,以及经济开放度等都是较为重要的潜力支撑。此外,由于本文研究样本时间跨度较短,实证结果较为敏感,仅作下一步研究的思路启示。

(1)在反映城市的市场容量、第三产业水平和国际化程度的第一主成分中,上海、北京、重庆、天津4个直辖市和广州、深圳等公认的国际化大都市排名靠前,充分反映了城市的商贸规模、居民的消费实力和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对建设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的支撑作用。在西部内陆城市中,成都在批发零售贸易额、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以及国际航线数量、领事馆数量等指标方面都符合内陆开放高地的表现,已经走在西部城市前列。杭州、苏州、南京等综合表现不错,但由于周边有上海和其它港口城市,因此在区域中成为节点枢纽的优势并不明显。宁波、青岛等沿海港口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还不高,枢纽作用相对较弱。沈阳、济南、哈尔滨等城市第三产业较弱,大连近年来国际化程度有所下降。西安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极大地提升了自身国际化程度,未来在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还有较大上升空间。武汉、厦门和昆明整体市场容量还不足,国际化程度尚待加强,但未来厦门、云南仍具有较大上升空间。

(2)在反映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外贸规模和质量的第二主成分中,货物进出口额较大的城市具有显著优势。北京虽然不是沿海港口城市,但货物进口额总量和比重多年来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与北京作为首都的商贸规模与消费实力相一致。苏州在港口城市中排名最前,这与其在第一主成分中的整体实力和作为外商投资企业热衷地的进出口额相吻合。东莞作为加工贸易起步较早的珠三角城市,拥有众多的进出口企业和加工企业,在外贸规模和质量方面表现强势。宁波作为港口城市的外贸水平也较高。杭州、南京、无锡虽然不及上海、苏州和宁波等沿海港口城市,但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拥有长江三角洲腹地的经济实力支撑。重庆重工业水平较高,有沿江港口优势,货物进出口额在中西部地区名列前茅;其它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外贸进出口规模都有待提高。

(3)在反映城市的规模和运输能力的第三主成分中,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广州等地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产业集聚。武汉、郑州均是南北联通的中部枢纽城市,和周边城市保持有较高公路货物运输量。杭州、南京、苏州等地也保持有较高的货物运输总量,这与其货物进出口额表现基本一致。长沙作为长株潭都市圈的交通节点城市,在公路运输总量方面较有优势。其它城市都具有一定的内陆运输能力,但货物运输总量与进出口额密切联系,因此排名靠后。

(4)在反映城市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和政策优势的第四主成分中,沿海港口城市优势非常明显,上海、宁波、广州、天津、苏州、大连、深圳、青岛、舟山、厦门、烟台等港口吞吐量较大,尤其是宁波—舟山港,连续3年排名第一。上海、天津、广州、大连、宁波、青岛、南京等城市享有的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跨境工业区、保税物流园区数量较多,有较好的政策支持力度和环境。重庆、南京、武汉等城市临长江、具有较强的内河航运能力,发展潜力较大。

(5)在反映城市的铁路运输能力的第五主成分中,排名靠前的城市不仅是重要的铁路枢纽,更代表了进出口货物在当地的主要运输方式。广州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昆明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武汉是“九省通衢”之地,郑州位于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陇海铁路的中央心脏位置,所以他们周边地区的物资往来主要采用铁路货物运输。需要注意的是,西安、成都作为西北、西南最大的铁路枢纽,并没有出现在前20位的排名中,这说明它们的铁路货物运输量远远不够或者有其它替代方式。哈尔滨、重庆、贵阳等铁路枢纽城市也有不错的铁路货物运输量。天津和青岛虽然不是铁路枢纽,但作为外贸强市,向周边区域城市输送物资主要采取铁路运输方式。

(6)在反映城市经济外向性水平的第六主成分中,上海、北京、天津、苏州、宁波、日照、广州、深圳、青岛、东莞等开放度较高,对外贸易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较高收益,但由于外贸依存度的计算是用进出口贸易总额计算,因此不同类型的城市具有一些差异。比如:北京进口依赖特征十分明显,这与其商贸和消费城市的属性有关;天津和上海进口量略高于出口量;而苏州、宁波、东莞、深圳、广州、南京、青岛、烟台等出口量明显高于进口量,它们都是传统的外贸强市,有较为明显的产品优势和企业优势。西部的重庆、成都出口量也连续5年略高于进口量,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相关政策建议

正如前面的分析,本文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中包含了定性指标,但在本次潜力评估的最终结果中并未被纳入6个主成分中,为此专门进行补充说明。

(1)目前我国已经涌现了一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示范城市,例如: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和广州等。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及时制定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管理办法及标准规范,通过先行先试,制定通关、结汇和退税政策,依托电子口岸建设机制和平台优势,实现外贸电子商务企业与口岸管理相关部门的业务协同以及数据共享,优化通关监管模式,提高通关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務发展。

(2)当前我国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例如:苏州于2012年成为我国首个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天津、上海、海南、深圳、杭州、武汉、广州、成都、苏州、威海10个直辖市(市),以及哈尔滨、江北、两江、贵安、西咸5个国家级新区于2016年2月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给予这些城市推进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与优惠,这将有助于它们在探索中总结管理经验,制定新标准,加快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建设。

(3)高等学校数量、专利申请数量、互联网用户数、旅游外汇收入、城市展览业指数、总部经济指数等没有显著出现在某一个主成分中,但几乎同时在几个主成分中都有比较居中的因子载荷值排序。这说明这些指标不可忽视,它们代表着以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为载体的服务贸易和电子商务这一国际贸易未来发展方向。在当前以货物贸易发展为主的同时,各城市应积极向世界各国展示自身的旅游、文化资源并输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可立足自身实际有侧重地进行探索。

猜你喜欢
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
基于NAR模型的上海市房产税规模预测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二胎概念股投资价值分析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