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淑霞
摘要:在深化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与新要求下,结合学生学情,开发体现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成为新趋势,并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之一。文章就如何研发适合本校发展及学生未来发展的校本教材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校本教材;意义;研发方法;经验推广
一、校本教材概念
校本教材就是以校为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办学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知识结构,以学生发展为基础,自行研发的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教育变革的客观要求,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
(一)彰显学校教育教学特色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多样化和特色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课程是体现学校特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映了不同地区、各类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求。在这种形势下,为突出育人特色,学校必须开发更具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二)体现职业教育理念
优秀的校本教材能促进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型、行为引导型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目标明确、创设任务情境,通过小组合作创造性完成任务;课上既关注学习结果评价,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个性发展,体现教、学、做一体化;以掌握实用操作技能为主,体现职业学校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特点,实现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1]。
(三)弥补国家课程开发不足
国家课程开发注重教育的基础性和统一性,开发周期长,缺乏灵活性,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的成果,不太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未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也不能兼顾学生的个性特点。校本课程开发是从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发适合本校学生、体现本校特色優势的教材。因此,一定程度上,开发校本教材是对国家课程开发的补充。
三、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一 )学校特色需求
统编教材不太适应职业学校的发展需求,它过于强调普及性、基础性、统一性,忽略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所以学校有必要自主研发校本教材。
(二)符合学情需要
职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统编教材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难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潜能,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学时偏重理论,缺少实训技能训练,不利于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岗位专业技能。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对学生学习情况有深入了解,应参与教材开发。校本教材编写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科专业特点需求
自主研发校本教材是由职业学校的专业特点决定的。不同的专业人才应有不同的培养模式,课程教材是专业培养特色的直接体现。比如烹饪专业,要少理论多实训。不能使用千篇一律的教材,要有针对性,体现专业特色。
四、开发校本教材的理念与方法
(一)理念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校本课程开发应结合时代特点、学生就业综合素质需求及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总之,校本教材开发应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实训操作为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实现与就业岗位能力的零距离对接[2]。
(二)方法
第一,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校长、教师、学生及企业专家的共同参与。在多方探讨中,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实现学生就业为方向,以学生终生发展为目标,解决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摒弃传统的教材编写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资源优势,组织科研能力较强、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参与教材编写的教师不但要具备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素养。新形势下,教师不仅是学习的引导者,还应成为教育的研究者、反思者。
第三,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阅读大量资料,不断丰富专业知识,不断提升探究能力,以提高校本教材研发的水平与质量。
第四,依据专业特点与学生学情,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任务。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探究体验式学习。并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实训活动可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围,促进教、学、做一体化。以就业为前提,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的教材开发,最终能促使学生综合职业素养能力的形成。
五、校本教材开发成果
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建校二十年以来,一直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尤其是伴随着国家示范校的申请与验收,已开发的校本教材目前应用于25个学科,有德育类教材,也有专业类教材。例如:校本教材《实用口才》《校园礼仪》等书成为学校品牌教材,出版并发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兴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探析[J]. 教育研究,2012(02).
[2]刘春彦.关于校本教材开发的一点意见[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