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教学领域的变革。以“资源导学、主体自学、交流互学、总结助学”为主要环节的“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四学式”混合学习模式,旨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以混合学习理论、核心素养理论为指导,将网络学习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了传统讲授课堂与互动云平台等不同方式、不同学习空间及学习资源的混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四学式”混合学习模式,可以充分发掘儿童内在的学习潜能,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独立自主性和积极创造性,使儿童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和谐的发展,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语文教学;混合学习;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人了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Web2.0、云计算、网络等新信息技术的层出不穷,互联网、移动阅读、微博等媒体的教育功能不断升级,以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教材、网络为代表的现代媒体技术也不断应用到了教育领域,“互联网+”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信息技术正在打破空间、时间边界,让师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大量有用信息為教学服务,师生角色发生了改变,深刻催生着教与学的双重变革。“互联网+”背景下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理论与实践领域研究者的高度重视。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2017年会暨教育展览会提出数字时代的学习变革,体现出学习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环境“开放化”、学习资源“多元化”、学习工具“个性化”、学习过程“可视化”、学习评价“智能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e-Learning的发展,在国际教育技术界,“混合学习”(Blended Leaming)(即把网上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课堂教学、分组讨论、专题研讨及网上远程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被引入到学校教育中,很多学者投入到混合学习理论的研究中来。该思想认为,只有充分发挥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才能真正解决信息化进程中教育教学改革遇到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混合学习是对传统教育改革与网络化学习反思后变革的融合点,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对所有“教”与“学”中的组成要素(包括教学方法、模式、策略、媒体、技术等)进行科学选择和优化整合,使“教”与“学”的效率达到最优。大量研究成果表明,混合学习不仅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便利,而且已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有效方式。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教育之后,曲大为、赵福政、颜正恕、徐济惠等分别从互联网与教育结合的可能性、建构“互联网+”教育的高等院校教育改革路径、“互联网+”教育的基本特征、构建个性化“互联网+”教学环境、实现一体化的“互联网+”教学模式方面等做了专门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国外,众多学者亦从移动学习理论及应用,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在移动个性化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学习者的心理变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纵观国内外研究状况可以看出,学术界关于互联网教育的研究重点及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网络信息化时代高校课程的管理与实施,利用互联网技术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社交网络软件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呈现出理论层面研究较多,行动研究较少;宏观层面研究较多,微观层面研究较少;高等中等教育研究多,儿童教育研究少的情况。
大数据时代的学生新型学习方式变革将呈现什么样的趋势?“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怎样的?如何顺应新时代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
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与应用模式,打造富有智慧的学习环境,以全体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基于证据的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
本文构建了以“资源导学、主体自学、交流互学、总结助学”为主要环节的小学语文“四学式”混合学习模式(如下图所示),旨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以混合学习理论、核心素养理论为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不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其内在的学习潜能,培养和发展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独立自主性和积极创造性,自主学习、快乐发展,不断增强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基础,促进知行合一及完美人格形成,使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和谐的发展,实现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资源导学
课堂学习活动之前,教师通过对知识的前后联系、学习内容的地位、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着力点等影响教学的因素进行分析,遵循以学生为本和个性化的原则,整体构思诸如教学环境创设、信息技术支撑、导学案设计和微视频资源制作、运用等因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微视频、电子教材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灵活多样的工具选项、便捷的操作方法、高效的互动平台,集讲授、感悟、评价为一体,能针对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将学习任务分解,进行高效便捷的碎片化学习。一改传统教学中的课前预习只是利用工具书读通课文的低效学习,学会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辅助学习,课前向学生的云平台学习终端推送学习任务及微视频、电子教材等数字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同时完成相关练习,并上传疑难问题。学生接收到任务后,利用电子书包查找资源,在“自读、自探、自疑”的自主化“先学”活动中,兴趣盎然地发现新知识,感知新内容,生长新思维,同时采集新问题,为课堂交流与探究“储备”自己的思考,使后续学习更具方向性,对问题研究更具“前思维”,丰富感悟探究资源。当学生预习遇到问题时,或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反应水平层度的不同时,能实现个别化学习。
(二)主体自学
有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切教育因素只有通过主体的参与和内化,才能转变为个人的素质”。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如果说知识尚可传授的话,那么学生的核心素养只能在学习实践中才能形成,因为能力是无法传授的,它是学生自我感悟、自主建构的一个过程,只有学生亲历了过程,亲身体验了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困惑,才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相应的素养,并从中体验到主动学习的重要和快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要营造多维、智能学习场,引导学生以云平台为载体,围绕学习任务,借助学习资源,开展个性学习、虚拟交流、交互合作、自主测试、自动分析统计反馈,实现学情的可监控,并及时定向靶式推送学习任务或资源,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微电影、动漫等,将空洞的说教变为活泼的“微产品”,引导学生接受核心价值观。允许学生带着问题,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进行探究感悟。自主学习、自主测试、自主建构,不强求一律,实现学习任务自选、学习资源自助、成果编辑自如,成绩反馈自动。方式上的自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听、说、读、写、思、议……只要学生喜欢就让学生选。
语文学科的根本性质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肩负立德树人的任务,“工具性”解决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阅读心理和阅读规律表明:静心阅读,潜心会文,进行个性化品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根本。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静静去阅读、去思考,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自我阅读能力和人格修养。阅读是心脑结合的过程,是理解、揣摩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去静静地阅读,静静地思考,使他们与作者产生情感的碰撞,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促进身、心、德、智和谐发展。因此,在“主体自学”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细细品味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让学生自己充分地静心去感悟、揣摩,与作者的心灵碰撞,为下一环节的有效交流做好铺垫。
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不间断巡视自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将存放在电子书包云端的多媒体资源及时推送给有需求的学生,进行适时引导、个别辅导。传统教学是同样问题反复讲、辅导面小,学生紧张,效率低,应用电子书包中的辅导系统,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辅导,可以反复听讲、反思,直到听懂为止,省力省心,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不断增强。
(三)交流互学
课堂教学的核心应该是体现课堂真正意义上的“质”的飞跃——课堂即生长,打开课堂,就是要让课堂富有生机和灵性,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拥有“想像”和“思辨”,并通过提问、补充、质疑、辩论等形式,实现同伴间的合作学习,在思维互动、观点碰撞中,共同展示,认证自学所获得的知识、所发现的规律,所建构的思维,所创造的方法,让学习活动充满探究、智慧和创造。
“交流互学”环节就是把学生推向学习的“前台”,让学生“把读懂的、理解的、疑难的都展示出来”,通过展示交流引发对文本内容的思辨、深化,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这是阅读活动的核心阶段。交流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的平台,提供个性张扬、分享智慧的空间和时间。依据自主学习情况,让学生敢于表达“我的不同、我的质疑、我的补充、我的表扬、我的建议”。组织学生反馈、分享学习成果,通过电子白板与PPT嵌入,实现教师、学生、资源、学情的互动,共同解决问题,完善自己的学习收获。在全班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核心问题,组织合作学习。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才会如种子般富有蓬勃的张力和鲜活的生命力。
教师组织各小组先在组内围绕自主学习时的重点问题进行互学,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通过高拍仪、实物展台将学习笔记投射到电子白板上;将师生、生生之间交流讨论的内容通过电子绘图板上传到电子书包云平台,并利用电子显示屏逐一展示,选择其中代表性的内容在全班进行广播,并展开集体讨论;或上传读书感想,进行多观点分组互动。在遇到与对方的观点相左时,则要回归文本,以文本为本,进行反刍阅读,以确定正确的观点。与此同时,学习小组内的负责人则要注意安排好组内的帮教,使组内的所有同学都能参与并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即开展交流、沟通、讨论、质疑、争辩、接纳、操作等互动性学习活动。
在交流互学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旁观者,也不是局外人,而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小组充分交流讨论,意见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组织全班的交流展示,协调好各小组推荐的代表走上讲台,面对全体学生进行表述。让各小组在展示交流中再次进行探讨、争辩,互相启迪、补充、修正,通过分析问题,实现解决问题,在个性思维碰撞中不断丰富体验,不断生成新的知识,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讲授,而通过云平台,实现了进行适时的交互,教师可以准确了解学生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学习目标达成状况,组织学生大面积交流及深度讨论,真正实现个性化解读。
(四)总结助学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描凤,重在点睛。”教学总结即是“收口”“点睛”,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仅是出于教学环节完整性的需要,也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归纳,更是构建学生认知结构所必须的环节,是帮助学生深化和深度认识的学习追溯、嫁接、延伸、拓展的教学活动,重在引领学生去“编织”“堵漏”“爬高”。画龙点睛的教学总结,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和素养结构,在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素养,感知、感悟、认同、践行文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好的教学总结能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
每个学习环节完成后,一方面可以通過学习内容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技能熟练程度进行总结评价;更重要的是从协作学习的效果方面梳理学习过程中个人能力素养的变化。“当学习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起来同时进行时,评价与教学的界限开始模糊,甚至消失,评价将成为一种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主动学习的强有力的工具”。“互联网+”云平台支持拓展资源环境,让学生冲破教科书的限制;支持拓展时间环境,让学习从课上拓展到课下;支持拓展空间环境,让有效学习在真实环境和虚拟环境能得以发生。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室环境智能感知,教室设备智能控制。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化、移动互联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服务云平台上的学生学习、测试、反馈、评价系统,可以进行精准、快捷的统计分析与决策分析。基于数据的反馈和评价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现了个别化的学习和指导。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完善学习监督和效果评价机制,优化学习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实现教学及其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及时评价和反馈线上学习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自律性”。
教学总结主要包括:(1)通过布置巩固性作业,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理清知识脉络。教师在云平台上布置巩固性作业,学生网上提交作业,自动批阅,教师使用微视频进行作业辅导,家校互动,确保课后作业高质量完成,让学生对知识点完成系统建构,提高综合归纳能力。(2)对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质量、兴趣、参与度进行绩效性研究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任务完成、小组协作、平台互助、发帖回帖、博客发表等,运用师评、组评、互评、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整理学习笔记、记录评价,建立电子档案袋。(3)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迁移,做好衔接过渡。“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一篇课文学完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展迁移,调动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有意识地拓展儿童语文学习的空间,借助学习云平台,以更加符合儿童的解读方式让更多的小学生润物细无声地感受到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等元素的博大精深,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来,使学生语文学习超越课堂、超越文本,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总结建构、反馈提升、积累运用、拓展延伸,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4)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一)《天鹅的故事》的“四学式”混合学习模式案例设计
《天鹅的故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主要讲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全篇文字优美,情节感人,令人深思,给人启迪。款款读来,使人对这群可爱的鸟儿顿生喜爱之情。是教育学生爱鸟护鸟,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好教材。语文课程的特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目标指向的是语言感悟与运用、思维创新与发展、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等方面语文素养的发展。在本篇课文的教学实践中,以混合学习理论、核心素养理论为指导,将网络学习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因“材”施用,构建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环境,营造富有诗情画意的润泽氛围,剖析、玩味和模仿典型的“言语作品”,外化“言语作品”,培养“言语行为”,浓厚“语文味”,提高教学效率。
1.资源导学(课前预习,质疑问难)。布置学生登录“学乐云”平台查看预习任务,观看有关介绍天鹅资料的微视频,学习包含课文示范朗读、识记生字词的电子教材(微课),自主预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利用“电子书包”查找相关资源,完成练习。记录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上传至云平台。
2.主体自学(明确目标,潜心会文)。师述:斯杰潘老人为什么说天鹅是“多么可爱的鸟儿”呢?他为何把猎枪挂到肩头,还挂到墙上?(多媒体课件出示)这是预习时许多同学都遇到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進课文。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划下让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可以在书旁写写你的感受,并将学习收获及时上传至学习平台。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借助平台的学习资源,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读写思议,细读感悟。并在云平台上进行虚拟交流,交互合作,完成自主测试。教师巡视,依据学习情况及进度,在云平台定向靶式推送学习资源,适时引导,个别辅导。
3.交流互学(组织交流,深化提高)。“群鹅破冰”是故事的高潮,引导学生去品读感悟整群天鹅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战胜困难的感人场面是学习重点。教学中,充分利用云平台、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及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设置情景,抓住天鹅的劳动号子,引导学生在充分交流展示、互为补充的基础上,反复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使自己成为“破冰勇士”中的一员,在与天鹅们一起奋力破冰的过程中,体验群鹅破冰的艰辛与努力,感悟形象,训练语感,习得语言。
4.总结助学(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师述:我们再来回顾课文的5、6、7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具体生动地描述出来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汇报小结后,学生观看微课《写作金钥匙:点面结合》。接着让学生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描写见过或亲身经历过的一个齐心合力完成任务的场面(播放视频、图片)。进行课堂总结: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遇到困难不退缩,齐心协力,勇敢面对。知道了尊重生命,爱护动物。课文学完后,学生仍被天鹅的精神感染着,被作者的赞美之情感动着,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利用互联网、电子书包等资源查阅资料,撰写爱护鸟类倡议书,将生态保护理念传播出去。这样,既升华了学生情感的余韵,又引导学生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手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最后,运用云平台上的学习、测试、反馈、评价系统,进行学习表现评价,布置整理学习笔记与学习收获,完成电子学习档案。
(二)效果与评估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网络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了传统讲授课堂与互动云平台等不同方式、不同学习空间及学习资源的混合,调查发现,实验班96.8%的学生参与意识明显增强,78.6%的学生独立学习、主动思考、沟通表达能力显著提高;90.4%的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构思问题解决方案,归纳总结知识并综合加以运用;参与实验的学生较之普通班学生在主动学习与自主学习的意识、语文学习效率及语感、思维、审美、创新能力、思想品德、人格修养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儿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身心德智全面发展人才为目标的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既有传统教育的老师引导、启发,又有在线教育的便捷性、及时性做辅助,是学生学习语文教学模式的新尝试,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对学生来说“四学式”混合学习不仅没有新模式的学习障碍,反而对学习的积极性大有帮助。线上与线下学习的有机结合,量化而透明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变得更轻松、快乐。98%的学生在“喜欢学”“怎么学”“学到了什么”几方面有了明显改善。99%的老师认为让教师把重复性、记忆性的教学交由云平台实施,真正从重复性工作里解放出来,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激发了教师的教学创新创意,让教学质量达到更高。
互联网本身并不能改变教育,但它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没有思想观念的创新,没有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再先进的技术都是摆设,甚至是累赘。教师要从不断发展的在线教育模式中学习,将先进的理念融入到自身教学中,不断变革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主动地提升自我并在行动中不断反思,成为教学活动的开发者、体验者、创造者,并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促进“互联网+”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从目前信息技术环境下“互联网+”智慧教学的发展趋势上看,“四学式”混合学习模式是非常应景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研究中发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即应对信息化进程中教学方式变革的需求,单纯数字化设施设备、课程资源建设,软件系统开发等难以担此重任,只有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真正转变,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及基于数据分析后的改进能力,才可能使混合学习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