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娟
一、 认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1.什么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因盆底支持结构缺陷薄弱、损伤及衰老等原因导致盆底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改变,最终发生盆腔脏器位置异常及相应器官功能障碍的系列疾患,是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公共问题。
2.主要的临床表现
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 、性功能障碍、粪失禁、慢性盆腔疼痛及反复阴道炎等。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往往多种症状合并在一起,虽然不像恶性肿瘤危及女性的生命,但切切实实地影响着女性的生活品质,因而医学上又称之为“社交癌”,是影响女性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五种最常见慢性疾病之一。
3.发病现状
据国内外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在成年女性中的发病率约为30%,孕期妇女将近1/3有尿失禁,绝经后妇女发病率明显增高,约占50%,且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患病率明显增加,60岁以上的女性每增加10岁患此疾病的风险增加约40~50%,80岁以上女性患该疾病的概率高达70%。至2050年我国患该类疾病的人数将增长2倍,是老年女性的高发病、多发病,但由于该疾患是个比较隐晦的话题,社会认知率低,就诊率低。目前也缺乏完整的防控体系。
4.哪些因素会导致
遗传因素: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不良,尤其是结缔组织的先天性发育缺陷。
(2)妊娠和分娩损伤:妊娠和分娩是导致盆底损伤的主要原因,且随着分娩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3)衰老、雌激素水平下降: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分泌迅速减少,胶原蛋白丢失,纤维稀疏,盆底的支持组织薄弱,张力减低,将加重先前已有妊娠分娩因素造成的损伤。
(4)腹压增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重体力劳动、肥胖等。
(5)医源性因素:阴道穹隆脱垂是子宫切除术后较常见的远期并发症。
其中分娩及妊娠损伤及衰老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二、盆底大揭秘
1.盆底位于何处?
我们都知道大自然有盆地,那里往往有丰富的河流、美丽的花草以及茂盛的树木。咱们生命的小宇宙里也有个“盆底”,位于盆腔底部,像菜篮子的篮底,默默负担着盆腔脏器,向上承托起膀胱、子宫、肠等盆腔脏器。而且这个底板不是密闭的,从前往后分别有尿道、阴道及肛门三个通道通过。同时它向下连接下肢,还是生命运动的重要交通枢纽,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由哪些组织结构组成?
由骨盆及多层肌肉筋膜结缔组织组成,其中肌肉是主角,像网一样网住盆腔脏器。与男性相比,女性骨盆的特点是:
(1)进出口宽大(脱垂的隐患),不如男性的坚固。
(2)多了一个阴道通过,经受妊娠和分娩的考验,胎儿娩出时会受到损伤。
(3)随着岁月的流逝,更年期的到来,胶原蛋白丢失,纤维组织疏松,像上面这张脸一样,越来越松弛,无法支撑时盆腔脏器会下坠。
3.有哪些重要作用?
(1)像一张小床托起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
(2)控制正常大小便。
(3)妊娠和分娩。
(4)与阴道的紧致及性生活有关。
(5)与形体有关。
(6)与跑跳、行走等生命运动有关。
总之,盆底功能关系到每天的日常生活,与女性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
三、妊娠分娩对盆底的影响
有的孕妈妈在孕期可能会出现尿失禁,特别是咳嗽、打喷嚏时尿液会不自主地溢出,也有的孕妇出现腰酸背痛甚至耻骨联合分离,行走困难。另外,孕妈妈们产后出现尿潴留、便秘及痔疮等,阴道松弛及会阴切开后的疤痕疼痛也是经常发生的事,那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情况呢?
咱们一起来看看伟大的母亲在孕育过程中,担当繁衍后代伟大使命的时候,宝宝在这个温暖的房子里渐渐增大的时候,妈妈的盆底,这个托起孩子宫殿的地基又在悄悄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1.妊娠期发生的变化
(1)盆底压力增加:妊娠期随着胎儿的长大和羊水量的增多,子宫体积足月时比非妊娠期增加约数百倍,子宫重量增加近20倍。胎头直接压迫、牵拉盆底肌肉和神经肌肉接头部分。10月怀胎,会导致肌肉及神经慢性损伤。
(2)妊娠期体形的变化,力学方向改变,导致腹腔压力及盆腔脏器重力指向盆底肌肉。
(3)孕期分泌的雌孕激素及松弛激素导致盆底组织松弛。孕期和生产时高水平的松弛素(RLX)可以增加胶原蛋白酶和细胞外间质金属蛋白酶(MMP)的活性,抑制胶原合成、分泌和沉积,促进胶原降解,从而影响盆底支持组织,造成盆底功能的异常。
(4)盆腹动力学的改变:子宫增大、膈肌上抬、腹压增加使盆底受损。
2.分娩对盆底的损伤
(1)肌肉损伤:经阴道分娩时,胎头通过肛提肌裂孔,对肛提肌产生强大压力,使肛提肌在较短时间内极度扩张,导致肛提肌损伤3.26倍,相当于把嘴唇拉到额头上,肌肉拉伸超过了生理范围。
肛提肌损伤相关因素:
①孕周。
②阴道助产:产钳、胎头吸引器助产、阴道侧切。
③第二产程持续的时间(重要的危险因素)。
④婴儿出生体重。
⑤婴儿头围。
(2)神经损伤
妊娠期逐渐增大的子宫、晚期宫颈扩张胎头下降压迫都可导致去神经化。
妊娠期盆底受压减少盆底支持结构的血流量和削弱神经对其的支配作用,进一步影响盆底支持结构的功能。
盆底结构和组织的松弛可以导致盆底神经肌肉接头撕脱,均可对盆底功能造成损伤,从而改变盆腔器官的解剖位置,导致产后尿失禁和脱垂的发生。
3.产后早期的盆底损伤
盆底变化:
盆底结构损伤——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盆腹动力学改变。
表现: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粪失禁、性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疼痛、腰痛、腹直肌分离、耻骨联合分离、下肢水肿、脊柱侧弯。
后果:如不及时康复,从青年到老年逐渐加重,极大地影响产后妇女的健康。
四、如何预防盆底疾病
1.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对女性盆底综合肌力的影响分析
顺产和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对妇女盆底综合肌力的影响是无差异的,产后妇女的盆底损伤与产程长短有关。
顺产孕妇和剖宫产孕妇的盆底肌肉损伤是相近的,选择性剖宫产可以防止肛门括约肌的损伤;选择性剖宫产可以防止某些盆底功能的丧失,但试产后剖宫产则没有这种作用。
妊娠增加尿失禁的危险性,与经阴道分娩的妊娠相比,剖宫产并不能降低尿失禁的危险性。
两种不同的分娩方式对盆底肌力均有影响,阴道分娩对盆底肌力的影响大于选择性剖宫产。
剖宫产并不能预防盆底疾病。盆底慢性损伤,妊娠期就存在,而且剖宫产也有出血、感染以及疤痕愈合不良等风险。
2.对于女性盆底疾病来说预防是关键
(1)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重体力劳动。
(2)适龄婚育,防止生育过多过密。
(3)积极治疗慢性腹压增加的疾病,如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
(4)做好围产期管理,科学饮食,不要过分加强营养,巨大儿肥胖都是不良因素,进行产后盆底必要的筛查。
(5)提高產科质量,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盆底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