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俊
摘 要:随着我国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传统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更加复杂的经济活动。公立医院改革必须要重新构建与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落实精细化管理,重点保护公立医院各项资产的安全性,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真实性,同时对医院的廉政风险进行防范,最终提升公立医院综合管理水平,构建科学现代化内部控制体系。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要构成成分就是公立医院,同时也是重要的事业单位。构建有效率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只是对公立医院的监管标准,同时也是其保障安全、稳定、高校的为公众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基础。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文件颁布以来,尽管多数公立医院进行针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改进,但是仍然无法取得明显的成效。可见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本文重点针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分析其中存在的弊端,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体系优化措施。
一、优化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财政部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廉政风险防范方面进行强化,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内部控制管理的调节作用。同时加上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对于职务犯罪、反腐力度更是严厉打击,尤其是各个部门负责人的监督管理更是需要通过内部控制才能够进行约束。但是从某种程度看,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更多也是对工作人员的保护,避免因为廉政风险带来人力资源上的损失。另外要将运作环节进行落实,同时能够通过该机制将业务活动进行规范,使得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符合流程,同时能够在可控范围内进行监督与评估。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准则
公立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肯定需要内部控制体系的辅助。首先最基本的就是公立医院的单位负责人要对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负总责。也就是说公立医院的负责人应该是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总体负责人,必须要对所有内部控制流程等需要担负总的责任,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给公立医院带来损失,要注重对各负责人的审查。其次就是要全员参与,该项基本准则是内部控制体系能够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一旦没有遵循该准则就会给内部控制管理机制、过程控制以及实际的决策策略等无法有效地进行落实。最后就是内部控制工作的进行要遵循公立医院的发展目标,要对整个经济活动进行剖析梳理,注重将各个环节纳入内部控制体系当中,最终所构建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够具有完整性与合理性,同时该内部控制体系才不会流于形式。
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立医院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缺乏认知
内部控制体系主要是加强单位内部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严格控制。整个单位的各项活动中都应该有内部控制的“身影”,内部控制不仅是针对各项经济活动,同时也是针对此参与各项经济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行为上的控制。但是许多工作人员同时包括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体系都是缺乏认知的,并没有从日常行为上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落实。而且公立医院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并没有重视,更多的精力是放在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技术环节上,大量投入财力购买先进医疗设备,但是对于医疗设备的控制管理却有所欠缺,造成公立医院资产利用效率极低。
2.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多数处于粗放模式
当下许多公立医院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仍然较为狭隘,只是简单认为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而且整个内部控制管理模式也比较粗放,没有结合现代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与科学的管理理论。一些公立医院十分重要的经济业务基本上审查程序较为简单,都是由具体负责人进行独自决策,缺乏相关部门对该经济活动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没有运用系统的审批程序对该项目进行审查。而且多数公立医院单位只是重视医疗技术、财务内部控制,而对于其他管理环节在内部控制方面比较疏忽,无法将内部融入日常运营管理工作当中。因此管理模式必须要进行创新才能够给公立医院带来新的活力。
3.内部控制组织机构不完善
多数单位负责人认为内部控制建设无法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且管理层并没有构建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更多只是将制度出台,然后在落实上就缺乏力度,尤其是公立医院岗位、部门等之间缺乏相互制衡,无法根据规定程序办理业务;另外就是领导决策层审批机制没有纳入内部控制体系,更多是由少数人直接进行决定,就造成决策缺乏监督约束,方案决策将会带有较大的个人主观色彩,极易给公立医院带来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引发廉政风险。
4.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风险评估程序缺乏
当下的公立医院在内部控制建设上有所欠缺。造成有章不循或者是没有涵盖经济业务的各个环节,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上缺乏力度,全体医务工作人員执行不够严谨。某些机制如重点岗位轮岗机制、重大事项决策机制以及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等等都相当于摆设,无法将相关作用发挥出来。
而且内部控制机制与经济业务联系并不紧密,在同战略目标结合过程中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管理核心并没有精细化,从而致使内控机制在构建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落实过程中的难题;同时也没有结合业务发展、风险变化等进行优化,造成整个内部控制制度侧重点、方案上有所缺陷,不能够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
风险评估环节的缺失造成公立医院无法对之前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无法为未来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供借鉴。正是由于在风险评估、内部监督环节的缺失,无法对事前潜在风险进行预测,对于流程执行、审批权限等等缺乏相应的流程机制,无法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决策资料。
四、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措施
1.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构建合理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
公立医院要将之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创新重建,主要从高效、便捷角度出发,创建出更加优良的内控环境。首先是设置专职内部控制部门,主要负责人由院长直接担任,同时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小组成员。该内部控制部门或小组负责结合公立医院发展战略目标构建组织结构图,将传统管理架构进行优化,同时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对各项流程进行优化。其次就是该内部控制体系负责小组要下设执行小组与监督小组,各选出相应的负责人。必须要在各个部门内设置一位内控联络员,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与内部控制部门进行联系。最后就需要内部控制部门从横向角度出发,对各个部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确保能够分工明确与相互制约;同时从纵向角度出发,将程序进行精简,不断改进优化。
2.不断强化执行力度,完善内部控制流程
内部控制落实单位要一视同仁,对于财务、设备、药剂、后勤等各个部门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时,不能因为部门职能不同而进行区别对待,必须要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规范。内控联络员也要密切关注各个流程,及时与各部门负责人进行联系,主要涵盖到本部门的流程优化、运营维护、工作衔接等等,要定期向执行小组的负责人进行汇报,同时组长将相关落实问题进行整改,使得内部控制机制与标准化作业流程不断优化。
3.深度挖掘监督小组效用,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监督小组涵盖审计、纪检、检查等相关工作,重视监督评价现有流程、维护内控权威性。首先就是需要定期针对该各项经济业务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同时提供建设性的评价意见;其次对内控制度是否存在设计缺陷进行重点关注,整个运营过程中在全面性、合理性上等方面要避免问题的产生;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方法,对产生缺陷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及时的分析,预判对医院经济运行管控的影响程度,对于更加严重的问题要直接上报到领导小组,直接由整个小组开会研讨出整改方案,及时对其进行调整,促进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
4.单位机制与业务操作并重
在内部控制制度当中,单位机制与业务操作应该都要纳入内部控制机制当中。单位机制的内部控制机制要更多地从职位管理、财务管理等进行重点关注。而对于其中的关键岗位更是要重点审核,避免谋取私利,尤其是医疗设备等招标。对于重点岗位必须要通过轮岗制度,或者是定期审查等形式,形成内部控制制约。
业务操作方面就是要以各部门单位作为操作对象,将其转化为业务,通过条块等形式转化为流程,针对其中各个核心点、风险点,最终能够结合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进行优化。此外要将合同会签机制进行落实,审签程序要严格根据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设计,尤其是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会签前,一定要由财务、审计、律师等专业人士进行审核。最终由多个部门共同出具审核意见再进行合同的签订,将业务合同风险降到最低。
五、结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須要不断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优化才能够满足公立医院发展的需要。希望本文的拙见能够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夏莽,黄炜.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现状分析――基于公立医院内控体系框架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国医院,2014,18(02).
2.吴涛,董圆,李晓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践探索.新会计,2016(09).
3.王爱青,费才华,董欣,等.公立医院如何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国医院,2015,19(06).
4.杨大斌.浅议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评价与监督.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7).
(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