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黎华
摘要:内部控制是指市场主体根据相应的内控目标制定的,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制度、管理细则、执行程序。行政事业单位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实施者,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公共服务的质量。随着政府公共职能的转变,社会变革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是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政府落实宏观调控的重要途径,因此其内部管理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服务职能能否得到有效的履行。在社会发展中,行政事业单位被赋予一定的权力,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目的就是要对这种公共权力进行严格的监督,以保证其能够发挥服务民众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加强内控建设首先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从而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其次,有利于控制机构运行的风险;再次,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中,财务处于核心的位置,因此,利用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控制会计核算中虚报、瞒报等行为,从而提高我国财政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最后,有利于推动廉政建设,用制度控制腐败、懒政、怠政等违法违规行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一、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建设意识淡薄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需要科学的理论支持,但是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中,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尤其是管理者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淡薄是非常普遍的。其主要表现为:第一,缺乏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重要性的理解与分析,甚至刻意淡化内部控制建设;第二,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存在片面性,认为内控就是财务部门的事,只要做好会计核算、财务预算,自然就实现了内控管理,这样的片面观点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从而为内部整体管理制度的建设造成了阻碍;第三,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缺乏风险意识,尤其是对经费的支出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而在经费的申请、审批、支付、核查等环节缺乏系统严格的规范,为贪腐行为留下了空子,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效果。
2.内部控制建设方法体系不够完善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中,方法体系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对面:第一,岗位划分不明确,一人多岗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为行政管理与财务监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第二,财务票据的管理缺乏规范,财务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中的核心环节,其能够通过会计记录与核算实现对资源配置情况的监督,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票据作为最基本的会计信息,其在审查、核对、处理中缺乏相应的规范,或者违规操作得不到及时纠正,从而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第三,预算制度的落实缺乏实效性,无论是预算的编制,还是预算的执行,乃至预算实施效果的评估均缺乏系统的规范,从而限制了预算在内控管理中的作用。
3.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监督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监督的权利是不可控的,但是目前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机制缺失,或者监督缺位,监督缺乏独立性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必然会造成监督效果难以反映社会公共服务情况;审计是内部监督制度中的重要手段,许多单位内部没有审计部门,或者建立了审计部门由于领导者的不重视,难以发挥真正的监督职能,甚至在一些单位审计部门的存在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这种情况下的审计已经完全失去了监督的作用;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多出自于财务部门,在监督中缺乏专业的审计经验,难以从专业的角度发现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在审计中工作人员将重点放在了资金运行的合法性上,而忽视了内部控制建设以及相关制度的执行效果等,从而限制了审计的监督效果。
4.内部职工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规范最后都是需要人来执行,但是由于内部人员综合素质缺乏,其在制度执行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以财务部门为例,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其会计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却存在着知识结构失衡、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等问题,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对相关法律法规视而不见,缺乏法律约束的意识,对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追求缺乏信念,忽视会计审查、核算、监督流程,按照领导的授意更改、编造会计信息,缺乏职业操守,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急功近利,对基本的会计规范存在着忽视、逃避等不负责任现象,失去了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精神,给会计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相关对策
1.轉变思想,确定内部控制建设目标
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管理者的思想意识对于建设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落实内控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单位应该主动将公权“关进笼子”,督促、配合财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制定内部控制规范,构建和谐的内部管理氛围;其次,提高规范管理意识,注重确定第一责任制,上级部门加强对单位领导者以及行管责任人的监督与管理,通过确定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范围;最后,加强风险意识和监督意识,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并结合财务部门对各项业务的风险进行评估,以提高财务监督、制度监督以及风险控制的能力。此外,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中,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强管理目标的论述与强化,结合社会发展要求,确定内部控制建设目标,以保证制度建设能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2.完善方法体系,提高内部控制建设的规范性
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根据相关规范构建系统的方法体系。在落实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首先要做好权责的划分。通过明确的管理责任制对单位内部一人多岗制度进行控制,避免某一业务由单独的个体或者单一的部门进行操作,应该通过管理责任实现个人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牵制,从而排除工作过程中的违法、违规操作,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其次,完善财务审批制度。对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尤其是重大的经济活动,如对外投资、资产处置、大额的资金调度等行为要做好严格的授权、审批管理,明确基本的财务会计规范,以避免个人决策引发的贪腐行为;最后,加强预算管理。建设全过程预算机制,根据单位内部的项目支出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体系,发挥预算在内部控制中的基本作用。
3.加强监督,提高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效性
行政事业单位在完善监督制度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在单位内部设置专职的审计人员,并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以及审计结果的权威性;明确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完善监督程序,对其中发现的财务活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应该及时反映到领导部门,并推动内部制度的改进。其次,建立全过程监督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应该利用事前规划,对经济活动、制度建设、规范落实等进行确认;利用事中监督,对单位内部的运行过程进行控制,以保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事后控制,对制度落实的效果进行评估,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有效控制,限制其负面影响范围。最后,加强外部监督,发挥外部审计作用,对其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问题,给出指导性意见,以保证监督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4.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内控制度的激励效果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最主要的是加强对人的控制,这种控制不仅仅是对个体行为的监督,更体现在对个体工作潜力的挖掘与激励。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首先各级财政部门以及单位内部应该对相关人员进行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并利用相关的制度规范指导具体工作;其次,单位内部人员也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尤其是在信息环境下,应该根据岗位需求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进而提高参与内部控制的主动性;再次,加强法制规范和职业道德建设,普及法律知识,用法律的权威性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以保证工作过程中遵纪守法,并坚持基本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提高内控制度实施效果;最后,完善内部考核、激励制度,将内控考核结果与职工的薪酬待遇配合,以调动职工参与内部控制建设的积极性。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能够从源头上控制经济犯罪的发生率,并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公平的宏观条件,让国家财政资金能够真正运用到改善社会公共服务上面。但是从实际的建设效果来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依然任重道远,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这些问题不仅体现在制度建设上,更体现在思想转变上,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从理论到实践实现全面的调整与创新,进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以推动我国政府职能的顺利转变。
(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