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中传统戏曲演唱方式的运用分析

2018-05-14 10:51田立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6期
关键词:关联性民族声乐

田立

【摘要】民族声乐拥有不同于传统民歌、流行说唱、传统戏曲的演唱方式,它融汇了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的精华,又不死板地按照传统一成不变的发展,在西方演唱艺术中取其精华,融合发展。在时代变迁的如今,人们的审美意识随着社会的不同一直在变化,民族声乐也在寻求自身的发展。本文对民族声乐进行介绍,并对民族声乐中传统戏曲演唱方式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族声乐;传统戏曲演唱方式;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民族声乐的特点

我国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传承的古老文化,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生活习惯、认知观念,拥有着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在这个基础上,民族声乐有着极强的民族性,由于我国民族众多,民族声乐也有着多元化的风格特点。

民族声乐因民族语言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不同民族语言的语音、语境、词素等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声乐艺术的不同风格也也因此而产生。例如,蒙古语给人以粗犷豪放的印象,它是属于阿尔泰语系的一种黏着性语言,区分轻重音,尾音的甩腔,傍倚音装饰旋律等独属于蒙古族的声乐演唱风格。而藏族语言属汉藏语系,从藏族风格的歌曲如《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等可以看出,它演唱时常出现连续向上旋法,经常采用一些易于拖长尾音的索,呀,啦等韵母衬词,其中运用的强拍,使其音色明亮、辽阔。

地域风格的不同,使民族声乐出现一些不同的风格特点,这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各地的方言,俗话说“十里不同音”就是来源于此。南方的吴侬软语,塞北的粗犷豪迈,与不同地域的不同地貌、气候、地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山东的《包楞调》,吴语方言的《茉莉花》《太湖美》体现出十分明显的地域特点,展现出民族声乐在地域不同的地方的不同风格。

二、民族声乐的发展现状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我国民族声乐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现代民族声乐这一概念。目前,现代民族声乐已经逐步进入稳定繁荣的阶段,以其合理完整的理论框架、多元化的演唱风格、感染力极强的表现力丰富着人们的感情世界。现代民族声乐既吸取了传统戏曲、说唱、民歌等多种演唱方式的优秀方面,又借鉴西方音乐美声的发音方式,进行创新发展,更加丰富了现代民族声乐,越来越多的民族声乐艺术家走上国际舞台,表现了现代民族声乐的特色。但是,在西学东进的格局趋势影响下,现代民族声乐在吸取西方演唱方式和美声方法的同时,越来越多地融入了西方因素,导致民族声乐的西方艺术特色越来越浓厚,而个性因素越来越少,在民族传统声乐文化继承方面越发显得力不从心。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因为西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传统的文化氛围被稀释;二是新生代演唱者缺少传统文化的继承,不少年轻歌手直接模仿成功歌唱家的唱腔,走捷径成名,导致民族声乐的个性化逐渐缺失。这提示我们,在民族声乐发展的过程中,无论西方音乐形式起到多大的作用,能给我们带来多么大的创新,我们还是要在吸取其精华的同时保持自己民族的特色。

三、民族声乐与传统演唱方法的关系

传统戏曲艺术和民族声乐一样,也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形式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形式。传统戏曲来源于歌舞、滑稽戏和说唱艺术,经历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百戏、唐代的歌舞戏,到宋代的传奇、南戏等杂剧,到现代形成了300多个大小剧种,比如京剧、昆曲、黄梅戏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剧种。民族声乐和传统戏曲都是以民族音乐为基础发展而来,他们同根同源,具有很多的相通性,比如,同样用音乐的艺术形式表现出了民族特色,同样兼具教化和美育的作用,同样用真声和假声相辅相成来表现。很多民族声乐艺术家选择利用戏曲唱腔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可以说,传统戏曲演唱方法为民族声乐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四、民族声乐中传统戏曲演唱方式的运用

(一)韵味

無论是民族声乐还是传统戏曲,这两种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在演唱时,都讲究一种韵味。所谓的韵味,就是感情、语气、语调等语言的美,不同节奏、不同强弱的旋律的美加上意境的美协调起来,表现出的一种感染力。想要拥有韵味,不仅要在声音、字词上进行美化,润色语调、语气,选择合适的表现技巧。

传统戏曲分为许多剧种,这些分类在演唱方式和形式方面差异很大,同一个故事,运用不同的演唱方法和技巧表现出来,会赋予它不同的韵味,表现出不一样的演唱效果。传统戏曲的演唱方法有吞吐收放,浓淡棱角和抑扬顿挫等许多种,这在不同的地域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川江喊号子的方式,渲染出来是一种让人感觉到激烈紧张的氛围;黄土高原上发源的戏曲,偏向于节奏强劲有力、声音高昂,粗犷豪迈的感觉油然而生;江南水乡的戏曲给人以另一种感觉,温柔细腻。传统戏曲中轻重音的唱法,是一种很好的发音处理方式,最后收音的干脆利索很容易调动听众的情感,让人们尽快地融入音乐中;而民族声乐很好地借鉴了这一唱法,增加了它的韵味。

(二)唱腔

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讲求含蓄优雅,传情达意,于是中国民族声乐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声乐审美理念,唱要字正腔圆,情要声情并茂,度要中正平和,这当然也少不了传统戏曲的影响。传统戏曲的演唱,一直以来遵循着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要求,这就对演唱者的口型、口腔位置等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例如,需要咬字发音,使字头缩短,韵母延长,达到发音圆润的目的;需要发音时有足够的力量,在词出口后达到想要表现的效果。民族声乐演唱中润腔技巧就是取自于传统戏曲,大致可分为个性化润腔和色彩性润腔两类,前者比较侧重于连音、断音,用一些音乐元素来装饰唱腔;后者则比较侧重于演唱时的情绪和音色来改变唱腔。例如在歌曲《牧歌》中,演唱者就采用了连腔的方法,让这首歌的情感更加连贯地表现出来,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画卷一般地展现在听者面前。传统戏曲的一些演唱方法在民族声乐中的恰当运用,可以让民族声乐更加具有韵味,具有感染力,将民族声乐的美更淋漓地展现出来。

猜你喜欢
关联性民族声乐
蒙授高中英语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联性
基于单元视角的关联性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学贯中西(4):AI的时序性推论技能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民族声乐教学中男高音歌唱的技术训练与能力扩展
论民族声乐的科学训练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制度系统的关联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