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丽 戴彩云
【摘要】社会工作视野下,怎样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得到了重视。伴随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深化,及其工作属性特点变化,现阶段的高职思政教育暴露出许多问题,如缺少实效性体现、教育成果低。因此,怎样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基于社会工作视野下的专业方法、关系、理念等多方面展开分析。
【关键词】社会工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社会工作强调将利他主义价值的理念作为驱动,将科学知识为前提,通过有效的职业化服务活动凸显服务目标的价值。同时,利用有利资源提升服务目标综合水平,这也正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所遵循的。此外,基于社会工作环境下展开思政教育也有助于弥补其不足,提升教育实效性。
一、社会工作视野下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政治文化交互,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结合。高职阶段,学生有了更多自主权,与社会接触增多,极易受到社会消极或不正确价值理念左右,从而影响学生主观意识,造成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第二,尽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但是对于高职学生人际交流、职业生涯规划、自我定位等缺少重视,学生难以认识自我等,都是高职思政教育需要重视的问题。经过大学的磨练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适应社会发展、对社会环境有准确的认识,这也是高职教育的直接目标。针对这一问题,融入社会工作方法有助于弥补思政教育片面性。因为社会工作具有一定服务性意识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意识观念。人是社会的个体,人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因此,社会条件下人应有一定的服务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中做好自我定位,正确看待挫折,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社会工作视野下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尤其在社会多元化环境下,学生的思想意识、观念价值也面临多样化、背景复杂化的社会现实,学生需求也趋于多元化。结合社会工作方法理论需求,根据学生实际状态制定适合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辨别社会的美丑、真假、善恶,实现全面发展。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教师更加倾向非职业化
因为高职院校建立较晚,且短时间内规模迅速扩大,思政教育者之间差异明显,分为本科、硕士、博士,一些思政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该过程中,更多教学倾向于照搬照抄或为学生规划复杂的学习任务,思政工作的开展受到了约束。
(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
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创新意识强,喜欢接触的新鲜事物,实践能力强。但是,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生活习惯不好,容易受到消极事物影响。这样一来,思政教育难以满足每个高职学生要求,思政教育效果不理想。
(三)教学方法落后
受应试教育影响,目前高职思政教育教学方法落后,多为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缺乏思政教师的同行者角色的重視。尽管以人为本理念得到了重视与推广应用,但是缺少落实,在方式方法上缺少细节考量,不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缺乏思政有效性体现。
三、社会工作视野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效性要求
伴随着社会问题的发展,社会工作的出现在协调社会问题上起到重要作用,由此生成了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方法、案例小组的专业方法。特别是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提倡社会责任感重视;在服务目标关系中,扮演不同角色,引导服务目标作用的发挥,进而促进社会建设。基于这一视角下融入高职思政教学,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实现思政创新,凸显工作实效性。
(一)融入社会工作模式,协调思政问题
社会工作属于服务性、单纯性的利他行为,注重学生潜能挖掘、品质提高、提升适应性。所以,高职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工作模式不仅强调教育性,还注重服务性的融入,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在教学方法中,社会工作注重公平、公正性,主动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个性特点,摆脱灌输式教学形式,强调自主意识,进而使学生对思政教育、劳动价值与效果产生共鸣,达到个体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融入社会工作模式,顺应社会建设发展要求
如今,社会发展趋于转型化,基于思想政治视野下高职思政主体地位存在诸多影响因素。首先,社会多元化发展,发达国家文化价值融入我国,复杂的利益关系与多元化生活时刻影响着学生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其次,社会环境复杂化与招生制度的改变,高职学生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例如,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沉迷于网络等,严重影响思政教育有效性发挥。现代化背景下,思政教育方法创新也是其必然。社会工作方法的融入,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有效方法。
(三)融入社会工作,提升学生整体素养
现今,高职学生思想认知与价值观念趋于多样化、复杂化发展,其主体需求也逐渐走向多样化。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困难问题集中于社会多种因素产生的综合问题。其问题解决不仅是通过思想引导就可以的,应基于社会工作方法上分析,结合学生具体状况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认清楚问题的核心以及与其自身联系紧密的问题,实现综合发展。
四、社会工作视野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方法
(一)构建社会工作专业辅导关系
社会工作将服务目标现实需求作为前提,若无法满足服务目标需求可能表示服务与需求脱离,与利他主义背道而驰。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目标交流时构建的专业关系为活动进行的前提,其专业关系是基于公正、平等、理解条件下,也是社会工作重要内容。对此,高职思政教学中需要教师注意角色转化,掌握学生个性特征与要求,主动沟通,营造和谐氛围,建立平等关系,从而得到学生的认可。此外,教师作为学生的陪伴者应信任学生,肯定学生们能够协调好交际关系,做好社会定位。随后,开展有目标的活动。学生所处环境下一些学生可能对社会和环境认知存在盲目性,影响自身发展。究其原因,学生对社会因素的认识缺乏。对此,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迎接困难,指导学生寻找解决方法,最终增强思政实效性。
(二)思政教育与社会工作方法结合
思政教育创新是现代教育改革必然。首先,接受优秀的思政工作形式,特别是坚持思政的社会主义导向目标,注重核心价值教育。其次,工作创新,融入新的社会工作方法,增强思政有效性。
第一,采取小组活动模式,强调群体建设,提升凝聚力与集体认同感。小组活动模式作为社会工作组成部分,强调利用小组活动过程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优化个人、团体的社会功能,共同成长。当今,大学生归属感较强,集体环境关乎着学生成长发展。所以,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组织构建,科学规划集体活动,便于学生生成主动的交互关系,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凝聚力强的小组环境也能够让学生有归属感,在合作中发挥自我价值。
第二,学习社区工作模式。设置学生社区组织,生成自我管理、教育、服务等培养模式。该种工作模式强调:问题的处理责任并非在于个体,有必要经过社区政策、社区制度,强调社区资源分配,经过社会关心共建和谐环境。该种教育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且在实践中合作,促进成长,完成社区中人建设。
第三,个案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强调通过专业技能、方法引导帮助人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顺应社会环境变化。思政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认识到的问题的存在并非由于个体原因,而是与社会环境协调的问题,这也是个案活动的基础。例如,新生入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会出现很多不适应,生活迷茫、焦躁,这都是因为与环境矛盾的表现。这时,教师适当的引导与沟通,帮助分析原因,给予心灵上的疏导,进而让学生逐渐适应这个陌生的环境,与新环境和谐相处。
五、结语
總而言之,基于社会工作视野下开展思政教育并非表示单独利用某种方法,而是强调方法的融合,经过社会工作创新进行思政教育,思政教育引入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栗鹃.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4).
[2]张培方.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5).
[3]郭清.中国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6(35).
[4]雷志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分析[J].职教论坛,2016(23).
[5]胡冰,李小鲁.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对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6(5).
[6]魏立娜.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培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6(Z1).
[7]巫春庚,雷志成.自媒体时代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创新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5(32).
[8]舒维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3).
作者简介:刘萍丽(1977-),女,汉族,江西临川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戴彩云(1973-),女,汉族,江西南昌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