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下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18-05-14 15:12王延太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年21期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放管服高校

王延太

摘 要:财务信息化作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提升学校的财务管理能力,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 “双一流”高校的需求出发,结合高校“放管服”改革分析了新时期财务信息化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关键词:“放管服”改革;高校;财务信息化

目前,国内高校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已经比较成熟,实现了由单纯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向互联网方式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转型。但是,随着 “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全面展开,对财务服务保障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将是以支撑和服务高校综合改革为牵引,按照数字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建设跨部门、综合化、多功能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推动高校财务“放管服”改革。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的现状

1.部分高校信息化工作缺乏顶层设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体制建设滞后

部分高校的信息化规划没有很好纳入高校事业发展规划,对信息化工作重视不够,存在制度设计缺陷,信息化标准建设滞后,缺乏总体谋划,信息化管理和技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放管服”改革下信息化工作没有与高校核心工作深度融合,更缺乏面向学院和师生服务事项的设计,部门业务信息化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这使得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的支撑与引领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发挥。

2.财务工作内容广、环节多,系统整合难度大

高校财务是一个广义集合的概念,其内涵不仅包括预算、核算、结算等主体业务,也包括薪资、科研、收费、后勤等具体业务。每种业务的制度规则、运行机制、审批操作、资金流转及处理方式都各不相同,既相互交织,又相对独立。同时,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落地,高校财务工作在做好原有系统升级改造的基础上,还必须做好新旧科目体系衔接转换、资产折旧摊销、基建账务合并、调整完善报表体系等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进一步增加了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整合的工作难度。

3.财务信息化服务手段相对落后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移动网络设备已经普及,手机应用软件已经能够为人们提供所需的大部分信息服务。财务信息化服务由于缺少相应的移动端模式,致使财务处理局限于PC端、报销流程半自动化、数据缺乏共享,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和师生对财务事项办理的需求。

4.财务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

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是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够为高校管理者提高管理效能和决策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由于财务信息敏感性较高,且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要求,财务内部网络相对独立于校园其他网络,现在大部分高校的财务信息资源都仅保存在财务部门内部,无法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共享。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数据分析手段和工具,仅靠财务部自身力量无法实时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梳理整理、统计分析以及价值信息提取,为学校管理者提供高效的决策支持,导致财务信息应用水平和使用效率不高。

二、信息化建设发展措施

1.打造以管理会计、政府会计、全面预算等为核心的财务信息化平台

(1)将财务信息化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管理会计上。以信息化平台为载体,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预算管理、成本管控为重点,有效服务高校发展战略,是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必然发展方向。一方面,重点加强预算管理功能,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管控、资金流向及执行结果评价的预算全流程实时动态管理,全面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重点加强成本管控功能,借鉴企业ERP系统成本管控思想及方式、方法,减少低效成本占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并对成本管控结果进行考核。高校财务信息化中,除业务处理、数据收集等传统功能外,还应具备全面高效的管理会计功能,才能为高校发展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真正实现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初衷。

(2)满足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财务业务的需要。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系统同时运行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与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高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会计制度不可避免地对现有高校财务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高校财务系统必须进行相应变革,以适应新制度的要求。一方面满足会计核算、部门预算、基建财务、国库支付等业务衔接政府会计制度的需要,满足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成本核算和优质财务服务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财务流程的再造,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利用率,通过合理方式优化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双分录”平行记账的工作模式,减少经济业务财务处理工作量,并为保证权责发生制核算与收付实现制核算之间的平衡保驾护航。

(3)强化对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支撑作用。平台包括整体预算管理以及国库资金计划、科研、经费、基建、资产购建等专项预算管理模块,通过信息管理平台编制下达预算,并通过平台系统对预算执行进行实时管控和考核,提高预算管理信息的及时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预算可以有效贯彻执行,同时实现校内各单位与高校整体预算的协调统一。

(4)建设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以预算业务为中心,核算业务为基础的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在大量财务数据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的不同,采用不同统计方法以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综合领导决策要素,进行预算、财务、教学、科研、基建分析,并以图形数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展示,使校领导能够对高校的财务状态进行宏观管理,为高校事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树立服务观念,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提升财务信息化服务水平

(1)实现更高效、便捷的预约报账服务。优化预约报账业务流程,实现报账系统由以会计核算为中心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转变。一方面,通过简化预约流程,分析报账人行为模式,推动报销流程自动化,提高财务数据利用率,通过更友好、更易于操作的程序,完善细节设计,提升用户体验,缓解“报账难”现象,为广大老师营造出一个潜心研究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在做好财务日常工作的同时,要不断缩短财务信息处理流程,减少业务处理环节,改进信息处理手段,逐渐提高信息資源利用效率,不断强化财务管理功能,进而提高预约报账服务效能。

(2)构建“互联网+”统一缴费平台。建立高校各类型学生收费信息大平台,改变各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条块管理模式,一方面利用云技术等信息化手段,提取学生标准数据和信息,构建大数据库;另一方面加强协同管理,各部门统一思想,齐抓共管,共同承担相应责任,促使部门间数据共享。借助平台的统一管理,提高财务监管水平,规范高校收费管理,避免滞留、截留、挪用学费的违法行为。拓展多渠道缴费手段,引入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途径,实现缴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完成学费、住宿费及其他项目收费的缴费工作。

(3)增加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适应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增加财务信息化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积极应用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通过合理方式建设可以在手机等移动端设备使用的财务APP软件,满足师生查询、缴费、报销的需要,推动财务信息服务与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使财务服务不再局限于PC端,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进一步增加财务信息化服务的手段,提高财务服务质量。

3.提高信息共享程度,促进高校信息融合

(1)搭建财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以实现财务数据全校实时交换共享为目标,收集学校数据交换需求,建立财务数据标准,明确数据交换方式,为各职能处室、院系提供安全可靠、实时、有序、统一的财务数据,满足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需求。

(2)优化业务流程,促进财务与业务系统的深度融合。优化财务业务流程,将财务信息处理嵌入到高校其他业务处理过程中。在科研立项、资产购置等业务活动发生过程中,通过财务数据的嵌入和提取,使财务系统能够按照一定的信息处理规则生成并集成信息,同步完成后续的审核、入账等财务相关业务。通过业务流程、财务处理流程、管理流程的紧密合作,促进高校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优化业务处理流程,减少审批手续环节,减轻财务工作量,同时实现会计的事中控制,提高预防风险的能力。

4.建全财务信息内部控制,保障财务信息安全

信息网络技术在财务工作及管理中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改进了财务服务效能,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财务信息安全风险和挑战。尤其是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信息系统将不可避免地与外部网络和系统产生更多互动与更深交融,系统开放程度也逐渐提高,信息安全风险也不断提高。通过制定财务信息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同时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系统追踪和稽核工作,对财务软件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监控,保证财务信息化系统始终按内控制度要求运行。

5. 建设适用于多校区办学的财务信息化平台

针对部分高校多校区办学的现状,应逐步建设具有跨校区信息资源共享和综合管理功能的财务信息平台,实现各校区财务信息系统既能相对独立又能协同运行,做到财务事务网络分布的并发处理和集中管理相统一,并借助统一的财务信息服务门户满足高校灵活的多校区管理模式。

三、结语

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体现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程度,是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能力和教学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标准之一。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既能够提升财务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也能够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助力高等学校的“双一流”建设。

参考文献

1.范群鹏,朱家萱.浅谈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商业经济,2018(09).

2.陆小英.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研究.财会学习,2018(20).

3.王艺潼.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完善.经贸实践,2018(13).

4.李雄平,邢彪,朱家位,等.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教育財会研究,2018,29(03).

猜你喜欢
财务信息化放管服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放管服”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