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视唱练耳教学中音乐分析的应用

2018-05-14 10:51邹昱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视唱练耳

【摘要】本文借用音乐分析,立足于视唱练耳课堂教学,对视唱中常出现的旋律形态进行归纳,总结不同旋律形态的功能与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旋律形态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此外,还用实例说明在旋律听记过程中通过听觉分辨出不同类型的调式变音,并分别采用不同的听记方式,以期更好地还原音乐基本要素且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能力。

【关键词】视唱练耳;旋律外形;表情特征;调式外音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一、旋律分析

(一)旋律的含义

“狭义的”旋律,仅指横向音高或旋律线,和“节奏”相对,只涉及横向“音高”而不指“音长”,如分析音乐的音级、音程、音列等;“一般意义”的旋律包含“音高”和“音长”两个方面,即通常所说的“曲调”,当分析需要和节奏、节拍或织体等因素联系时,就取这种意义。

(二)旋律分析的含义

基于对音乐横向音高与其结构的分析上,揭露出它的独特性、层次性,并进一步阐述它和其他音乐成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方法。单声织体的、线性特点较强的多声部音乐以及多声部中的主旋律声部等都适合旋律分析的方法。

(三)旋律分析的方法

较重要的旋律分析方法、原则与观点如下:

(1)分析旋律外形:旋律外形即一条旋律的外部轮廓,从对旋律外形的观察,可以初步了解一条旋律的起伏状态、运动趋势、音域分布以及某些情绪特征等。常见的旋律外形有大山行、瀑布型、疑问性等。

(2)分析旋律的骨架。旋律骨架隐藏在旋律之中,由旋律中某些重要的发音点构成,常从旋律中长、短、高、低、轻、重、起、止等音中产生,它也可能表现为旋律的和声支架。旋律骨架不似旋律外形那么直观,容易被看出,需要由表及里的一个分析过程。

(3)分析旋律的音调、音程、音列以及音型。旋律音调是旋律中有特点的音高模式。在旋律进行中,特定的音调会多次地以原形或变形的方式循环出现,因而成为一条旋律的特质和统一因素;旋律的音程,音程分析要求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对旋律序进中的各种音程进行观察,判断那种音程出现最多、那些次之、哪些最少,进而推断出那个是主导音程;旋律音型包括音级、音程、音长以及音程方向等方面;旋律音列,即旋律中所用音级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旋律分析不能把旋律孤立起来,应该讲其与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和声进行等相结合。

二、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一:

例1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16小节,旋律以环绕式进行为主;第二部分为17-39小节,旋律进行以上行和弦分解为主;第三部分为再现,原样重复第一部分。

不同旋律形态通常有着不同的表情特征。第一部分,主题句围绕着主调属音的环绕型旋律配以小行板的速度表现了犹豫不决的状态,且旋律进行以下行为主,代表着一种叹息;第二部分为上行的和弦分解进行,旋律整体进行趋势向上,代表着希望与热情,两种情绪交织在一首作品中形成矛盾与冲突。观察作品和声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

第一部分为d小调,和声使用以T-S的功能进行为主;第二部分中,调式转变为大调式,

更突显了明亮的色彩,和声则运用了一系列的色彩性和弦,以第一转位的形式了连续下行级进。在保持调性、基本节奏及和声使用不变的情况下,尝试将旋律的外形改变,感受是否带来音乐情绪的变化,如下例。

例1b中,第一部分旋律由环绕式进行,与下行级进改变为上行和弦分解;第二部分则由原形中的上行和弦分解改变为以下行进行为主。两个部分的旋律外形与原形截然不同,学生进行感受不同旋律外形及其相对应的表情功能。

课后还可以将这条旋律进行拓展练习,将速度提高至“快板”或“小快板”,并将伴奏声部的音型或演奏法也进行调整,以跳奏为主。这时的音乐内容描写的可能是舞蹈性的热闹场面。

如下表,笔者用表格的形式将音乐中常出现的旋律外形、特点以及情绪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

在视唱练耳课堂中,引导学生将旋律形态作为切入点对作品进行观察,积累多种旋律形态与其表情特征,并带着对音乐内容的思考和理解演绎作品,由最初感受音乐的具体要素向揭示音乐的内部联系过渡,我们的思维也由平面化向立体化升华,由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教学案例二:单声部旋律听记

单声部旋律听记,是视唱练耳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欠缺理论知识指导与思维活动的听记,如同在航行中失去“灯塔”的指南一样,没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听记的效率和准确性高。因此,在旋律听写环节中加入对材料的听觉分析,可以提高听记的效率与准确性,也有助于听觉思维的开展。

音高的精准是旋律听记的任务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常受调式变音的影响,音高听记出现错误。下文借用音乐分析的思维对单声部旋律听写中的出现频率稍高的三种变化音类型进行训练。

例2是一条单声部听写旋律素材,片段中出现的变化音与大跳音程(四度及四度以上)较多,几乎每小节都包含调式变音。

练习时,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听觉分析明确其中变化音类型,旋律中出现的变化音形式一共有三种:(1)半音阶式的变化音(方框标注);(2)换音式变化音(圆圈标注);(3)辅助式变化音(菱形标注)。不同形式的变化音,听辨方式不同。

音阶式进行:音阶式进行在旋律中一共出现3次,针对这种类型的进行,首先分辨出是调式音阶进行还是半音阶进行,然后再记出其音阶起止音,并利用间隙时间将中间的音高填写上即可,既提高听记速度,也提高了听记中音高的准确性。

辅助式变化音:旋律中一共出现4次。对辅助式变化音的记写,只需要确定一头一尾处相同的调式音级,然后听辨辅助式外音进行的方向是上或下即可,如下例。

换音式变化音:处于两个调式音级之间,其中一个为级进关系,另一个为跳进关系。换音式变音旋律中一共出现5 次,且都为跳入级出式。首先通过听觉分析确定变化音的类型,写出其前后的调式音级,再根据变换音后面所依附的调式音级按照小二度关系填写中间音。这样降低了由于变化音出现带来的增减音程或大跳音程的听辨难度。

在单声部旋律听记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乐谱进行分析。由于音乐音响转瞬即逝,凭借听觉进行的思维活动相较而言不如在视觉指导下的思维活动更直观、方便,且进行大量的视觉分析能够为听觉思维的构建提供潜在的视觉概念和理论基础,更有利于听觉思维的发展。

三、结语

视唱练耳教学中对旋律的认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本文以旋律外形与其表情特征以及单声部旋律中的听觉分析两個方面为视角,以旋律分析为理论支撑,力求在单声部训练中通过对旋律外形的视觉分析,通过在旋律听记中的听觉分析,归纳总结出一般性的音乐效果并更准确地还原音高要素,为日后学生在其实践中能够更精准、恰当地演绎、创作作品积累一定的音乐语言,同时提高个体听觉思维能力,这更加充分地体现了视唱练耳学科的服务性与实践性。

参考文献:

[1]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9).

[2]任志琴.视唱练耳课音乐思维培育的探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3).

作者简介:邹昱(1993-),女,汉族,湖南,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视唱练耳方向。

猜你喜欢
视唱练耳
论视唱练耳对于节奏的训练
浅谈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在教学中融合应用策略
运用多媒体加强高考生音乐视唱练耳辅导的几点认识
浅谈学前音乐课中的有效教学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贵州省高师本科院校乐理和视唱练耳课程整合探索
视唱练耳对古筝演奏教学的作用
对二人台表演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下的视唱练耳教学改革
浅析音乐多元化思维与视唱练耳教育的衔接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