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视唱练耳教育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内容,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内心听觉,打下坚实的音乐艺术基础,还能够将多元化音乐根植到学生的思维之中,注重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思维多元化的培养与扩展,使音乐基础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基于音乐的视唱练耳教育与多元化思维的角度,分析两者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实现无缝隙的衔接与转化。
【关键词】音乐;多元化思维;视唱练耳
中图分类号:J61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083-01
一、音乐多元化思维理论概述
音乐是一门丰富的艺术,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多元化文化思维是学习者必不可少的,能够帮助其更加深层次地认识和了解音乐文化,由浅入深地探索音乐艺术的多元价值。在多元思维之中,音乐旋律感和和声感是思维的主要体现模式,也是构成音乐的主要逻辑元素。从旋律感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受到了音高、音量和时值的影响,不同的调性和节拍都能够构造出多元的音乐旋律。另一方面,和声感也是多元音乐思维的重要体现内容,由两种以上的声音所构成的音响效果,能够协调不同声音的特异性,保证从横向和纵向上强调和声效果,使音乐具有一定的旋律感。
保证和声性和旋律性是多元思维最为重要的体现,在声音的交叉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多元音乐艺术所带来的协调性魅力。
二、视唱练耳教学与音乐多元化思维的衔接转化
在视唱练耳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首先接触的就是单生音乐,这样基础的教学内容是为了帮助学生为之后多元化音乐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是音乐学习的必经之路。而在音乐学习中,多元化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合唱、伴奏都需要多元音乐思维充分发挥作用。
(一)调式调性。所谓调式,就是指在各个旋律之中音符的相互关系,其能够在不同的音乐旋律组织中抽象与归纳出来,使我国的音乐旋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纷繁局面。而调性是指主音的基本音律,是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视唱练耳的过程中,对于调式和调性的学习是基本的学习内容,将多元化音乐思维与视唱练耳进行结合,首先就需要从调式调性上入手进行衔接。在民间的调式调性之中,样式和变化手法多种多样,调式交替、重叠等手法能够改变基本的调性体系。所以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于不同的调性和调式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保证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广泛地接触多元音乐艺术,培养自身的多元音乐思维。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从调式、调性的了解入手,充分地接触民间不同的调性特点,才能够真正将丰富、多元的调性特点与自身思维进行结合,保证基本的视唱练耳学习能够为思维的锻炼带来质的飞跃。
(二)旋律。在不同类型的音乐之中,旋律是最为突出和最容易被感知的音乐元素。不同的旋律能够代表演唱者不同的情感,也为音乐带来了鲜明的时代艺术特色。无论是民族旋律还是传统西洋旋律,都是在一定的音程关系上展现出来的,带有着明显的导音倾向。在视唱练耳进行旋律训练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大小调音高组织的方法,保证学生能够不断地接触调性特点,以培养对于旋律的感知能力,这样的培养策略能够使多元化的思维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
在视唱练耳与多元音乐思维进行衔接转化的过程中,旋律在音乐中所需要代表的意义被真实地展现出来,不同旋律线条之间的起伏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分析,以起承转合作为基本的结构分析原则,探索在内容影响之下和声旋律的色彩性特点。在旋律的多样性之下,不同民族和地域之间音乐文化的不同也被凸显出来,音乐的视唱练耳学习能够更加具有变化性与生动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多元音乐思维为音乐发展所带来的贡献。
(三)音程。在传统的视唱练耳学习之中,对于音程的分析和学习是围绕音程的基本调性功能进行的,而随着视唱练耳与多元音乐思维的融合,其教学模式需要进行多样化的转变。学生可以以民族音乐作为学习对象,分析不同民族音乐之中多样的音程结构,在多声部的民族音乐作品中把握不同调性的音程所带来的变化和不同情感曲目中音程的基本运用。一般音程结构受到了调性体系的制约,所以探索调式之间的结合方式,能够快速感受到音程中所蕴含的多样性思维,从而真正地了解音乐艺术的多样化特点。
在视唱练耳的多元音乐思维培养之中,结合音程的构成特点来进行基本的艺术教学,能够保证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更加具有针对性,建立起自身的多元艺术思维模式,保证在音程学习和训练中能有效区分传统的大小调以及调性的基本特点与功能。
参考文献:
[1]安亮山.谈戏曲锣鼓经在视唱练耳多声部节奏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音乐,2005(03).
[2]汪洵.多声思维训练新路探索——将侗族大歌引入视唱练耳课堂教学[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2).
作者简介:
陈红梅(1984-),女,汉族,四川达州人,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为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