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译界对于直译和意译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对于“牛奶路”的翻译的争论就是表现之一。本文作者通过“牛奶路”问题重看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关键词】直译;意译;文化;交际意图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关于“牛奶路”的争论主要是由于20世纪30年代,新文化运动中的部分知识分子对“直译”和“意译”持不同看法而产生的。
一、“天河”和“Milky Way”
关于“天河”的传说:牛郎是孤儿,被迫和兄嫂分家后,和一头有灵性的牛相依为命。有一天,七仙女们下凡间在河里洗澡,被牛郎撞见。牛告诉牛郎,把仙女的衣服拿走,她们就只能留在凡间了。牛郎拿走了织女的衣服。于是,织女被留在了凡间,与牛郎结为夫妻,并且生了一儿一女。天帝得知此事后很生气,命令王母捉拿织女回天庭。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带着一双儿女去追,眼看就要追上时,王母拔下金钗,在天空划出一条河,将两人隔开。这条河就是“天河”。
关于“牛奶路”的传说:古希腊众神之王宙斯有7个妻子及众多子女。他的儿子赫拉克勒斯从小便力大无比,深受喜爱,但是天后赫拉不喜欢这个孩子,更不愿给他喂奶。宙斯趁赫拉睡觉的时候,偷偷将赫拉克勒斯抱去喂奶。赫拉醒来发现后,猛地推开了正在吃奶的赫拉克勒斯克勒斯,因为用力过大,乳汁喷射了一路,形成了英语中的“Milky Way”。
不论是中国的“天河”还是西方的“牛奶路”,实际上指的都是我们在晴朗的夜空所见到的那条带状星群:galaxy(银河系)。同一东西之所以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是因为东西方文化背景存在差异。
二、关于“牛奶路”的翻译探讨。
“牛奶路”的翻译的争论,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对外国文学翻译采用“忠实”还是“通顺”即“直译”还是“意译”的一场争辩。赵景深教授在翻译契诃夫的《万卡》时,将“Milky Way”过度忠实地翻译成“牛奶路”,结果变成了翻译界的笑话。鲁迅做了一首诗:“可怜织女星,化为马郎妇。乌雀疑不来,迢迢牛奶路。”①讽刺他把“Milky Way”直译成了“牛奶路”。
这场争论的实质是如何看待“直译”与“意译”。其争论的起源在于鲁迅先生和赵景深教授关于外国女人姓氏翻译的不同观点。笔者下面分析“Milky Way”是否应该翻译为“牛奶路”。
鲁迅先生对于翻译,曾提出“宁信而不顺” ②的理论。这个理论是针对赵景深的“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②的观点提出的。鲁迅先生的观点实际上非常注重“信”,也就是要求译文要忠实于原作,即我们所说的“直译”。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和赵景深教授都是赞成直译的。这主要是由他们生活的文化背景决定的,因为两个人都生活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该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把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传入中国,所以这个时期的翻译大多数是生搬硬套的直译。
但是对于“牛奶路”的翻译却让两个人出现了分歧,并非赵景深教授的翻译没有忠实于原文而是过度忠实,只把文字原原本本地直译出来了,没有把文字背后隐含的文化内涵转换到中国文化中,也没有说明为什么是“牛奶路”,该怎样理解,“牛奶路”和中国人所说的“天河”有什么关系。他的翻译让别人看不懂,也就无法接受。
三、直译和意译。
对于外国文学的翻译,偏重“直译”还是“意译”影响颇大,争论很多,所以“牛奶路”的翻译,一直被大家嘲笑。那么将“Milky Way”翻译成“天河”就一定对吗?
施莱尔马赫认为,“翻译只有两种方法,不是译者不打扰作者,尽可能让读者靠拢作者,就是译者尽量不打扰读者,让作者靠拢读者。”③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语言交际。语言交际的模式有两种:代码模式和推理模式。翻译是一种“三元关系”的明示-推理交际行为,翻译的全过程涉及3个交际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交际能否成功取决于交际目的有没有达到。④交际目的就是作者的意图,有没有被译文读者理解。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章都翻译得很生硬,带有浓厚的异国色彩,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翻译者想宣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文化。
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將翻译策略植入社会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历史等大背景中。他指出,归化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即运用目的语和文化易于接受的表达法,使译文更通俗易懂,更适合于目的语读者;异化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即尽力再现原文的色彩,以便更好地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国情调。⑤
时代文化背景对于一个译文应该是“直译”还是“意译”具有很大的影响。像“酸葡萄”(sour grape)、象牙塔(ivory tower)、鳄鱼的眼泪(crocodile tears)这样具有特殊文化背景意义的翻译,时间久了也会被大家认可和接受。现在的中国人对这样的词汇已经非常熟悉,也会应用到需要的语境中。
由此可见,“Milky way”到底翻译成什么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语境具体分析,根据文字意义需要,有时需翻译成“天河”或者“神奶路”,有时就是要译为“牛奶路”。下面举例说明:
赵景深在翻译柴霍甫短篇小说《樊凯》时,其中一句话是这样翻译的:“天上闪耀着光明的亮星,牛乳路很白,好像是礼拜日用雪擦过的一样……”⑥但是,后期赵景深重新翻译这个短篇小说时,觉得把“Milky Way”翻译成“牛奶路”不妥,所以把它重新翻译为“天河”:“天上闪耀着明星,天河清晰得好像在假日扫去路上的残雪似的……”⑦汝龙则是把这句话翻译成这样的文字:“整个天空布满快活得直眨眼睛的繁星,天河很清楚地现出来,看上去,仿佛人们为了过节拿雪把它洗过擦过似的……”⑧
再如,《世界文学》杂志2001年第一期《两罐炼乳》(第30页)中有一段文字:
我睡着了……梦见谢斯达科夫那罐炼乳——一个大罐头,贴着一圈天蓝色的商标纸。……巨大罐头摔在地上,破成了一千块碎片,牛奶四处横溢,流出了一道波涛汹涌的“牛奶路”。我一伸手就轻而易举地摸着了天空,饱餐了一顿香甜的星星似的牛奶。⑨这段文字原文中的“Milky way”根据上下文表达的意义和语境必须翻译成此处的“牛奶路”,否则,就不能真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忠实”其实并非忠实词或字眼才能相通。因此,忠实不应局限于表像或词语上,而应看精神实质,……⑩动态对等翻译的译者比直译者可能更忠实,因为前者可以“更全面,更充分”地表达原文的意义。
五、总结
对于翻译的东西,很难界定其对错,只能说哪个译本更好或是更合适、恰当。翻译过程中,直译和意译的选择不仅取决于原文的语篇内的联系,而且还要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语境,既要宣传原作者的所在的思想文化还要迎合目的语读者的文化。
注释:
①鲁迅《教授杂咏四首》选自《鲁迅研究月刊》,1992(10)第62-63頁。
②鲁迅《关于翻译的通信》[A].黎照编,鲁迅梁实秋论战实录[C].北京:华龄出版社,1997。
③Shuttleworth,Mark& Moira,Cowie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Z].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④胡燕.《关联理论对幽默言语翻译的阐释力》选自《外语与外语教学》07年第2期。
⑤劳伦斯·韦努蒂.《译者的隐身》,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
⑥《樊凯》选自《柴霍夫短篇小说集》,开明书店出版社,1927年6月。
⑦《柴霍甫短篇杰作集》第五册《孩子们》81页,开明书店,1930年5月31日出版。
⑧《柴可夫小说选》上册第9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出版。
⑨《两罐炼乳》选自《世界文学》2001年第一期30页。
⑩史新娟 《论翻译中“忠实”与“美”有机统一》选自《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作者简介:夏艳芳(1982-),女,汉族,山东潍坊人,讲师,硕士研究生,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语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