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跃军
[摘 要]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坚持以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为中心,紧紧围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两个目标,以质量促进就业、服务保证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的三项举措,逐步构建形成“123”的就业工作模式,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关 键 词] 毕业生;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0-0224-01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占高等学历教育总人数的四成以上,毕业生规模也是逐年扩大。培养高技能高技术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是推动国家“大国工匠”精神的重要人才支撑,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检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重要环节,构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有助于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缺乏个性化的指导,工作的精细化有待进一步提高。其次是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力量不足,专业化、专家化建设需要不断加强,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需要不断完善。
一、构建就业工作的领导和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应坚持将就业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年度就业工作,逐级落实责任,统筹推进工作,确保“人、财、物”充分到位。同时,学校应按照1 ∶ 500毕业生比例配备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各院系配备相应专职就业干部和辅导员。其次,充分保障学校就业工作经费预算,占毕业生在校期间学费的1%以上为宜。建设毕业生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面试室、宣讲室、大型双选会场地等就业工作基础设施,保障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
二、以质量促进就业,构建高质量就业渠道
学校应将毕业生就业质量纳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形成连续式、递进式的就业质量监控和整改体系。通过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跟踪调研,对毕业生就业规模、就业行业、就业地域、薪酬福利、工作满意度、工作稳定性、工作发展性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诊断毕业生就业质量,形成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依此报告反馈到各教育教学部门,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构建就业质量诊断与评价机制,不断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改革。
三、以服务保证就业,构建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体系
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按照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四个模块,分别在大一、大二年级的每个学期进行。课程应保障有48个学时,2个学分,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学校可依托一站式服务平台、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服务载体,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一对一”地开展就业咨询、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等服务工作。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学校应坚持就业招聘活动“小型化、专业化、行业化”的原则,分专业、分行业举办校园特色双选会,组织教师到市内外各地考察就业市场,巩固就业单位资源,收集用人单位信息,拓展就业渠道,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打下坚实基础。以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为载体,组织专场招聘会、行业双选会、网络双选会、就业宣讲会等活动,积极引进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确保招聘活动场次、岗位数量充分满足毕业生需求。学校应充分运用就业网站、微信、QQ等新媒体,多渠道发布就业信息,并为毕业生提供档案托管、人事代理、调整改派、档案转寄等服务。针对特殊困难群体毕业生应建立帮扶机制,采取了“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办法,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指导、岗位推荐、心理疏导等服务,切实帮助困难群体毕业生落实就业岗位。
四、以创业带动就业,构建就业工作的创业指导体系
学校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创业项目和创业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形式和内涵,实现创业教育普及化、创业实践项目化、创业管理规范化、创业平台基地化、创业指导全程化,切实把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逐步构建“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从而实现学生创业精神养成、创业意识激发和创业知识积累。在融合中突出创业教学的导向作用,增强学生的创业信心。学校还在专业实践环节融入创业教育内容,把实训实习作为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第一实践基地,作为创业教育深化的重要阶段,学生的职业素养、创业意识与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了“全员覆盖+重点突破+特色培育”的创业教学理念。
学校应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建立创业扶持基金,制定基地管理办法、基金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及考核办法、项目申报评审办法等制度,推进基地的制度化建设。孵化基地可以建设创业培训区、支持服务区、创业孵化区和宣传展示区,主要为商贸类、科技类、咨询类、服务类、文化创意类等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平台。同时,学校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在重点专业或特色专业中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必修课程,课程应结合专业特点,突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构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关键在于学校的顶层设计,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整合学校各方资源,搭建就业工作互动平台。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地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将毕业生就业质量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从而推动畢业生就业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赵亚辉,李秀章,裴更生.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研究[J].教育研究,2011(11):76-78.
[2]陈璐.互联网思维下的“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4):36-39.
[3]孟晓红.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20):42-45.
[4]刘海斌.新时期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方法初探[J].教育论丛,2010(10):175-176.
[5]叶丽春.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与策略研究[J].才智,2014(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