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刍议

2018-05-14 13:52任丽李红宇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8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家庭

任丽 李红宇

[摘 要] 网络世界开拓了学生视野,为学生创造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在虚拟世界中引发出来许多道德失范行为,基于此,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3-0020-01

网络道德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道德,它以现实道德为基础,规范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网络进行的社会行为。网络道德自有自主性、多元性、开放性的特点。绝大多数网络使用者都能遵循基本的道德规范,但也存在着不容回避的道德失范问题。

一、高职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分析

(一)网络抄袭现象严重

互联网上拥有海量的文献资源,对待学术,部分高职学生没有学术诚信意识。一些学生认为从网上下载论文完成作业并不是可耻行为。加之学校没有相应的校纪校规,缺少监管惩处条例,更导致抄袭现象严重。

(二)散布言论无原则

在转发别人的信息时,高职学生缺乏对信息真实度基本的判断,不考虑信息是否涉及个人隐私,对公众造成什么影响,仅凭兴趣。在注册个人信息和网络账号时,更倾向于非实名注册,这就增加了发布信息的随意性。

(三)使用不文明语言谩骂、攻击

在网络上,每个人都不是社会人,只是一个电子符号。在不受社会身份制约的网络空间,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他们将网络作为了宣泄的渠道,通过不文明的言语、相互的谩骂进行人身攻击,导致严重的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

(四)浏览不良网站、游戏、聊天成瘾

高职学生生理已经接近成熟,渴望与异性交往。但现实环境中异性之间的交往会受一定限制,而网络环境中就完全没有这种限制。于是很多人开始在网络上寻求异性朋友。

(五)网络导致心理问题凸显

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学生易产生双重人格,在网络交际时故意伪装自己,与现实环境中的自我完全不一致,导致个人中心主义泛滥。在冷漠的机器面前,环境相对封闭,所交流的对象不知道是谁,从而导致人际情感资源的枯竭及人际交往障碍。

二、高职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增强高职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的约束力主要是激发道德主体内心的动力,无论是传统道德还是网络道德都是一种自律行为,个体道德水平的提高一种靠自律,一种靠他律。自律无法依靠外界灌输或者强行授予,而是要依靠个体自身对于善、美、积极等品质的追求。加强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文明与礼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从法律和道德两方面,塑造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

(二)完善学校道德教育机制,培育道德行为温床

在巨大的网络信息浪潮中,大学生人格、思维、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因此,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建立专业化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熟悉学生思想状况和上网规律,引导学生重视网络道德与安全。其次,建立系统化的德育课程体系,通过传统文化的引领、开展筑梦教育、挖掘时代精神内涵等方式,引导和培育大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人格。最后,要建立网络道德宣传网站,加强对网络意识、网络法律法规知识、网络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教育。注重剖析和评价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在道德和法律上的监督和处罚措施。

(三)加强和完善网络技术对信息的管理

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以达到完善其网络道德人格。一方面可以通过信息过滤系统对境外有不健康内容的网站和有害网站进行封闭,设置访问权限,禁止或限制访问不良网站。加强对网上发表的言论论坛或平台的监管,培育和组建网络信息技术管理队伍,并尝试对网络存在的消极信息予以平衡,进行人工实时反馈和监管;嚴格制定大学生上网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对上网时间、场所和信息发布空间以及所能够自由浏览的内容作出具体规定,责任到人。

(四)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抵制网络诱惑

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包括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树立健康的网络意识,正确使用网络获取知识、交流信息,而不是猎奇、发泄的平台。调整精神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沉迷于网络之中。

(五)在家庭构建网络道德教育的防火墙

大学时期,学生开始脱离家庭,独立生活。但在经济、思想、人格等方而尚未成熟,依然离不开家庭的支持。高等教育中,学校更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与独立,忽略了其与家庭的联系。同时,家庭也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家庭教育因此而中断,没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依赖家庭到独立生活的转变。因此,就需要在家庭方面构建道德教育包括网络道德教育的“防火墙”,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才能取得网络道德教育的最好成效。

参考文献:

[1]朱银端.网络道德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李春秋.新编伦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道德家庭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跟踪导练(五)(2)
家庭“煮”夫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道德
恋练有词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