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健文 龙志军 林小娟 马李林
[摘 要] 为培养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各高职院校基本都开设了实训课程。在实训课程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院校的特点,突出自身特色,通过加强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形成学院特色,有利于学院长期发展。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对汽车专业实训课程提出改革措施,通过2.5个学年的课程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汽车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0-0159-01
一、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实训课程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实训教学积累,笔者总结了关于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实训课程发展的现状:
(一)学生知识基础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考分数略低,基础知识掌握较薄弱,自制能力不足,大都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二)学生实践经验积累不足,动手能力较差
学生在上大学之前,老师及家长更注重其理论知识的积累,忽视对学生日常生活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在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常识性的零件学生无法辨别,零部件拆装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动手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三)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效果较差
由于实训课程开设较晚,通常大二以后才开始接触。高职院校的学生实训课程一般设置在大二以后。当学生大二开始接触理论课程时,由于没有实训课程的实践经验作为铺垫,只是停留在表面理论知识的了解,学生无法深入理解理论知识,不能透彻地掌握零部件结构、运动过程和工作原理。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知识转化能力较差。
(四)学生人均指导时间较少,指导效果较差
由于大多高职院校的实验教师数量不足,实训课程一般为教师兼任,而且实训课程大多为大班上课,因此分配到每位或每组学生的指导时间较少,无法保证每位学生的实训指导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二、汽车专业实训课程改革措施
针对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实训课程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现状,笔者提出了几点改革措施,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予以实践。
(一)将实训课程提前到大一,利用感官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刚入学,高中时期的学习热情尚未退却,通过建立车辆总成解剖模型展示台,设置大一认知课程,让学生提前接触到汽车各总成和零部件的实物,以视觉冲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之后的理论课程教学做铺垫。
(二)建立实训室开放平台,增加多元化开放实训项目
学生每学期可以登录实训室开放平台系统预约感兴趣的开放实训项目,不仅能够学到除本专业教学任务课程以外的实训课程,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技能水平上都有较大提高。而且还能接触到其他专业的一些学科,例如,电子信息专业的《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和旅游管理专业的《英式调酒培训》等,能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造性,最终全方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将实训课程设置为独立课程,提高学生对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
以往的实训课程成绩均按较低比例依附于理论课程,导致学生对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认为不上实训课也不会影响毕业。因此,将实训课程设置为独立课程且必修的若干学分要求,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现场绘制总成结构示意图、动力传递路线图或电路原理图,实现知识转换
很多学生反映,上完实训课程之后,很快就会遗忘相关知识。因此,通过在实训课程上,现场布置作业,通过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整理知识点形成逻辑思维导图,及时将实践成果转换为知识累积,进一步加深记忆。
(五)小组上课,保证实训课程的指导效果
通过多位教师同时上课,将班级分为多个小组,对安全性较差的实训课程(环节),应每組同时有2位及其以上教师指导,每组7~8位学生,保证每位学生获得充分的实训实操指导及动手机会,教师能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动手能力,适当安排并调整指导进度和难易程度。
三、结语
通过这次实训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更加重视实训课程,极少出现逃课现象。实训过程中,学生积极动手,及时完成课程作业。实训课程改革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可,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改革,学院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综合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程雅坤.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实训课程教学问题分析与对策[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7(18):28-29.
[2]张宪辉.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8):30-34.
[3]叶敏.高职院校汽车电子实训教学课程的改革与实施[J].黄山学院学报,2014,16(3):128-130.
[4]张洲.独立学院汽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导刊(下旬),2015(9):81-82.
[5]徐忠朝,张永武,陈建茵,等.汽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2,24(3):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