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2018-05-14 13:52唐红燕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7期
关键词:隐性网络资源互联网+

唐红燕

[摘 要] “互联网+”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各个行业跨界融合的主要方式,通过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发展,促进传统行业的改革和升级,同时创作出新的产业和产品形态。同时“互联网+”也可以在教育中广泛应用。主要对“互联网+”背景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 键 词]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0-0129-01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一致的结论,但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一种教育者为达成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通过一定的教育载体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使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从而获得良好品德规范和人格情操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互联网+”环境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惑及原因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不完善

网络的丰富性使其蕴含大量的隐性思想政治元素,因此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参考。高校也在网站的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是从具体的开发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首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发不完善,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发中只是冰山一角,没有实现对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1]。比如,在网络资源的开发中,只针对高校自身的网站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但是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腾讯网等却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资源开发;同时在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资源开发不够彻底,导致教育形式单一,而且校园网站建设的水平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互动性。

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我国高校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不够重视,没有针对网络资源开发制定相应的指导意见和政策。同时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完善,难以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指导。此外高校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重视,缺乏对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意识,在针对网络资源中更多地是对负面影响的删除,而没有意识到对正面影响的开发。

(二)网络环境不良,信息良莠不齐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虚拟的世界,在网络中蕴含着海量的信息,不仅具有积极的信息,同时也具有一些色情、暴力的信息,而这些不良的信息则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使得西方文化、经济体制等快速的传入我国,进而使一些学生纷纷效仿西方的享乐主义,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极大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2]。而且,当前还有部分网站为了盈利而推出很多不健康的游戏,使学生沉迷其中分不清虚拟和现实,容易导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犯罪,不利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在网络环境監控和管制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合理之处。首先,网络立法不完善,在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方面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从学校方面来看,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但是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对学生的网络教育进行管制。学生仍然能通过网络观看到不健康的内容。

三、“互联网+”环境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对网络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

校外网站中也包含大量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些网站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育部门以及高校还需要注重对这些网站资源的开发,比如人民网、腾讯网等网站中的国家新闻纪实报道等内容,使学生通过浏览这些网站获得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验。同时高校在校园网的建设中,还需要注重网站的页面设计以及内容的新颖性,进而吸引学生的关注,同时建立与学生的互动通道,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比如可以开设心理空间、就业指导等板块。

(二)加强网络监管,健全法律法规

社会发展中任何领域和行为都需要具有一定的规范,网络环境建设也应如此,所以还需要加强网络监管,健全法律法规。首先,加强网络环境监管立法,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保证网络安全法的系统性和完善性,引导校园网络健康发展。其次,高校网络建设中除了要严格参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外,还需要根据高校自身的情况制订校园网络监管条例。比如华南理工大学制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条例》,通过对校园网络管理规则的制定能够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性和健康性,降低学生与网络不良信息接触的概率,同时利用积极、健康的信息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也逐渐凸显出来。但是从当前高校的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还需要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技术的提升,加强对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完善,保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苍永东.互联网时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6(4):122-124.

[2]赵紫薇.新媒体时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122-123.

猜你喜欢
隐性网络资源互联网+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Algoblu发布NEV网络资源虚拟化平台
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日语的现状及分析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基于网络资源的《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米歇尔.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的隐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