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咏梅
【摘要】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提高对学校专业建设发展及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意义重大。本文从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合唱教学训练入手,阐述如何通过训练有效提高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合唱教学和训练中逐步具备综合艺术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教学拓宽思路,提高办学质量,促进专业建设提升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合唱;学前教育学生;综合艺术素质;合唱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合唱是声音的艺术,也是综合性是强、普及性最广、参与面最广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一个成功的合唱队要求队员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声乐演唱技巧、舞台表演等綜合表现能力。必需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达到整体声音的和谐、统一与协调,一个好的合唱团需要有合唱队员的高度团队意识及持之以恒的毅力。合唱的训练包括和声、复调、音色、音量、音准、气息、吐字、和谐等等,一首合唱作品的成功表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过所有合唱队员漫长的、坚持不懈的艰苦枯燥的长期配合训练才能完成。结合我校合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谈谈如何在合唱教学训练中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班级人数较多,大多数学生来自全市各个县郊,由于音乐普及度不广,有的学生基本没有接触过钢琴,素养参差不齐,音乐素养较薄弱,合唱水平处于零基础状态。合唱这一综合性强、参与人数总多,能够最大范围、最有效提高整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合唱教学针对音乐素养薄弱、合唱“零基础”的中职学生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由于课程设置问题,学校没有开设合唱课程,因此,面对这一现状,为满足学前教育学生专业成长需求,提升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成立了校合唱团,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每周一次的常规训练,力求通过合唱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有效提高综合艺术素质,为专业技能学习打下夯实基础。个人认为,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合唱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莫过于以下四点训练:
一、音准训练
音高训练是完成合唱作品首要条件。
固定音高训练。首先要训练学生的固定音高——标准音A之外,还要围绕十二平均律反复训练不同调性的大小调音阶,感受半音、全音等音高关系,运用首调唱名法反复训练不同调式的大小调各个音高;音程、和弦“构唱”训练。学生有了音高概念之后,再运用阶段式的“构唱”,训练学生的和声听觉。“构唱”具体操作就是老师在训练学生固定音高之后,按照音程关系,给出需要训练的音程的上方音或下方音,让学生唱出这个音程的另一个下方音或上方音。要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慢慢培养学生的音程感。可以从单声部的旋律音程开始,做横向构唱,如先从标准音”A”开始向上下构唱大小二、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大小六度、大小七度、增四、减五度等自然音程,运用钢琴做辅助训练,学生逐步建立音程感,在训练中能迅速、准确地清唱出各种音程。进而延伸训练到其他变化音程。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多声部的音程构唱。在学生有了单声部音程(横向、纵向)音程感训后逐渐进入二声部、三声部的多声部构唱训练,以纯律为主,钢琴只给起音和结束音校对音准。构唱大小三和弦、增减三和弦解决及属七和弦解决。如在合唱团开始的排练阶段特意选定了《谷穗上的蝈蝈》二声部合唱曲作为学生的第一个合唱作品,从最基础的国际音高“a”开始音准训练开始,在学生有了固定音高之后,找出这首作品的关键音高低声部的“1”和高声部的“5”做5度纯律的音高训练。两个声部交替训练,然后围绕两个声部的相对固定音高反复训练,强化音高记忆。然后分别教唱两个声部的旋律,为进入二声部练唱做准备;多声部和谐训练,建立多声部层次感。在学生具备了二声部合唱能力点基础上,我们循序渐进,完成固定音高训练、音程、和弦“构唱”训练同时,还需理论联系实际,在具体作品中进行声部和谐训练。这样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学生从基本音高训练、节奏训练结合合唱发声训练、二声部训练,慢慢进入二声部练唱,经过半个学期的不间断的训练,学生很好完成了二声部的合唱,并在演出中获得成功,学生逐步具备最基本的合唱能力。在三声部合唱《想你的365天》实际排练中,拿出中间无伴奏清唱部分,钢琴给出一个声部的音高,然后让其他两个声部在无钢琴提示的情况下找到自己的音高依次进入,反复训练,在多声部氛围中,学生在边唱自己声部边倾听其他声部,边听边唱中培养和声听觉,逐步建立多声部氛围。为三声部、四声部演唱打下良好基础。
二、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与源泉。德国当代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 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可见节奏中音乐中的重要性。合唱《想你的365天》这首作品里面出现了大量复杂的节奏,如切分音、三连音、十六分音符、带休止附的十六分音符。 速度的变化给学生的演唱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面对这些音乐素养薄弱,音量理论知识缺乏的一年级学生,我们尽量把枯燥的理论形象化到具体某一平时生活中接触的事物,例如把钟表“滴答滴答”的客观存在的事物给出的心理恒拍,运用到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基本节奏的训练,并逐渐加快到十六分音符的训练;通过慢速到快速的语言恒拍反复朗读“巧克力”“电灯泡”进行三连音训练;利用动作性进行切分节奏训练,用动作表现出节奏的力度、速度、韵律感,分拍把动作分配到不同肢体,如第一拍拍大腿、第二拍拍肩、第三拍拍手,第四拍拍小腹,改变力度、速度变化节拍,从四拍到切分音的转换训练,有趣高效。
三、声乐技巧训练
在合唱训练中,明亮豪迈的高音、壮实有力的中音演唱技巧及浑厚沉郁的低音演唱技巧是实现合唱训练声部平衡的重要技术要求。其中,音准、节奏、音高、音域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下,会出现不同的演奏效果。因此,具体各声部的音色、音量、音准的和谐及整个喝唱声部与声部之间均衡声影响合唱效果的重要因素。队员除了具体良好的音乐素养,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声乐演唱技巧,懂得如何运用正确的合唱发声方法,在合唱的集体里既发挥自己的作用又有效控制和协调自己的声音与其他队员高度融合,达到统一的共性。在音色、音量、音准上把握自如,传递美妙的歌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说法,对于中职生合唱表演依然适用。这是因为,合唱表演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的训练基础之上的。其中呼吸训练、声部均衡训练和高位置头声训练等,都是每一个优秀合唱团训练实践中的必经阶段。发声技巧的训练及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声乐技能。
四、声部练习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二声部练习在初期进行合唱训练与和声听觉时用的最简单、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为今后更多声部加入的合唱做好准备。学生能在二声部训练中培养良好的音准。柯达伊认为,卡农是发展二声部歌唱的最佳方法,从单一旋律的不同时间进入而产生横向与纵向的结合,例如《保卫黄河》就运用了卡农轮唱,“风在吼,马在叫”两个声部轮流交替出现,互相配合呼应,产生此起彼伏的效果。在多声练习中相互配合协调,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例如《保卫黄河》就运用了卡农轮唱,“风在吼,马在叫”两个声部轮流交替出现,互相配合呼应,产生此起彼伏的效果。进行三声部合唱《想你的365天》的排练,分别从高、低两个声部中挑选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中声部,分声部进行音准、节奏教唱,在三个声部能熟唱各自声部的旋律之后,在试着从高声部旋律入手,逐渐加入二、三声部,采用轻声、小声高位置的哼唱,刚开始训练阶段,总有部分学生在第一段三声部同时进入部分“在想你的365天”这段旋律时,找不准各自声部的第一个音高,于是在每一次的合唱发声训练中,专门拿出清唱部分的和弦(6级和弦、4级和弦、2级和弦)进行强化声部和声训练,时而一起进入、时而分先后进入训练,经过集体反复训练,分组训练、各人过关,终于解决了三声部同时进入时声部和谐问题。
合唱团在长期训练的过程中,渗透了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声乐发声技巧、视唱练耳、舞蹈等多项相关专业技能学科的学习,学生在训练中有效提高了合唱能力——乐理常识、视唱、听觉、演唱、舞台表演等艺术综合能力,除此之外,还在合唱训练活动过程中,从情感、态度、艺术审美感觉、态度、毅力等方面有效提高了个人的综合能力。
(一)合作能力
合唱是集体的声乐活动,没有什么能比合唱团更能显示团结的力量,这个大集体中,每一个人无论在高声部还是低声部里,学会尊重他人,相互之间是平等、和谐的,只有学会团结协作,整个团队高度统一,才能传递美妙的歌声。
(二)审美能力
在日常唱教学、作品训练等活动中,理解与学习老师所教的各种合唱方法,通过对某一作品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艺术表达,逐步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审美能力。3.承受能力。无论是排练,演出还是比赛,都必需承受一次又一次的反复而枯燥的训练及可能出现的失败,这无形中给了学生提升承受能力的机会,培养坚强的意志品格。这些能力的培养提高对于学生的情商培养及将来的发展大有益处。
经过将近一年的合唱训练,证明了这种训练方法适用于合唱“零基础”的中职学生,也同样适用于新成立的合唱队的训练,通过合唱教学和作品训练,学生从音乐素养薄弱、毫无合唱能力到逐步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知識并能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训练,首先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艺术生活,提高了音乐审美情趣,学生学会合唱,具备综合艺术素质,为学生其他专业技能学习打下坚实理论及实践基础,同时促进学生自我成长。教学相长,在实际教学中,即是在培养、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也是在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每一次的作品训练,必须不断钻研教材,在一次次的排练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拓宽教学思路,经过合唱教学及排练,可以逐渐整理出符合时代特征、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演唱的合唱资料作为校本教材,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建设,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杨鸿年.合唱训练学[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2]尹森林.合唱教学之我见[J].中国音乐教育,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