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坚持不懈地研究西方音乐史,表现得激情与沉静相结合。西方音乐起源于古希腊,无论是音乐自身、创作内容还是社会的不断变革方面都趋于成熟,夹杂着多元化的特性,我国在音乐方面的研究与发展从西方音乐史中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启发。本文主要对西方音乐史进行论述并探究中国学术人研究西方音乐史的心得体会、取得的成果,以及西方音乐史的将来发展倾向,最后对西方音乐发展的成果做出总结。通过文章的内容分析探讨我国在音乐创作中所汲取的西方音乐史启示,进而以深入研究方法为起点,讨论怎样进一步更加透彻、清晰地研究西方音乐史的方法。
【关键词】 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探究;启发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古希腊是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发源地,直至今天,研究仍未停下脚步。西方音乐史随着时间的的流逝,对音乐自身的体会、音乐制作背后的故事、社会背景等方面的探讨都日趋成熟;而中国对音乐史的研究相对于西方显得尤为单调,主观性强。由此可知,中国与西方音乐史在研究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在研究西方音乐史的过程中,不仅能深入了解其音乐的发展和文化背景,关键是可以在研究途中得到部分启发,有利于我国对音乐本身的研究,传承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精神以及探讨音乐文化内涵。
一、西方音乐史学的概念与核心内容
(一)西方音乐史的概念
音乐史学主要探索与音乐史文献、材料等有关的问题和音乐专著里包括的音乐在以前的变换形式,音乐本身的内容和形式在变化、传承、演变、规律方面的科学。音乐史其实是文化史学的一项分支学科,其与文学、美学、舞蹈等史学研究学科齐名。对比我国的研究主体来说,西方音乐史学(historical musicology)的探索对象就是西方音乐史,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方面研究以欧美音乐为代表的西方音乐发展进程和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凸显中国学者对西方音乐与历史相结合后对音乐自身和创作背景做出思考,进而凝练出值得学习的地方,为中国音乐发展创新给予启发以及鼓励。
(二)西方音乐史学的核心内容分析
1.西方音乐史历史的研究
中世纪开始,西方国家就在开始记录音乐史的发展,基督教在当时还是作为主要的宗教,因此,圣歌占据了大部分的音乐内容,音乐随着时间逐步发展,渐渐壮大。由此可见,在西方音乐史形成的初期,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西方国家的第一部论述音乐史的作品就是波伊修斯的《音乐原理》,作者从三个层面综合说明了音乐的基础理论,即宇宙的音乐、人类的音乐、应用的音乐,对后来形成的音乐具有及其重要的引导作用。之后丁克托里斯在个人著作《音乐属于学说》中系统地总结概括了从古希腊时代发展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的音乐专用术语,并结合概括的内容表达了个人的想法和主张。从19世纪开始,音乐史的研究中逐渐呈现了理性主义思想,研究理性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霍金斯、伯尼等,他们从理性层面考虑问题,将18世纪之前的音乐史进行了整理,在著作里也掺杂了个人的观点。直到19世纪,实证主义被提倡用来系统地探索音乐,实证主义除了侧重音乐史自身属性的论证和解析,还着重采用了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把自然科研、哲学、美术等有关学科结合起来,共同研究音乐史。20世纪初期,各大学者对音乐的探索表现出了“实体价值”,并且开始侧重社会背景和音乐内容的结合,从深层开发音乐创作的本质,从音调、曲子的格式、和声、素材等因素出发,解析音乐史的演变进程。
2.西方音乐史背景文化的研究
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历史重点虽然重在理解和感知音乐的表现手法,但其文化内涵是以音乐内涵为出发点,对音乐开始探索。西方音乐史学的另外一大特点即文化、美术、宗教信仰、社会学、心理学等和音乐研究互相交叉。比如,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向人们呈现了文学与音乐两者的结合,西方音乐史深刻探索了与文化有关的知识。
3.西方音乐史对创作社会环境的研究
音乐这种物质通常具备社会性质,其本身就是一种能够呈现艺术的形式,在表现创作人智慧结晶和技能的同时,也折射出了社会背景对创作人态度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创作人在创作时,其心态无法背离社会背景而独立存在,音乐不仅能够反映创作者自身的观念和美感,还能确切地表现创作时代的文化背景。保罗在《西方文明中的音乐》里面把经济、政法和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综合解析了经济要素、政治要素等对音乐产生的影响。
二、与西方音乐文化史相比,中国音乐研究的不足之处
(一)我国音乐研究的主观性较强
中国音乐研究与西方音乐研究比较之后,我国对音乐史的研究更侧重于“礼乐”方面,主要因为在往昔的封建统治制度与君主专治制度之下,宫廷里的音乐只有礼乐,即为“官方音乐”被承认。在古代,阶级里面比较严重,因此研究音乐只是对于宫廷音乐来说的,民间音乐的研究显得没有很大的必要。中国对音乐的探索,就是把音调、旋律、节奏、音律层面的音乐自身比较单调的内容跟儒家等文化融合,形成了主观性十分强烈的研究成果。
(二)我国音乐文化研究视角狭隘
中國古代封建统治阶级文化与音乐文化息息相关,这个观点在上文中已经被验证,因为中国研究的音乐以宫廷音乐为主,凸显了统治阶层的理念,对比于西方音乐研究学者对音乐的探索,薄伽丘、亚里士多德以及但丁等西方知名又有影响力的学者始终坚持认为研究音乐跟美学、心理学、宗教信仰的学科相互融合,使其拥有重要的研究含义,但中国的音乐史坚持强调统治阶层的思想观念,以“礼乐治国”为核心,相对来说视野较为狭窄。
三、西方音乐史学对中国音乐研究的启示
(一)将音乐融入文化大环境中的启示
对于音乐史学的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融合,即音乐自身、涉及的文化内容以及社会背景,这三者的性质是环环相扣、紧密衔接、无法分割的。但是,中国的学者在研究中国音乐的进程中一般利用当前的文献、现有的乐谱等有限的材料,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中国古代音乐本身的音调、构造、和音、旋律、音律等方面。所以,音乐与其他文化艺术是互相影响的、相互作用的。比如,在古希腊时代,文化艺术内容相当丰富,体现在哲学、文学内涵、雕塑、戏曲、自然科研等各个区域。但在当时的文化内容里面,古希腊式的音乐是由神话、诗歌来决定的。由此可知,古希腊时期的音乐文化主要依赖文学而存在,基督宗教的逐渐兴盛为希腊式的音乐增添了勃勃生机。
(二)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的启示
利用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的方式不断创新研究手段,在西方,由于大部分音乐史学研究成品不仅仅是单一对音乐的论述,同时还糅合了哲学、宗教信仰、文化内涵、美术等学科作品。比如,研究古代音乐特点时,一般从文学的层面出发,《诗经》对研究者来说就是一部不错的材料,这件作品里面还包括《风》《雅》《颂》三个分支,大部分都是能用乐器进行伴奏,《史记》里曾提到过:“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举个例子,《风》里面折射的大部分是民俗风情的曲子,比较出名的《静女》“静女其变,贻我彤管。”说的就是一位女子自制了一件色彩鲜艳的乐器,送给一位男子为纪念品,因为这个小伙子擅长演奏竹管类乐器。以上作品里面的记述对音乐探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体现出古代人在民俗方面还保留着原始社会“以歌择偶”的风气。
四、总结
我国在今后探索过程中要不断借鉴西方音乐史带来的启发,不断开阔视野,更加系统地拓宽研究范畴,深入研究和音乐及其相关的人的行为、生存环境、文学内容,将学科知识进行糅合,进一步丰富音乐研究史的内容,涵盖哲学、美学、人文等,令音乐史学研究学家跟音乐创作者近距离接触,也能“满怀激情通过自己呈现自己”。
参考文献
[1]牛娜娜.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现状、问题与态势[J].求索,2014(08).
作者简介:张哲琦(1988—),女,山西大同人,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