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西是”鼓”的发源地之一,具有”晋鼓之秀”美誉的绛州鼓乐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样式之一。绛州鼓乐历经千年仍然蓬勃发展,受到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欢迎,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绛州鼓乐发展传承的研究,思考我们对待传统艺术文化所应该采取的态度,为传统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绛州鼓乐;传统艺术;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俗话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文明看晋南。”我们由此可知,山西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山西是”鼓”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鼓乐品种最为多样、鼓乐艺术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说到”鼓”,我们便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具有”晋鼓之秀”的美誉的绛州鼓乐。绛州鼓乐是近年来山西鼓乐发展的楷模,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据资料显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秦王破阵乐》就吸取了很多绛州鼓乐的民间音调和打法风格。
一、绛州鼓乐的由来
绛州是现今我国山西省新绛县的旧称,位于今山西省的南部,在古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区域,发生发展于此地的绛州鼓乐,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宝藏。
绛州鼓乐的产生,相传与其当地的鼓山鼓水有关,据传,春秋战国时期,古绛州连续刮了七天七夜的大风,致使黄土满天,天昏地暗,天摇地动,这次天灾不仅扫平了晋国都城,连相邻地区襄汾的焦泉也无影无踪,但在绛州却流出了一大股清泉,泉水旁出现了九座土阜,而后这些土阜被命名为“鼓山”,旁边的泉水也相应被命名为“鼓水”。此后,隋唐时期,秦王李世民奉命南下,经过绛州淌鼓水而过,马蹄踏过鼓水铿锵而有力,声如响雷,如鼓声震天。在今新绛县,至今还保留着李世民曾屯兵柏壁用过的擂鼓台。后来,战士以及百姓们为了庆祝秦王李世民在各个战役中获得胜利,便将车轮声、马蹄声、马叫声、人喊声等经过编创,作出了歌颂秦王功德,赞扬秦王的声势浩大、气吞山河的《秦王破阵乐》。
二、绛州鼓乐的发展
上文中我们提到的《秦王破阵乐》,此后被收入大唐皇宫,成为唐代大曲之一。尽管如此,它也是从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此时的绛州鼓乐,已是当地人民民间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此后发展的几千年间,绛州鼓乐不断在历朝历代与时俱进,汲取各地营养成分,逐渐形成了自身相对完整的鼓乐体系。建国后一直到现今,绛州鼓乐一直是当地民间社火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祭祀、婚嫁喜事以及庙会活动中人们喜闻乐见的主要项目,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正月十五闹元宵时,当地人民组织起来上街闹社火,各种艺术特色都在此有所体现,定能一饱眼福。
三、绛州鼓乐的传承
绛州鼓乐之所以在几千年文明的发展史中屹立不倒,并成为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几千年来绛州人民对其的传承。在我国几千年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绛州鼓乐不仅形成了其独特的、独立的、相对完整的艺术体系,并且经过当地民间艺人的创造改编,大大丰富了其中的内容。随着经济文化的逐渐繁荣,现今新绛县几乎各个村庄都有专门的锣鼓乐队,并且规模庞大,在政府活动、商店开业以及庙会等活动中都能看到鼓乐手的身影。不仅如此,绛州鼓乐还进入了校园,很多学校的业余活动开始学习绛州鼓乐,培养学生对鼓乐文化的热爱。因此,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鼓手,在很大程度上使绛州鼓乐不仅后继有人,能够继续传承,而且英才辈出,可以发扬光大。
四、绛州鼓乐的成就
绛州鼓乐团成立十几年来,不仅用绛州鼓乐丰富了民间活动的形式,还与时俱进创作改编新的曲牌,精进打法,培养人才,使得绛州鼓乐不仅成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更登上了央视春晚以及各种弘扬民间文化艺术的舞台。在此基础上,绛州鼓乐团更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各种比赛中屡屡获奖,由此也被誉为”国之瑰宝”。绛州鼓乐团更是应邀出訪近30个国家进行鼓乐演出,所到之处无不收获掌声连连。由此,也将我们的鼓乐文化带给了全国甚至世界人民。
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绛州鼓乐应邀到上海演出,以其高超的打法技艺、浓郁厚重的地方特色,征服了上海所有观众。于是,绛州鼓乐在这个芭蕾舞、流行舞、歌剧盛行的现代化都市中站稳了脚跟,并且走进了社区、走入了学校、走向了舞台、走入了大剧院。
五、绛州鼓乐兴盛的原因
绛州鼓乐之所以能够从民间走向舞台,从人们的社火活动到被世界人民认可、接受,绛州鼓乐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发展得越来越好,能够盛极一时,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民间风俗的需要
上文提到,绛州鼓乐形成以来到如今备受欢迎,很大原因是因为绛州鼓乐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民俗活动又在人民群众中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性、群众性和广泛性。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民间活动得到恢复并且形式多样,这使得绛州鼓乐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二)历史的沉淀
在几千年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拜祖祭祀、社火活动,以及各种祈福活动都在我国历史乃至现今社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鼓乐表演,这便为绛州鼓乐的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并在发展中丰富了曲牌,逐渐形成绛州鼓乐的表演套路。
(三)适时的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变,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现代科技、先进文化的涌入,使得人们原来自娱自乐的封闭环境被打破,现代文化和各种各样新的娱乐方式闯入人们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绛州鼓乐想要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进行创新,于是绛州鼓乐团对绛州鼓乐进行了适时的转型,在打法、曲牌、人数上都进行了调整。绛州鼓乐虽是传统文化,但鼓乐团的成员们并没有墨守陈规,一成不变,而是提出“源于传统,高于传统”的口号,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六、绛州鼓乐的发展带给我们的思考
绛州鼓乐之所以在历史长河中能够不断发展,历久弥新,并且取得今天的成就,绝对不是巧合。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绛州鼓乐也曾面临传承难、发展难、推广难的困境,但是,经过绛州鼓乐团的老艺术家们以及领导者的不断努力,使得绛州鼓乐在面对形形色色的、层出不穷的新的文化形式时,依然能够临危不惧,做好自己,创造出绛州鼓乐的一片天地,走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这其中必有我们值得学习的东西。
绛州鼓乐千年来的发展和传承告诉我们,世界在不断变化,时代在一直发展,不论何时何地,一定要与时俱进,只有紧跟时代潮流,在传统中积累,在传统中传承,在传统中创新,才能不被历史的长河抹去了踪迹。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原汁原味”而不去求变,也不能一味地吸收外来文化而放弃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要学会的是,将传统的和外来的相结合,将“自我造血”与“外来输血”相结合,只有这样,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在结合中擦出更绚丽的火花,才能不断走向世界,才能被更多人们所接受,才能收获更多的掌声。
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在现代传媒的巨大影响下,许多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所以,我们要像绛州鼓乐团“源于传统,高于传统”一样,在守住自己的文化的前提下,吸收更好的、更丰富的艺术结合发展,争取做到一方面保留传统精神,一方面又能适应时代潮流,能够被更广大的人们所接受。因此,由绛州鼓乐给我们的启示可知,对待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记录,要保存,要传承,更要发展,要提高,要创新,要与时俱进。
作者简介:席淑琳,女,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太原师范学院舞蹈系,民族民间舞表演专业,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