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是动态的艺术,课堂上的音乐表演是把静态乐谱转换为动态音响必不可少的环节。想要成为优秀的音乐教师不光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理论知识与优秀的唱奏能力,还要拥有音乐表演技能。本文针对如何培养音乐教师的音乐表演技能进行了简要的探索,并对其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培养;音乐教师;音乐表演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音乐表演技能的重要性
首先,音乐是由三度创作完成的。一度创作是作者把音乐从思想和灵感转移成静态的乐谱;二度创作是表演者把乐谱通过艺术处理把音乐所表达内容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三度创作是聆听者经过对音乐的感知,引发出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作者在一度创作中把音乐通过各式各样的记谱法变为静态的乐谱。但不管是多么详细的记谱法也只能记录下音高、节奏、调性、表情记号、音乐技巧等等,无法把音乐在动态中音符之间产生的奇妙的碰撞写在谱面上。更不用说记录作者在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愫了。
音乐表演是作曲家或者说他的作品跟听众进行交流的桥梁,音乐表演使整个音乐活动处于激活状态。[1]音乐表演在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之间起中介作用。因为音乐的一度创作是乐谱的形式,这时的音乐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所以就要表演者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梳理并进行二度创作,给欣赏者提供音乐的享受,引发欣赏者对音乐的感知进而激起三度创作。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想要把音乐作品包含的思想内涵传达给学生自然也离不开音乐表演,所以对于一名音乐教师,音乐表演技能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二、如何培养音乐表演技能
音乐表演是给予音乐作品新生力量的再创造。音乐表演的发展过程是实践性体验和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表演者通过自身的表演来展示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2]在培养音乐表演技能时,要注意掌握作品基本要素和感作品内在意蕴相结合,
(一)熟悉作品完整呈现
在初次接触音乐作品时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且要能够从整体上去感知和把握音乐作品。感知音乐作品要从音乐的整体结构入手。从整体结构上初步掌握作品的大概脉络。
要非常精准的掌握曲谱上所有的标记。如音高、节奏、调号、演奏手法、音乐表情术语等。一次优秀的音乐表演首先就要做到认真细致地把握作者所留乐谱之中的等音乐表现要素。只有完全熟悉这些基本要素,才能更好地去挖掘作品更深层次的内容和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表演者把乐谱中记录的音乐要素完全精准的把握后,要把静态的乐谱转换为动态的音响效果。这需要表演者对音乐作品进行不断地推敲、琢磨最终把抽象的谱面转化为具体的音响效果。通过音乐表演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能够更好感受音乐,进而引起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对所听音乐产生共鸣,并有所感悟和见解。
(二)感知作品内在意蕴,达到情感共鸣
乐记中提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乐总归是有感而发的。音乐通过优美的旋律、节奏的变化、和声的音响、以及随着情绪而变化的力度和速度来表达情感、塑造艺术形象。教师在音乐表演的過程中,不仅要把基本的音乐要素处理好,更要深入的去感受音乐作品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在情感触动、体验、想像、有所感悟之后才能更好的用优美动人的音乐去打动学生,让学生与音乐的所表达的感情达到共鸣。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作为二度创作的音乐表演就是把音乐中的丰富情感展现给欣赏者。想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就要自己先对音乐作品有所感悟,深刻体会音乐作品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及其独特的风格神韵。只有表演者先把自己的真实情感与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相互交融,与其产生共鸣。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使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音乐对人类的情感表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音乐教育也可称为情感教育。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传情这一核心。通过各种音乐表现形式,以声传情、以情绘声,用真实的情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所处阶段的心理特征,准确把握学生情感形态特征与发展变化,才能更好地与之共鸣,达到情感交融。
三、结语
教材上的乐谱只能给学生提供基本的旋律节奏,很难给学生们传递音乐本身所包含的种种情愫。教师想要传递给学生更多的内容,就需要对音乐有整体性的把握和感知其内在意蕴以及情感上的融会贯通,通过音乐表演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音乐的思考。最终达到作者、教师、学生三者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参考文献
[1]慕华.审美意识与音乐表演[J].中国校外教育,2014 (S1):501.
作者简介:郑金明,女,汉族,河南省太康县人,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