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雅
【摘要】唱歌是让孩子体验音乐美、表现音乐美最直接有效的途径。音乐的发声训练是让学生唱好歌的必备训练,但单一、重复的训练常常让学生感到枯燥,所以,在平时上课过程中着重考虑了这个问题,采用多种方法尝试改善这种情况,使学生的声音更美。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中;声音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针对于小学生的声音训练,不能用专业的声乐技巧去要求学生,而应该通过感情、情绪,在学生表现歌曲的同时提一些演唱的要求,从而达到唱好每一首歌,提高演唱技能的目的。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我在平时的音乐课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和经验。
一、声音训练的前提是发声训练。
声音训练的前提是发声训练,而发声训练是歌唱教学的准备环节,教师要把握好这一时间,把发声训练控制在5分钟以内,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练声效果,由此为下面的歌唱教学做好铺垫。我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低年段的孩子编排了一首简短又明快的课前发声曲。
二、“轻声”演唱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轻唱”是学生声音训练的第一步,将学生的声音控制为轻声演唱,就成功了一步。“轻唱”方便学生聆听自己和他人的声音,帮助学生唱准歌曲。这是统一学生声音的有效方法,是合唱演唱的基础。接下来应该是“微笑演唱”,笑起来演唱才能将口腔打开,也才能将声音的位置唱上去。第三步是运用气息演唱,这个时候不能讲太多声乐专业术语,用“让我们将这么优美的歌曲唱到心里去”这样的话来引导学生,学生演唱时自然会运用到气息了。
三、创设情境教学法。
在情境中进行发声训练,即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学生进行演唱活动,教师利用情境语言对演唱的声音提出适当的要求,根据歌曲内容、效果所需,可以让孩子和老师共同创设有趣的角色,进行有效的发声训练。如《两只老虎》,我设计了一条简單的发声练习。
旋律歌词:第一、二小节一样,第三、四小节一样。这样的练声曲可以尝试让教师扮演老虎妈妈,让孩子扮演虎宝宝。“瞧,森林里来了两只老虎,虎妈妈和虎宝宝,听虎宝宝是怎样轻轻地模仿妈妈的歌声呢?我来做虎妈妈,你来做我的回声虎宝宝,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达成,不仅使孩子熟悉歌曲,模仿教师的声音,还使他们学会用不同的力度变化进行歌唱,把发声曲和歌曲有效结合起来,为歌曲学习设下铺垫。
四、根据歌曲旋律特点进行发声练习。
利用歌曲中的某些有特点的旋律进行发声训练,如可以用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的回声演唱部分进行连音演唱练习。
五、在游戏中进行发声训练。
“玩”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最喜爱的一种娱乐性活动。在低段音乐课堂中要实现孩子自主学习的途径是将游戏式的学习方法引入发声练习。它是一种活动式、操作性更强、注重师生共同参与的发声练习,如在学唱《过新年》一课时:
敲锣打鼓是孩子欣喜若狂的音乐活动,这条发声曲结合歌曲内容和歌曲的韵母,创设了“小鼓手“这一角色。孩子们乐在其中地唱起这条练声曲个个都成了神气十足的小鼓手,还时不时加上潇洒的打鼓动作。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示范、引导(要求他们的气息要足、口型要圆),要唱出小鼓手的自信、自豪。顿时,孩子们歌声显得更为圆润、饱满。这条发声训练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孩子们在扮演“小鼓手”的角色中完成了原本枯燥、乏味的“ong”母音的发声练习,达到了良好的练声效果。
声音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演唱技能,更好地表现歌曲。在唱歌教学中,一定要针对歌曲表现的需要对学生的演唱提出具体要求,如何运用气息,如何表达情感,采取何种声音演唱等,在表现中逐步积累演唱经验,提高演唱表现技能。
参考文献
[1]尹爱青,曹理,缪力.外国儿童音乐教育(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