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二泉映月》的道家音乐美学思想

2018-05-14 08:59周白玉
北方音乐 2018年14期
关键词:二泉映月美学思想

周白玉

【摘要】《二泉映月》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传世佳作,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音乐,因其具有传情的音乐旋律成为经典的音乐作品。《二泉映月》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主要是由于作曲的背景与作者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有着紧密的联系,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对《二泉映月》起到导向性的作用,使该作品更加具有谧归于静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二泉映月;道家音乐;美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首经典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具有较为深刻的文化价值,受到许多学者详细地解析与探讨,但对其从道家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探析却非常稀少。[1]因此,本文就对《二泉映月》的道家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探析。

一、《二泉映月》简介

这首作品为道教的唢呐曲调,民间艺人阿炳在街头卖艺时体会到人们的辛苦与社会的黑暗,通过反复加工而成。《二泉映月》的名字并不是在作曲时就有的,而是在对该作品进行录音的过程中,音乐史学家杨荫浏与阿炳共同探讨而成的。《二泉映月》在国内外都具有非常高的声誉,且乐谱与录音版本较多,阿炳在录音时由于身体与各种客观原因,录音较粗糙并且有一定的错误,所以《二泉映月》的演奏沒有一定的标准的。[2]

二、《二泉映月》体现的精神魅力

阿炳受到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对道家思想有一定了解。在本质上“道”不可言说,也不能将其的特性进行有效的表达,这种道家思想的精神理念在阿炳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是处事不惊与随波逐流的态度,在此境界中阿炳的内心所显示的都是静止与光明的。“得道”就是讲求自然的逍遥,在音乐美学中则是追求“大道”的境界,该音乐境界是对天地人心理的体验。阿炳将自身的态度化作为音乐时,其化度的要求就会显得十分宏博,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的理念,在阿炳的音乐视线中具有导向性的重要作用,其也是《二泉映月》的音乐美学思想所在。阿炳在创作《二泉映月》时,受到人世窘态的相伴,但阿炳在此状态中用心灵体验生命的律动超越的现实,通过《二泉映月》表达自身的心路历程,也突出了自身追求人生的本真。阿炳的这份洒脱与道家音乐美学思想有一定的超越性精神理念,在《二泉映月》作品中体现出来,从而形成了该作品的精神魅力。

三、《二泉映月》所蕴含的道家文化

道家思想所追求的是“出世”,但什么为之“出世”?“出世”指的是超越尘世的羁绊,进而达到内心平和的目的。《二泉映月》作品所描绘的音乐形象契合中国的道家音乐美学思想,具有大气而不失细腻的特点。该作品的创作者阿炳的父亲是一名道士,擅长运用各种乐器演奏,阿炳便是从小与父亲学习才具有如此音乐技艺,在阿炳12岁时子承父业成为了一名当家道士。这样一个民间艺人能创造出在国内外都有较高声誉的作品,与其从小听到的音乐背景影响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二泉映月》在曲式上具有民族音乐特点的循环变奏曲体,乐曲的主音调反复出现,每次都构成不同的变奏,在变奏时采取句幅缩减与扩充的方式,并结合《二泉映月》旋律的升降手法,使音乐层层推进、迂回发展,进而塑造出统一的音乐形象。在道家音乐中,篇幅较长的曲调主要是由单一的曲体循环变奏发展而成的,如道曲《醉仙戏》有五段,每段都添加花变奏的手法作曲,在段落不多的道韵中,变奏手法依然存在。《二泉映月》与上述道曲在曲体上都一致,并非偶然,而是作者刻意模仿该曲体,表达作者在创作时受到道家文化的影响而真情流露。

《二泉映月》在调式上多数的乐段均结束在“徵”音上,从表面看是一首徵音调式的乐曲,然而留心注意就能发现,虽然多数乐段结束在“徵”音上,但是每个乐段都是两个部分所构成的倒装复合句式,其中,第一部分结束在“宫”音上,而第二部分结束在“徵”音上,因此认为《二泉映月》使用“宫”音与“徵”音调式更确切。《二泉映月》本可以在两次“宫”音结束后打住,但是作者有意再加一段,这样的安排不仅能更有效地表达乐曲的深刻含义,同时还能表达作者对于道家文化的欣赏,其主要表现在因古代以阴阳五行为乐曲的基本理论,道家音乐也是根据这一理论进行编曲。五声宫、商、角、徵、羽与五行土、金、木、火、水相对,因阿炳的生成八字缺“火”,而阿炳坚信自己的命运与“火”有关,故“火”与“徵”相对,能够燃起生命之火,以此改变自身的悲惨命运。《二泉映月》无论是在曲式上还是调式上都能体现出作者受到道家文化的影响,并透露出道家的文化思想。

四、结束语

总之,《二泉映月》是一首情感较为复杂且难以理解的二胡曲,无论是在音乐旋律、创作理念、音乐意境中,还是在曲名、音乐语言的处理上,都是非常前卫与开放的,特别是将该作品放在该年代去考察,显得弥足珍贵。

参考文献

[1]余雁君.《二泉映月》的道家音乐美学思想[J].北方音乐,2017,37(09)96.

猜你喜欢
二泉映月美学思想
《二泉映月》的对外传播
谈二胡曲《二泉映月》的艺术地位及价值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立意研究
菲利普?锡德尼《为诗辩护》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
阿炳的悲剧与《二泉映月》悲剧的艺术
如泣如诉等
跪听才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