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珊
【摘要】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4月1日生于俄罗斯,1943年3月28日逝世,是二十世纪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拉氏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现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他的音乐创作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主要作品有第二、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岛”、钟等。本文就其作品《音乐瞬间》的创作和演奏进行分析。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创作;演奏
【中图分类号】J616.3 【文献标识码】A
拉赫玛尼诺夫作为俄国浪漫主义的代表性作曲家和钢琴家,创作了许多旋律优美多变且具有浓厚民族底蕴的优秀作品。其作品《音乐瞬间》共有六首,均创作于1896年,属于拉赫玛尼诺夫较为早期的作品,是其创作生涯中历经成熟的发展阶段,这六首《音乐瞬间》充分展示了其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通过分析《音乐瞬间》,可以逐渐走近拉赫玛尼拉夫,了解他所生活的时代以及其创作的风格特点,以及他的作品对后世所产生的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音乐瞬间》创作的时代背景
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人,音乐天赋在其小时候就十分突出,作品深受肖邦和李斯特、舒曼和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影响,因此带有很强的浪漫主义特色。创作的最具成功性的代表作品、富有浓厚的民族情怀以及十分悠远辽阔的作品《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受柴可夫斯基的深刻影响。拉赫玛尼诺夫的六首《音乐瞬间》于1896年的10—12月之间创作出来的,那时的拉赫玛尼拉夫还十分年轻,因为第一部交响乐的演奏的失敗,他感到十分沮丧,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主动调整心态,于是有了《音乐瞬间》的问世,这六首作品可谓是拉赫玛尼拉夫人生的巨大转折点,也是其心态逐渐成熟的见证。
二、《音乐瞬间》的特点和演奏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音乐瞬间》主要以小调式为主,从色彩上来说这六首作品都是黯淡的,拉赫玛尼诺夫的六首《音乐瞬间》演奏要求十分严谨和复杂,因为要想表现其艺术性需要高深的演奏技巧以及对这些作品深刻的领悟能力,在具体演奏时要注意以下要点。
在演奏第一首时,首先它是降b小调4/4,要了解到它是一首速度较慢的行板,而且这一首作为六首中最长的一首,演奏时要注意划分好阶段,分阶段练习,可以整体将其分为四段,演奏第一小节时要演奏出降b小调的特性,仔细聆听和感悟音符的变化,应该是整体围绕着主和弦波动的。除此之外,先要由左手做引入,而后用右手引出,将优美的旋律和节奏谱写到位,曲子在高潮时会有一段装饰音,将高潮衬托得更加优美与华丽,而后会变得较为深沉和悲痛,曲子最后首尾呼应第一段,然后,第一首结束。第二首是降e小调2/4,和第一首一样,也是较长的一首曲子,所以也要对其进行切分,在乐曲开始的时候会给人一种无力感,因为其乐曲声音开始十分微弱,此时要用右手进行演奏,用八音符切分法演奏该段,左手则使用六连音为其伴奏,六连音也是拉赫玛尼拉夫十分擅长使用的一种伴奏技巧;下一段时相比开始,节奏上多了很多的律动性,在E大调过后曲子会进入高潮阶段,最后又会做一个首尾呼应,发出很微弱的声音,此刻要回到曲子的第一段的旋律,最后缓慢结束。第三首是4/4的行板,这首曲子较为沉重,主要以右手的三度为主手法,左手八度,并且要发出较为沉重的敲打声,进入高潮时,左手要变成八度断奏,减轻曲子的沉重感,增加曲子的律动感。第四首是e小调4/4的急板,这首曲子对于速度的要求较高,一开始的两小结就要求十分快速的六连音十六分音符,要求左手操作,对演奏者有较高的要求,右手在后面也要求加入六连音十六分音符,但是与左手不一样的是,右手还要保留最初的旋律。总之,在演奏这首曲子时不仅要体会到狂风暴雨,还有暴雨前短暂的平静。第五首是降D大调的行板。和前几首不同的是,这首曲子演奏出的是一种甜蜜安逸的感觉,整首曲子曲调平缓,左手始终保持三连音,这首曲子能够放松人的心情。最后第六首是C大调,这一首和上面所述的几首曲子最大的不同是,它是三拍子的节奏,此曲也是拉赫玛尼诺夫受肖邦影响的最大见证。这首曲子虽然快速,但沉稳有力,是拉赫玛尼拉夫对自己的超越。
综上所述,拉赫玛尼诺夫的六首作品是具有悲情色彩的,因为就其创作背景来说,正是其本人较为悲剧的时刻,然而,不同的人对于作品会有不同的领悟,所以,在演奏时,不仅要了解拉赫玛尼诺夫,还要了解自己,结合自身经历,更好地演奏《音乐瞬间》。
参考文献
[1]陈千.论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第四首的创作背景与演奏分析[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