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

2018-05-14 13:52王剑锋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8期
关键词:理实理实一体化工匠

王剑锋

[摘 要] “理实一体化”是目前中高职职业院校课程教学中比较认可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内涵是: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融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进行一体化训练。在中国精造时代呼唤“大国工匠”,民族振兴强盛时期期盼“工匠精神”的大背景下,把培养“工匠精神”作为职业学子核心素养提升的要点。而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阵地在职业院校,那么中职学校如何在理论学习与实训实践中落实、渗透“工匠精神”是要探讨的话题。

[关 键 词] 理实一体化;工匠精神;核心素养;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3-0058-02

一、教育背景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4月21日,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做好2016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相关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弘扬工匠精神 打造技能强国”为活动周主题,受到职业院校的普遍关注。

人社部在2016年6月组织编制了《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大纲(试行)》,为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将面向全体在校生把“工匠精神”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由此可见,国家领导人是多么重视“工匠精神”,希望它能够成为全国甚至全球民众信赖品牌——“中国智造”的重要保障,而这个保障却始于职业教育,成为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阵地。

二、观点呈现

我们平时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的教学规律就是要求学生会“听说”、会“读写”、会“计算”、会“操作”等基本技能,但这还不能保证学生能够把事情做好,更重要的还要融入情感、态度、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而这些心理活动恰恰就是“工匠精神”的核心素養。

三、践行“核心素养”

下面本人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校老师在平时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工匠精神”:

“素养”一词从词本意角度来说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它的内涵比“知识”和“技能”更加宽广。“工匠精神”就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视技术为艺术的更高层次的精神理念。“知识”“技能”可以靠老师的传播,而“精神”是靠“道德的力量”形成自己的职业操守,需要长期的养成。

(一)“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7S”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形成自己的本领、理念,作为今后谋生的手段。理论与实践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中的两类基本知识。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界为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通过理实一体化课程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项目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等,这些优秀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对推动职业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无论什么类型的课程,一定要渗透、灌输情感、态度、意识、思维等核心素养,这与我校多年来一直倡导的“7S”职业素养是不谋而合的,7S即整理(sort)、整顿(straighten)、清扫(sweep)、清洁(sanitary)、素养(sentiment)、安全(safety)、节约(save),它能有效解决工作场所凌乱、无序的状态,是提升个人行动能力与素质的外在表现,要做好“7S”需要对工作融入更多的情感,树立爱岗敬业的态度。显然,这些“7S”素养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是“工匠精神”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是书本以外的东西,需要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是靠老师平时教学中不断渗透、灌输。它需要“技能”中融入“情感”。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核心素养——创新理念

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全面提升中国品牌质量的战略目标,其核心就在于教育、培养出富有发明创新的新一代接班人。发明创造者有的没有高学历,就是一线的普通工人或劳动者,但他们经过长期的劳动和实践,再经过刻苦钻研出一些小改革、小发明。有的仅是一道流水程序、一个操作工艺,而这些恰恰能够引起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的很大提高。如2008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的刘娟,她创造出一套流程将办理单笔业务用时缩短一半,被业内人称为“刘娟流程”,这就是我们银行常见的存取款,通常银行的工作人员都是一个步骤结束后再进行下一个步骤,整个流程差不多要100~120秒,而“刘娟流程”是左右开弓,见缝插针,左手刷卡时,右手输入账号,取款打印的同时配好现金,客户签名时收拾柜台,这样办理同样一笔业务可节省时间50~60秒。你可能会认为她毕业于某名牌大学,其实她是一名职校毕业生,是银行的一名普通小职员。她在平时的工作中只不过比较刻苦、爱钻研罢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平时的授课时,要给学生插上一对“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如,在职专一年级《识图与制图》学科中,学生对物体空间的三面投影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尤其是旋转体与切割体的组合,更令部分学生无所适从,帮助学生发挥空间想象能力的方法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动手制作模型,通过折、剪、拼活动对模型叠加和切割,让学生感受物体的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几何中的点、线、区域,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由线—平面—立体,从而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又如,职专二年级《施工技术》学科中,墙体的组砌方式有三顺一丁、两平一侧和梅花丁等,这些方式在实践课中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摆砖,我就让他们先用干砖试摆,让他们先体会“横平竖直、错缝搭接、控制灰缝、内外搭砌”这一砌筑原则,实训过程中掌握“上跟棱,下跟线”,熟练之后配合“三一”砌筑法,再是“二三八一”法,练到步法与弯腰动作尽量协调,最后熟能生巧。“巧”就是“工匠精神”核心素养的第二层面——匠心独具,有了它就能创新工艺、创新技术。这需要从“学习”到“创新”的发展过程。

(三)“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核心素养——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最核心的素养,它要求在设计上追求匠心独具,质量上追求精益求精,技术上追求尽善尽美,蕴含敬业、拼搏等可贵的品质。我校是一所以建筑和雕艺为专业特色的中职学校,更需要培养这种能工巧匠的专业人才。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的能工巧匠,如土木工匠鲁班、赵州桥的设计建造者李春等,无不闪耀着“匠心独具、巧夺天工”的智慧光芒,在我们现代职业岗位走出的能工巧匠也不计其数,如果有关注央视一套《出彩中国人》《挑战不可能》等栏目的观众,在观看了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节目后,一定会被那些表演者所折服:汽车五六层的喷漆,可以保证每层厚度误差不超过0.01毫米,这是“90后”青年杨金龙给我们展现的高超技艺……其实还有很多媒體在寻找“中国工匠”。那么,在中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中,如何向学生渗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呢?

1.要提倡严谨求实的做事原则和工作态度,树立“要做就要做得最好”的志向。

2.要教会学生养成重点思维的习惯,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用最大的精力先做最重要的事情,以防忙中出错。

3.经常开展学科竞赛或技能竞赛,或者在实训时开展组间竞赛,选出好作品,以赛促学,以赛促精品。我们学校每学年春季5月份都会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暨技能节”,这是一个弘扬校园文化和工匠精神的很好载体。

4.应培养学生具有不怕挫折的精神,如果一个人怕做错事,怕做不好事,他就会心有顾忌,畏首畏尾。我们知道没有一个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只有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能出成果、出精品。

5.培养学生要有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要把品质从99%提升到99.99%,就要有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苦行僧精神。这需要“精神”与“智慧”的交融。

中职课程教学的核心素养就是“养成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对工作一丝不苟、操作认真细致的严谨态度,为终身学习和今后就业奠定良好的职业习惯,也许不会人人成为工匠,但人人都要有“工匠精神”,这也是国家现阶段中职教育的主导方向。

以上仅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理实理实一体化工匠
90后大工匠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农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困惑及探讨
计算机网络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车工工艺学》课程教学的体会
致敬!老工匠
电子商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